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安晓玲文集 > 14评土默热红学《石头记》和《红楼梦》的关系

14评土默热红学《石头记》和《红楼梦》的关系

目录

  土默熱先生在文章[1]中大谈《石头记》和《红楼梦》两部小说的书名,把《红楼梦》分成《曹氏红楼》和《洪氏红楼》;并一再强调:《曹氏红楼》已经失传,现在保留的都是《洪氏红楼》。部分原文如下:

  由此可见,在乾隆中期,确实有一部《石头记》,还有一部《红楼梦》,都在以抄本形式传。《红楼梦》是《石头记》的"披阅增删"稿,…因此,《石头记》并非简单的就是《红楼梦》的本名,而是内容不完全相同并且繁简有别的两部小说。

  曹雪芹是"曹氏红楼"的作者,而"曹氏红楼"早已失传了,既不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脂本《石头记》,也不是程高本《红楼梦》,因此说曹雪芹是今本《红楼梦》或《石头记》作者的提法,却是错误的。我们今天的主红学,本来研究的是《石头记》,不是"曹氏红楼",但却把曹雪芹当成了作者,把"江宁织造"家族事迹作为基本素材,应当是一门"张冠李戴"(石冠红戴)的荒诞学问!

  土先生认为:当前红学界的研究是“一门‘张冠李戴’(石冠红戴)的荒诞学问”果真如此吗?

  一、不存在“洪氏红楼”

  土先生将《红楼梦》分成《曹氏红楼梦》和《洪氏红楼梦》的唯一根据是富察明义的《题红楼梦二十首》,和该诗的前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土先生便下结论:曹雪芹给富察明义看的是他对洪昇创作的《石头记》的“披阅增删”稿,已经失传;当前红学界所研究的《红楼梦》是洪昇所著《石头记》的衍生版本,被红学界误认为此《石头记》的作者是曹雪芹。

  土先生论证总是那么不严谨!在没有确证曹雪芹给富察明义看的《红楼梦》是不是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之前,怎么就能利用富察明义的话:“惜其书未传”来证明曹雪芹写的其它小说《石头记》也失传了呢?

  土先生的研究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片面。只考虑一种可能,不考虑还有没有第二种、三种可能?在没有完全否定其它可能的情况下,就武断地下结论,将“传统红学”一子打死,甚至诬陷成是“一门‘张冠李戴’(石冠红戴)的荒诞学问”!

  下面,笔者对富察明义的《红楼梦20首诗》提出另外一种看法,供大家分析。

  因贫困和给曹母治病,卖掉了祖屋;1752年,曹頫一家搬迁到黄叶村。看到自己的子孙没有正式的职业,次年,曹頫拿出自己的书稿《风月宝鉴》给儿子曹雪芹,要他改编成一部新的言情小说,抄写出售;同时把父亲曹寅遗作《金陵十二金钗》和兄长曹顒的“一生回忆录”(后来曹雪芹把它改称“情僧录”)一并拿出来,说:这两部书稿的主要内容他已经概括到《风月宝鉴》里。

  大约从1753年开始,曹雪芹进行《石头记》的整体构思和写作。他在《风月宝鉴》故事的基础上,增扩内容而构思出一个以“顽石”为导线的新故事,并把新增的内容在《风月宝鉴》最终手稿的相应部分里。大约花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石头记》的原始手稿写作;对这个混合手稿,“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第一次是分成110回;曹頫看后,令他删去“秦可卿命丧天香楼”、“狱神庙慰宝玉”、“卫若兰圃”等内容,因而重新编制目录,划分成120回。首先写出81个回目的正式手稿,并于1756(丙子)年定稿,接着抄写出“前80回”的“大字本”由曹頫送给他选定的亲友审阅,书写批语。

  在曹雪芹的创作期间,富察明义曾经邀请曹雪芹到他家做客。在谈话过程中,曹雪芹透了他在写一部言情小说《红楼梦》。富察明义等朋友要求写完后给他们观赏,一睹为快。当其父将《石头记》的送审“大字本”发出后,曹雪芹为了履行诺言,便从《风月宝鉴》的原始手稿中,挑选出林黛玉寄居荣国府,修建大观园,宝玉、黛玉和宝钗在大观园中的活动,黛玉病逝,到大观园衰败的手稿(它们都未划分章回),删去元省亲、凤姐害贾瑞、刘姥姥二进贾府、荣国府元宵节夜宴等同宝玉-黛玉-宝钗活动无关的内容;加上一个开头和结尾,取名为《红楼梦》。当然,没有曹雪芹在《风月宝鉴》中新增的情节(如薛蟠打死人、秦可卿姐弟死、茗烟大闹学堂、贾宝玉喝花酒、河东狮夏金桂武闹薛府、贾府的兴衰等内容)。

  把这部新编辑的《红楼梦》书稿送给富察明义,并请他们写批语。几年后,富察明义等将写了批语的《红楼梦》书稿和他写的诗《题红楼梦二十首》,一起交给了曹雪芹。

  这一解释还有一个旁证。曹家的第二个出售版本——《甲辰本》并没有外出送审,但是上面有不少侧批不同于《庚辰本》;它们主要来源于富察明义等人在《红楼梦》上写出的批语。

  因为给富察明义的《红楼梦》是《风月宝鉴》的最初手稿,其上的描写,有些情节同曹雪芹后来写出的《80回石头记》存在差异,以致令富察明义以为他曾经看过的《红楼梦》没有向外传。例如,文章[6]对富察明义的第四首诗的分析如下:

  第四首:主要讲“宝钗扑蝶”:

  现有的《石头记》和“明义”诗描写的情况一对比,至少有几处不同:

  第一,蝴蝶的大小,明义诗中的蝴蝶是“小蝶”今本《红楼梦》中的是“团扇般大小”是“大蝶”

  第二,扑蝶的扇子。明义说是“扇纨”自然是团扇。可是今本《红楼梦》说是“从袖中出扇子”那自然是折扇。

  第三,明义说是“过墙”今本《红楼梦》说是过河,那当然是“过桥”

  第四,明义说有很多花,可是今本中却没有。

  为什么给富察明义看的书稿取名《红楼梦》呢?曹家对小说的名称一直处在犹豫状态,想给最初出售的版本叫《红楼梦》;最后决定舍去响亮和吸引人的名字《红楼梦》,而采用《石头记》这个隐晦的书名。主要是因为:《红楼梦》这个名字起源于明末清初才子陈子龙,他与女在“小红楼”生活时写出的诗句;如果使用《红楼梦》做书名,担心别人以为是描写风花雪月和秽的内容。

  那么,曹雪芹给富察明义书稿的文本为什么不是《石头记》,而是《风月宝鉴》的最初手稿呢?可能是因为富察明义是皇家贵族,曹雪芹不想让他们知道,自己家依靠出售手抄本《石头记》来维持生计;当初曹家没有想到,他们的小说会受到和销路大出意料。

  以上的新解释比起土先生的鼓吹,具有下列优越

  1)很好地说明了富察明义看到的《红楼梦》和今本《石头记》为何有差别;

  2)土先生吹嘘说:“在乾隆中期,确实有一部《石头记》…它的作者是洪昇”在他的高声叫卖的宣扬中,《石头记》的内容本身就戳穿了土先生的谎言!因为

  (1)这部《石头记》的第一回一直白纸黑字写着:“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第75回写着:“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曰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既然作者是洪昇,在他的《石头记》里为什么要写出“曹雪芹”和“雪芹”?他是生活在康熙时代,如何知道比他小70岁的曹雪芹会增删他的作品?何况在第74回回末写出“记事”:“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曰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从这条“记事”的内容看,清楚表明在写作过程中,记下“对清”和“缺中秋诗”等情况。而落款又是“乾隆”的“雪芹”

  如此明显的矛盾,自称红学家的土先生居然想不到!难道脑瓜子真的不好使了吗?

  (2)在所有的《红楼梦》版本里,都是写“贾家”用“甄家”来影“曹家”;用“贾家”接驾“四次”来告诉读者,指的是“曹家”;宁国府和荣国府正好同曹尔正和曹玺兄弟的后人对应。如果作者是洪昇,他为什么要如此反复地影“曹家”?故意编写出宁国府和荣国府同曹氏两兄弟的后人很好的对应?而且,洪昇是康熙时代的人,怎么知道在几十年之后曹家所出生的后人?

  洪昇为何在小说里不影他“洪家”?在土先生的文章里,口口声声说,今本《红楼梦》写的是洪昇的经历。可惜在《红楼梦》里,根本就找洪昇直接经历的描述;在洪昇的大家庭里,洪昇没有伯父一族与宁国府对应等等。可见,“土默熱红学”的漏太多太大!

  (3)另外一个事实可以驳倒土先生谬论:为什么洪昇及其妾的后人不出来揭曹雪芹窃取他家的著作权?洪昇生前结的文化名人很多(如朱彝尊、赵执信、吴仪一、拙庵和尚、李天馥、高士奇、张云翼等),他们的后人为何没有一个站出来为洪昇打抱不平?却靠在两百余年后的今天,由同洪家毫无关系的土默熱先生出头鸣冤,岂不是咄咄怪事??

  遗憾的是,土先生被名利冲昏了头脑,对这些铁证和疑问都不予考虑(足见他的思维是何等主观,手段是何等武断!)甚至他还厚着面皮污蔑“传统红学”是“一门‘张冠李戴’(石冠红戴)的荒诞学问”!即使《土默熱红学》没有漏百出的一系列问题,充其量也不过是对《红楼梦》真相的一种新看点。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岂能完全否定红学界现有的其它观点?把“传统红学”踩在脚下,贬低成“是一门‘张冠李戴’(石冠红戴)的荒诞学问”?没见过如此专横霸道,不知谦虚和自重的高级知识分子!

  拙文[2、3]已经论证了现有的《庚辰本》是曹雪芹创作的,洪昇不是今本《红楼梦》的作者[4],土默熱先生列举的属于洪昇创作的《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等版本都不是洪昇的作品,因此“洪氏红楼梦”并不存在,是土先生一手伪造的,不符合《红楼梦》的实际情况。

  二、《石头记》和《红楼梦》的由来

  土先生将《红楼梦》的书名的演变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叫《石头记》,传抄《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第二个阶段是《石头记》和《红楼梦》并用或者混用,内容仍是八十回,这个阶段的版本有戚沪本、戚宁本、蒙府本、列藏本,靖藏本,舒序本,郑藏本等;第三个阶段就是程高本印行前后的一些版本,书名就叫做《红楼梦》,不再称为《石头记》,内容为首尾完整的一百二十回。这些版本包括梦稿本,梦觉本(请注意:它只有80回!),程甲本,程乙本,程丙本等。

  土先生这种归纳充分表明,他对《红楼梦》各种版本出现的先后以及内容上的密切关系不清楚。笔者研究的结果可以归纳成下面四点:

  1)曹家出售的《红楼梦》真本有四种:《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120回红楼梦定本》。这是曹雪芹父子写作出来的正宗版本,后者是通过修改前者产生的;《120回红楼梦定本》目前还没有发现。

  2)《杨藏本》是曹雪芹父子的部分手稿的汇集;《程甲本》是由《甲辰本》、《后40回残缺本》和《杨藏本》三部书稿编辑而成,距离《红楼梦》的原著较远。

  3)最初创作的《庚辰本》曾经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当出售发行时改称《石头记》;大约五年后,发行第二个版本《甲辰本》时,为了吸引读者,只好改名为《红楼梦》。正式使用《红楼梦》这个名字是从“80回”《甲辰本》开始的。以后出售的《程乙本》和《120回定本》都采用《红楼梦》这个书名。可见,“80回”有两个名字:《石头记》和《红楼梦》;而“120回”则只有一个名字:《红楼梦》。《蒙府本》为120回,理应叫《红楼梦》;但是它却取名为《石头记》,这正是它属于伪造而成的证明。它是按照伪造用的底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实际上是《最早80回石头记》)取的书名。

  4)其余的《红楼梦》版本都是伪本。《甲戌本》、《蒙府本》、《戚序本》、《列藏本》、《舒序本》、《郑残本》是古代人伪造的;《己卯本》、《有正本》和《卜藏本》是近代人伪造而成。由于这些伪本都是以《庚辰本》作底本。因而大部分都称作《石头记》,仅仅《舒序本》和《卜藏本》叫《红楼梦》。但是,《舒序本》伪造时使用的底本是《转让80回石头记》和《卜藏本》伪造时所使用的底本则是今本《庚辰本》,便暴出它两是伪本。如果使用的底本是《甲辰本》的话,尚不能很快确定它是伪本。

  所有伪本生成的时间都在《程甲本》发行之后,古代伪本大都产生在雍正皇朝后期。不存在土先生所说的三个阶段,因为在道光12年(1832年)俄国人从北京庙市书摊买走的手抄本《列藏本》就叫《石头记》;可见,在清朝雍正以后,市面上一直出售两大类版本:

  (1)木刻印刷的120回版本,都称《红楼梦》;

  (2)手抄本出售的版本,大都称作《石头记》;当手抄本是属于《甲辰本》版本时,才叫《红楼梦》。如果“120回”手抄本叫《石头记》,如《蒙府本》,那就明显是伪本。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土默热:《石头记》并非《红楼梦》,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6-12-23

  [2]安晓玲:2,二评土默热红学:土默热先生的第二个死

  [3]安晓玲:12评土默热红学:谁创作出《石头记》?

  [4]安晓玲:九评土默热红学:《土默热红学》的十一论只有一论

  [5]刘一心《红楼梦》与北京(二)后曹寅时期的《金陵十二钗》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8-3-21

  [6]富察明义红楼诗及解析。

  [7]cvg:土默热的红楼梦研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