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安晓玲文集 > 新探红楼(31)死人糊弄活人

新探红楼(31)死人糊弄活人

目录

  至今,《红楼梦》研究中一个重大遗憾,就是畸笏叟在批语中提出,遗失了手稿;因“后三十回”文字已多处失、无法誊清成册,不幸成为残稿,脂砚斋等人才没有将八十回之后的文字“问世传奇”遂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憾事[1]。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

  一、畸笏叟没有丢失《红楼梦》五六稿

  有关《红楼梦》章回内容的信息,畸笏叟在下列批语中透失了不少:

  (1)第二十回庚辰本眉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2)第25回甲辰本眉批: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

  (3)第26回甲辰眉本批:“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4)第26回甲辰本回后批:前回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圃”文字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红楼梦》的稿本有三种:手稿、誊清稿和发行母本。图1各示出一例。

  (A)(B)(C)

  图1《红楼梦》的手稿(A)、誊清稿(B)和发行母本(C)

  从图1(A)的手稿照片可以清楚看出,因采用行书写作,字密,行间距小,显然不适合送给别人审阅;加上在字行之间补充增添了大量文字,不熟悉曹雪芹笔迹的人,很难看清楚,且阅读非常费劲,因而更不宜送给别人读审。图1(B)是修改后的誊清稿,它也不适合送审;因为字间距太小,无法作夹批,尤其是对某个字进行夹批。这种誊清稿起两个作用:(1)用于抄写“发行母本”按照一定的规格(一般为10行、每行大约30个字)、采用正楷,将它誊写在空白的线装本(如图1(C))上;(2)抄写完毕后,此誊清稿供曹雪芹作进一步修改使用。

  图1(C)是《庚辰本》书页的照片,共10行,每行30个字,每半页共计300字;采用正楷抄写在空白的线装本上。在这种格式的书册上,才可能在字行之间进行夹批。图1(B)的誊清稿通常是12至16行,每行约35~38个字,大约500字上下;由于字间距太小,无法对每个词句书写意见;加上采用行书体,阅读时费劲,且不易读准确。

  曹家送给亲朋审阅的、如图1(C)所示的书册也是曹家卖给庙市书摊老板誊抄使用的“发行母本”(详情请看拙文[2])的样本。这种发行母本除了供给庙市书摊抄写外,另外几套则送给亲友审阅和在上面写眉批和夹批。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笔者的臆猜;现用图2来证明。此图是《甲戌本》第3回中形容林黛玉的一段文字。甲戌本每半页写11行,每行18个正楷字。在“眉”和“目”的形容词旁边,都添加了阅者的感叹词:“奇眉妙眉、奇想妙想”、“奇目妙目、奇想妙想”等。如果曹雪芹送给亲友审阅和加批语的稿本不是采用如图1(C)的发行母本,那么对方怎么在词句的旁边添加批语?使用图1(B)那种誊清稿是无法进行这种夹批的;采用如图1(A)的修改原稿,更加无法作夹批。

  图2《甲戌本》第3回第14页前半页

  曹雪芹写出《红楼梦》的原始手稿后,至少进行了3次全面的大改,无数次对个别章回的小改。图1(A)是修改后的手稿。由于这种手稿一般人很难看懂,绝对不可能把它送于亲友审阅,所以它们一定保存在曹家。送审的书稿也不是誊清稿,只能是上述“发行母本”在畸笏叟的第20回眉批中已经说出:“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曹家至少保留了誊清完毕之后的、曹雪芹的修改手稿。

  由此可见,曹雪芹家里很可能有以上三种稿本:修改后的手稿、誊清稿和发行母本。即使借给友人的正规抄写本和誊清本全部失了,也绝对不会影响《红楼梦》的完整。因为曹家至少还有一份修改后的手稿,何况还有大量由各书摊老板上缴的手抄本呢。这充分说明,畸笏叟说“失了五六稿”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就像他对删去“秦可卿丧天香楼”一节的解释那样,由于“不忍其惨状”而不写出,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

  从事过文艺写作的人都很清楚,在他的作品未出版或者公开之前,原始手稿一定会保存得很好的。很可能还把二次修改稿、三次修改稿等都保存着。借给别人阅读审查或者出版的誊清稿丢失了又有何关系?不过花时间再重抄一份不就结啦!令人不解的是:畸笏叟的这个糊“未从事过创作人们”的幌子,居然令许多从事文学工作的红学学者深信不疑,反映出我国文学界多么盲从,缺乏合理怀疑的精神。

  二、畸笏叟为什么写出以上眉批

  虽然有些征求意见的抄写本未收回,但并未影响《红楼梦》的完整,那么畸笏叟为何要反复写出批语,一再感叹呢?这不过是一种宣传手段,吊起大家的胃口。具体原因有两个:

  (1)在文章[2、3]中,笔者谈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过程,详情请看拙文[3]。他以其父的小说《风月宝鉴》为基础,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创作完了整个《石头记》;然后“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最初一共分成110回。第一批拿出去征求意见的是前20回,前面带了一个110回的目录;上面有“秦可卿丧天香楼”、“狱神庙慰宝玉”、“卫若兰圃”等章回。由于曹家是带罪获赦的家庭,为了不给家族再次带来灾难,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决定删除这些容易造成误会的五六稿(“丧天香楼”则属家丑,当然不宜宣扬);因此,当曹雪芹重新划分章回,组成120回的《红楼梦》后,为了给看过110章回目录或者最初原始手稿的友人有个代,故此在眉批上加以说明。这些内容没有了,当然不能说是“为了避祸”只好以“失手稿”作借口。

  (2)曹頫不想埋没儿子的工作,因而通过眉批的形式告诉广大读者,还有不少内容写了,由于手稿失,无法与读者见面。实际的效果远远超出曹頫的想象,居然引起后人对这些删去的内容穷追不舍,比《红楼梦》中公布的内容更受重视和感兴趣。曹雪芹父子在九泉之下,也会倍感欣慰和惊奇!

  参考资料(检索互联网)

  [1]周汝昌著周伦玲整编《红楼小讲》北京出版社2002年

  [2]安晓玲:新探《红楼梦》快报(48):《红楼梦》推广策略的探讨(待发表)

  [3]安晓玲:《红楼梦》探研(4):《红楼梦》的作者和创作过程的新探讨(1~4)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