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安晓玲文集 > 新探红楼(46)《风月宝鉴》最末一回

新探红楼(46)《风月宝鉴》最末一回

目录

  笔者在拙文[1]中提出,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是以其兄长曹顒的《一生回忆录》为基础,全书结尾仍然保持:以林黛玉病逝,贾宝玉哭灵,然后出家结束。所以,《风月宝鉴》的最后一回选用《程乙本》的第九十八回;但笔者作了三点更改:

  (1)回目的名称由原来的“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改成“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挥泪哭灵堂”

  (2)删除了此回的最后三段与哭灵无关的文字。

  (3)笔者补充撰写了贾宝玉哭灵的情景和增加一个“尾声”

  下面是《风月宝鉴》的最后回目的内容。

  第八十二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挥泪哭灵堂

  自此,宝钗千回万转,想了一个主意,只不肯造次;所以过了回九,才想出这个法子来。如今果然好些,然后大家说话才不至似前留神。独是宝玉虽然病势一天好似一天,他的痴心总不能解,必要亲去哭地一场。贾母等知他病未除,不许他胡思想;怎奈他郁闷难堪,病多反复。倒是大夫看出心病,索叫他开散了,再用药调理,倒可好得快些。宝玉听说,立刻要往潇湘馆来。贾母等只得叫人抬了竹椅子过来,扶宝玉坐上,贾母、王夫人即便先行。到了潇湘馆内,一见黛玉灵柩,贾母已哭得泪干气绝。凤姐等再三劝住。王夫人也哭了一场。李纨便请贾母、王夫人在里间歇着,犹自落泪。宝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来到这里;今屋在人亡,不嚎啕大哭。想起从前何等亲密,今死别,怎不更加伤感!众人原恐宝玉病后过哀,都来解劝。宝玉已经哭得死去活来,大家搀扶歇息。其馀随来的如宝钗,俱极痛哭。独是宝玉必要叫紫鹃来见,问明姑娘临死有何话说。紫鹃本来深恨宝玉,见如此,心里已回过来些;又有贾母、王夫人都在这里,不敢洒落宝玉;便将林姑娘怎么复病,怎么烧毁帕子,焚化诗稿并将临死说的话一一的都告诉了。宝玉又哭得气噎喉干。探趁便又将黛玉临终嘱咐带柩回南的话也说了一遍。贾母、王夫人又哭起来。【多亏凤姐能言劝慰,略略止些,便请贾母等回去。宝玉那里肯舍,无奈贾母着,只得勉强回房。

  贾母有了年纪的人,打从宝玉病起,夜不宁;今又大痛一阵,已觉头晕身热;虽是不放心惦着宝玉,却也扎挣不住,回到自己房中睡下。王夫人更加心痛难,也便回去,派了彩云帮着袭人照应,并说:“宝玉若再悲戚,速来告诉我们。”宝钗知是宝玉一时必不能舍,也不相劝,只用讽刺的话说他。宝玉倒恐宝钗多心,也便饮泣收心。歇了一夜,倒也安稳。明一早,众人都来瞧他,但觉气虚身弱,心病倒觉去了几分。于是加意调养,渐渐的好起来。贾母幸不成病,惟是王夫人心痛未痊。那薛姨妈过来探望,看见宝玉精神略好,也就放心,暂且住下。】

  上面方括号【】以后的文字都删除,因为它们与哭灵无关,属曹雪芹写作的内容;替换成笔者撰写的如下文字,作为全书的结尾。

  宝玉复又跪在灵桌前,一面向旁边的火盆内,投放纸钱;一面哭诉,声泪俱下:

  “林妹妹呵,哥哭你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双亡,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投亲,漫漫长夜伴孤灯;到如今却成了北国异乡一缕魂。妹妹呀,哥哭你红颜千娇、风华横溢抱膝呤,孤标傲世第一人;到如今却香消玉损、在挽歌哀曲中孤孤单单去了幽冥。妹妹呵,不知你还有没有心愿尚未了,但愿咱俩梦里常相会,桃花树下同洒相思泪,倾诉别离情。妹妹啊,哥哭你曾几时、你悲切切、泪涟涟,怆凄填膺筑花冢;谁知道,今天哥哥我却成了真正的葬花人!”

  “呵…雨在垂泪、风在哀鸣、雷在恸哭,天地同悲!呜…如今侬要想见到你,就只有也赴酆都城!”

  猝然,贾宝玉站起身,向门外跑去。

  户外大雨倾盆,雷电加,黑咕隆咚。一阵阵的闪电,照亮了贾宝玉在密匝匝的雨线中狂奔的黑影。

  与此同时,四野响起一片呼喊声:

  “宝玉,你到哪里去?”

  “宝…玉…”

  尾声

  贾政扶灵柩回南方安葬完毕,在返回途中的一个码头上,【船上只留一个小厮伺候,他在船中写家书,打算先派人起早回家报平安。写到宝玉的事,便停笔。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待扶住问他是谁。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贾政才要还揖,面一看,不是别人,却是宝玉。贾政吃一大惊,忙问道:“可是宝玉么?”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来?”宝玉未及回言,】从天空转来一声音;一名仙童双掌合十,站在一朵白云上,道:“请神瑛侍者随我去赤瑕宫,见警幻仙子。”宝玉转身,单掌放在前,躬身道:“小僧遵命!”

  神瑛侍者凌空而起,迅速升至白云之上。仙童转过身,白云立刻远离而去,消失在铅白蒙蒙的广袤深邃。

  上面的“尾声”部分中,方括号【】内的文字是《程乙本》中原有的。

  通过对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的整理,笔者得出几个新认识。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

  (1)找到了彻底否定《红楼梦》“后40回”是高鹗等人“所续”的、无可辩驳的证明。

  (2)得出《红楼梦》为何不署名的原因。

  细节请看拙文[2、3]。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新探红楼(42):大小贾宝玉的产生

  [2]安晓玲:新探红楼(82):《风月宝鉴》的启示(一)(待发表)

  [3]安晓玲:新探红楼(83):《风月宝鉴》的启示(二)(待发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