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安晓玲文集 > 13评土默热红学谁创作出《石头记》

13评土默热红学谁创作出《石头记》

目录

  为了打倒“曹家店”土默熱先生极力鼓吹现有的《石头记》不是曹雪芹写作的,真正作者是洪昇。他的唯一理由是[1]:曹家被抄家后,曹雪芹才13岁就失去了锦衣玉食的豪华生活,写不出贵族等上层人物的生活习和细节;这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一大疑点”也是“曹氏《红楼梦》的死结”;

  在文章[2]写道:《石头记》乃是曹雪芹据以"披阅增删"的底本,不仅其作者不是曹雪芹,其创作年代也不是乾隆朝代,而是在顺治康熙朝的"末世"时期,是江南才子洪昇。

  拙文[3]中,已经驳斥了以曹雪芹没有繁华锦绣生活的体念作为“曹氏《红楼梦》死结”的依据,因而,如此下结论不能成立。而且,在拙文[4]中,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曹雪芹的父亲曹頫从监狱释放回家,举家迁移到北京旧居后,他心怀悔恨,把全家害苦了,而把父亲曹寅的遗稿《金陵十二金钗》,和兄长曹顒的“一生回忆录”(即《情僧录》)改写成《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金钗》主要描写金陵王府中凤姐、黛玉、宝钗、李纨、史湘云、鸳鸯、晴雯、袭人等12名美女的生活和命运,“一生回忆录”主要叙述曹顒与红尘知己(对应《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悲伤故事;曹頫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加进他一生中感受比较深的女,创作出主要描写良家妇女的小说。曹雪芹在大约29岁之后,他父亲曹頫才令他把《风云宝鉴》增扩,改写成《红楼梦》[5],变成速写社会和人生,男女都写;而且,把他曹家由兴变衰的原因公布于众。《红楼梦》里贵族生活和活动是曹寅、曹顒和曹頫写作的;下层人物的刻画和描绘是曹雪芹完成的,因此根本不存在土先生所说的“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一大疑点”和“曹氏《红楼梦》的死结”

  本文主要从文本分析、论证《石头记》的创作者是曹雪芹。

  今本《庚辰本》的第八册虽然是原始手稿[6],但是,它既不能作为曹雪芹创作《石头记》的证据,也不能是洪昇创作《石头记》的证明。唯有在其它版本中找出《石头记》的手稿,才能确证小说《石头记》的作者不是洪昇,而是曹雪芹。

  土先生在文章[2]指出:《红楼梦》有三个版本:

  1)第一个是洪昇妾保存的:原书名《石头记》,三脂本(甲戌、己卯、庚辰)的源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就是这样出笼的。

  2)第二个版是“本盘山智朴和尚(俗称拙庵,空空道人原型)于康熙四十二年从洪昇处"抄录回来",评点后"问世传奇"的《石头记》,成为"立松轩本"(蒙府本,戚序本,靖藏本的祖本)的总源头”

  3)第三个版本是洪昇留在曹寅家中的书稿。土先生说,洪昇死后,曹寅未实现对死人的承诺,未将他的书稿出版。后来经曹雪芹十载"披阅增删",删掉了书中所有脂批,补写了后四十回,成为程高一百二十回白文本《红楼梦》的源头。留在曹寅江宁织造府一部文稿,形成了后来曹雪芹"批阅增删本"(梦稿、程高)的源头[7]。

  按照土先生的划分,《梦稿》(杨藏本)、《程高》(程甲本和程乙本)等是在《今本石头记》这个底本上,“批阅增删”出来的。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不是如土先生所说呢?完全不是!

  一、《杨藏本》所修改的底本不是今本《庚辰本》

  现举出第28回,以资说明。

  《杨藏本》是一份修改稿:又安在哉(且)自身[[况]](尚)不知(何在)何往,[[则]](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玉]](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下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那代玉正自悲自伤…只见(是)宝玉[[坐在山坡上哭]],代玉看见便道啐→←:“(呸!)[[当]](打谅)是谁,元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宝玉痛哭了一回,【忽抬头不见了代玉】,便知(代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路往怡红院。

  《庚辰本》则是: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已】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下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为何等蠢物茫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那黛玉正自悲自伤…抬头一看见是宝玉,代玉看见便道啐:“【我】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宝玉【悲恸】了一回,【见黛玉去了】,便知代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旧路往怡红院。

  ————————————

  在《杨藏本》中上面的符号的是:灰色带双方括号[[]]黑体字是涂抹掉的文字;圆括号()黑体字是修改后新添加的字;因此,“未改动的文章+涂抹掉的文字”是底本,“未改动的文字+新加文字”便成为“修改文”从《庚辰本》和《杨藏本》两者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现有《庚辰本》的文字与《杨藏本》的差别非常大。今本《庚辰本》既不同于《杨藏本》的“底本”也不同于它的“修改文”

  既然土先生说《杨藏本》是由洪昇创作的《石头记》的"批阅增删本",为什么《杨藏本》的底本和今本《庚辰本》相差甚大?为何不是在今本《庚辰本》的文本上进行修改呢?这一点就彻底戳穿了土先生的谎言,《杨藏本》的“底本”根本就不是今本《庚辰本》!因而,从何谈起“《杨藏本》是由洪昇创作的《石头记》的‘批阅增删本’”?

  像第28回这种修改稿,在《杨藏本》里,还有十回;也就是说,《杨藏本》中第24~28、34、35、39、57、58、70等11回都是修改稿,但是它们的“底本”都显著不同与今本《庚辰本》,全部都不是在《庚辰本》的文本上进行修改的。而且,在《杨藏本》中还有19个回目的产生《程乙本》的修改稿,是以《甲辰本》为底本,而不是以《庚辰本》为底本进行"批阅增删本"的。《杨藏本》的前80回中,属于大修改的回目一共是48回,其中11+19=30回,62%的回目的修改稿都不是以《庚辰本》为底本进行修改的,土先生怎么能说《梦本》(即《杨藏本》)是《庚辰本》的"批阅增删本"呢?

  但是,《杨藏本》中的部分回目的确和今本《庚辰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有11个回目是今本《庚辰本》的原始手稿!

  二、今本《庚辰本》的原始手稿在《杨藏本》里

  笔者竟然在《杨藏本》中发现:不仅有18个回目的修改稿是生成《甲辰本》的原始手稿,有19个回目是产生《程乙本》的原始手稿;而且还有11个回目是今本《庚辰本》的原始手稿,今本《庚辰本》就是在誊清这些原始手稿之后得来的。

  为了节省篇幅,仍然以上面的内容为例,来说明今本《庚辰本》的这段内容是如何从《杨藏本》的修改稿中产生的。

  曹雪芹在修改完第28回后,得出上面《杨藏本》中的修改稿;接着,由他对修改稿进行誊清。凡是由曹雪芹誊担任清修改稿时,他一边誊写,一边对文稿再次进行修改。由他抄写出的誊清稿,笔者称之为“再改动誊清稿”今本《庚辰本》上面的文字是按照下列方法,从《杨藏本》的修改稿中编辑出来的:

  1)去掉《杨藏本》中的涂抹掉的文字:[[况]]、[[玉]]、[[坐在山坡上哭]];

  2)保留《杨藏本》中涂抹掉的文字:[[则]]、[[当]]

  3)保留《杨藏本》中新添加的文字:(且)、(尚)、(何在)、(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下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是)、(代玉看见)、(土,起来下山);

  4)删除《杨藏本》中新添加的文字:(将来)、(呸!)、(打谅)

  5)删除《杨藏本》中的正文:【忽抬头不见了代玉】;

  6)重新加入的文字有:【已】、【为何等蠢物茫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我】、【悲恸】、【见黛玉去了】。

  通过上面的方法,才誊抄出今本《庚辰本》这个送审用“大字本”的文本;可见,《杨藏本》中的第24回等11个回目是今本《庚辰本》的原始手稿。

  按照土先生的划分,《杨藏本》是属于由曹雪芹在今本《庚辰本》上“批阅增删”而成的版本,那么为什么在《杨藏本》里却有形成今本《庚辰本》11个回目的原始手稿呢?这就充分证实:土先生完全歪曲了《红楼梦》的事实真相!

  在《杨藏本》里面居然具有11个回目是生成《现有庚辰本》的原始手稿,应该作为曹雪芹的确创作了今本《庚辰本》的力证。在《土默熱红学》里,如果提供不出11个回目《现有庚辰本》的原始手稿的话,那么,土默熱先生在《土默熱红学》中宣扬的“《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洪昇”的“学说”就是骗人的把戏!

  可以武断地肯定:土先生永远也拿不出来!理由很简单,因为洪昇根本就不是《今本石头记》的作者。所以,本文从文本分析,再次论证了:现有的《石头记》的创作者不是洪昇,而是曹雪芹!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土默熱:《十二钗》系统——海棠社、桃花社的故事

  [2]土默热:《红楼梦》成书过程纵横谈,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7-4-27

  [3]安晓玲:新探红楼(58):《红楼梦》作者的探讨

  [4]安晓玲:新探红楼(42):大小贾宝玉的产生

  [5]安晓玲:新探红楼(70):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6]安晓玲:《红楼梦》的重要新发现(1):《庚辰本》第八册是原始手稿

  [7]土默热:《红楼梦》作品的结构缺陷是怎样形成的,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7-6-8

  [8]土默热:《石头记》并非《红楼梦》,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6-12-23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