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凹树文集 > 小傻瓜

小傻瓜

目录

  我在几年前在无比失意之中被调到一所很偏远乡村的乡村小学任教,那校舍很差,很破旧。

  开学初期。县乡教育大检查,乡镇教育组那几个小头目,来了之后,都紧皱眉头,其中一个说,这个学校是全县镇最烂的。都是土,到处是土。其时,学生正在打扫卫生,院子尘土飞扬,土一直飞扬到屋顶上树梢上去。整个校园仿佛笼罩在一片大雾之中。这就是我的校园,我工作得环境啊。那是七年前的事情。

  每个周末我骑自行车来学校时,在村子外围宽大平整的麦场上总能看见我班上那个叫宝光的学生,正和一群年纪相仿的小孩子在追逐撵打。周五下午,提前一节课放学,我们都是通常是把学生送走之后再走,有时天气晴好,有什么事情,还会在那个低凹中的小院子(都是教师宿舍所在地)内聊几句再走。

  我每次回家都要从宝光家门前经过,常常见他和一群孩子凑在一起似乎要干什么,有时他们在村中大路边行走,有时在空旷的麦场上疯玩。几乎每周回家来时都见他在家门口,路边,空场上玩耍,班上别的学生只是有时见到,有时见不到。更多的时候,常常见到他和几个甚而更多比他小比他矮小比他瘦弱比他文静的孩子在一起玩。

  他叫宝光,班上学生却都叫他宝贝。他穿得很朴素,衣服都是半新不旧的,黑袄,黄胶鞋,头发总是蓬蓬的,像麦草一样朝天直立,有时头发长了,就仿佛风中芦苇野草一样纷披在头上。由于常常贪玩,风中来土里去,加之他常被别的孩子欺侮,掀倒在地上,他的衣服常常是不干不净,土灰色的。

  引起我注意宝光的是几次考试。那一年,我刚调到紫云乡。乡上教育专干也是才调来的,他在县上教师进修学校赋闲二年,才得了机会抓了实权。张专干是教师出身,教过多年中学语文,也在中学当过教导主任,副校长,因而他在行,知道怎么抓教育,怎么统御全乡几百教师。校长很年轻,很精明。他是从中学下来的,专门就为了混一个小学校长的官职啊。说实话,现在大小是个官,多少都有油水的22222。当校长,学校有经费,最起码可以少代课,工作量轻松,本人自由,可以管理别人,不用被人管理。我那个小学一下子从外乡调来几个人。校长对学校教学抓得很紧。我们校长不知从什么地方搞到一套单元测试题,语文、数学两样都有。这套单元测试题分A、B卷,也就是一个单元可以考两次。校长要求我们每个单元结束,要进行单元测试。学校要进行全校的月考,期中考试,以便检查各个教师教学情况。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学生的紧箍咒。其实,考试也是悬在老师头上的达摩里斯之剑。考试既考学生,也在考评、检测、衡量老师的教学业绩。如果考试排名靠后,教师轻则便会受到校长白眼,冷遇,批评,日子很不好过,重则会被调离学校,在外校也受到领导的鄙视和另眼相看。看了那套单元测试题,我真感叹出版商的精明。那套测验题,除了单元测验分A、B卷外,还有月测试题,期中、期末试题都分别是三套试题。试题真是太多了。题海战术,名为提高教学质量,实则是束缚我们的绳索。

  第一次单元考试,我把数学试题发到全班每个人手中了。新学年新学期第一次单元考试,学生都很认真,力求一个好的开端,给新老师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室里鸦雀无声,静悄悄的,仿佛无人的空旷教室。学生一个个全都屏息凝气,在认真地审题思考。随着考试进行,学生都紧皱眉头,神色凝重,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咬着嘴,有的眼珠子滴溜溜转。我知道这是因为随着考试的进行,试题越来越难,学生越来越吃力。试题一般也都是先易后难,何况这是一套有一定难度的试题,是中等偏上的试题啊。我就是要在开学第一次考试选择一套比较难的试题来给学生先施加一些压力,迫使他们后面好好学习。这就是一开始就给他们加,让他们提前有思想准备,一开始就树立刻苦学习的长期打算。

  考试进行不到十五分钟,宝光了试卷。我震惊的程度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肯定是一个具有很高智商聪明过人的学生,是全班一号尖子学生。虽这么想,我还是有点半信半疑。我从教多年,走过的学校也不少,经常监考,但这么短时间内完成这种有一定难度的试题的情况却还是闻所未闻,从未遇到过的。这个学生上课总是很沉默,从不举手发言,从不回答问题,我想这也许是性格使然,以后慢慢改变,也没在意。也许,真人不相,相非真人。天才都是与众不同行为乖僻的人,再说百人百,不必强求一律。我为班上有这样一个智力超常的学生而欣喜不已。

  于是,我看他的试卷。可是,这一看,又使我一惊,我的眼镜几乎要掉下来了。他的确把试题做完了,从头到尾,整整四页试题,从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应用题、四则运算、他逐题做过,一个不缺。试卷上没有空白之处,全部涂了蓝墨水书写的字迹。可是细看一下,问题立现。他纯粹是胡作写,风马牛不相及,牛头不对马嘴,胡捡被子扯砖。如果说前面的选择、判断我不做思考,还不能一下子看出他的失误的话,那后面的四则运算,应用题则是一眼就能盾出他的失误的。他自己列的式子数字都不是原题的,纯粹是随便捏上去的,然后又胡算了一下,写了个结果。再看他前面的选择、判断、(这要占几十分,将近两页)也都错,没一个对。看来他是不假思索进行选择的判断的。

  他则安然坐在座位上,似乎对自己头一个卷还颇为自得。我现在对这个学生有看法了,这是不正常的学生,与众不同的学生,二般学生,特殊学生。先考试吧,后面再具体了解情况吧。

  接下来,语文单元测验,不到十五分钟,他又第一个卷。我又是一惊。看他的试卷,全部写了,连作文也写了。可是,我仔细一看,他还是胡写。作文,全是写的英语字母SSSSS。这不是屠夫状元吗,考试,别人作诗写文,他则画猪肠子。屠夫状元的故事我听说过。

  考试结束后,我问其他学生,这个宝光怎么在卷子上胡写呢,没有一个对的啊?一个男生说他有病,根本学不进去。那个男生学校本来不让升级,他妈说全当学校给他管娃,考试不占班级名额,念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能学多少是多少。这样,他每学期学费,考试不算数,人就安然留下了。其他男生则都默不作声,装聋作哑,很漠然的样子。

  这个学生从外表上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圆滚滚的脑袋,胖乎乎的圆脸,眼睛黑黑的,大大的,很清澈,五官端正。上课,他坐得端端正正,盯着黑板,若有所思。其实,他什么都没听进去,只是看热闹,觉得新奇好玩,或许觉得老师朗诵很好听,或许他喜欢上课这种氛围,或许只是一种习惯使然。我倒觉得他上课是在听天书,不然考试也不会那么差。就像人们常说的看戏一样,内行看门道,外行只看舞台上穿红的穿绿的出来进去,花脸敬德大喊大叫,挥抢动刀,耀武扬威,看热闹。

  有时,他也会做小动作,低下头,双手在抽屉里动。上课让他回答问题,他总是惶然无助的样子,呆呆地站着,一脸木然,看一下我,然后就耷拉下脑袋,眼神无助无奈地瞅着别处,一言不发,仿佛犯了极大的错误一样。看到他那孤苦无助的难受样子,我心中很不忍,于是让他坐下。

  他到底是怎么个程度?能不能补救一下呢。我打算让学生轮帮他赶一下学习进度。这样也有好处,一来帮助学习差的同学,二来可以团结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我们已经是四年级了,我给他出了几道数学题测验他。

  2+8等于多少?我问。10,他口而出。7+3等于多少?10他又一次朗地回答。9-4等于多少?5。他回答。2乘8是多少?16。三七多少?21。他回答得很流利,他的脸色很明朗,脸上有喜,很自然。10以内的加减乘除,他都可以做对,但10以外就不会了。4加9是多少?他哑然。12加8是多少?他又是无语,只是茫然地望着我。20减去7是多少?他痴痴地看了我一阵子,无奈而伤感地低下头。他连小学一年级水平都没有啊!我震惊。他为什么差得这么远。我问他原因,他低着头不说话。我再问什么,他都不说话。他显得很悲伤无奈,仿佛叛逃、投降、落伍的士兵被人询问掉队原因,仿佛小偷被人当众抓住。

  我问其他学生,问他同桌的那个眼睛亮亮的男生。这时候,正是上午第二节课下了,下来还是我的自习课和副科,学生做作业,看课外书都可以。由于我的宽松与和蔼可亲,学生渐渐地和我都熟悉了,都纷纷给我说宝光过去的情况。

  郭宝光原先和其他学生一样,都各方面很正常的,很聪明的,学习很好的,上课常爱举手发言,考试常常是班级第一名,老师上课常常表扬。几个教宝光的老师都说这孩子很伶俐,反应快。乡镇各科竞赛老师常常让他参加,他在乡镇上都获得年级第一名。他爸爸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希望他长大考大学。他爸爸常常对人说,我这儿子长大后考一般大学应当没有问题。他爸爸没有上过大学,儿子给老子争个光啊。我儿子念到什么程度,我供给到什么程度。我怎么都要叫我宝光上个大学,祖祖辈辈是农民,我这次要补上。他爸爸每次去县城出车时候,都要把自己的儿子带上,似乎实在炫耀。宝光过去是急子,是有情的。一次,他放学回来吃饭,他妈到地里劳动没有及时回来做饭,结果,他那天吃饭迟了,作业没有及时做完,受到老师批评,他就回去给他妈使气,在家里大喊大叫,骂他妈,踢打他妈,仿佛疯了一样,还砸东西,把一个碗都摔坏了。还有一次,他爸说给他买一个玩伙,可是从县上回来时候,却忘记了,他就生气地十天半个月不说话,什么活也不干,一直到他爸爸给他买下了还余怒未消。

  他还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孩子,身体很好。常常在放学后,在村子的麦场上和一群孩子疯玩。他常常是同龄孩子中跑得最快的,谁也撵不上他。他很爱惹其他孩子,或者把其他孩子的帽子拿走,或者乘人不备把其他孩子拧一下,一惹下,他就和其他孩子在麦场上开始狗撵兔的游戏,常常是几个孩子甚至比他大的孩子几个人都撵不上他。他跑得虎虎生风,头大汗,在麦场上的柴草堆以及其他孩子之间闪展腾挪,有时他为了躲开其他孩子的追赶甚至跑到广阔的田野上去。每年季,洋槐花开了,村子周围的以及大路旁边、壕沟里都长了不少洋槐树,洋槐花开放得蓬蓬,非常繁密,香气氤氲在田野上。这时候,人们都拿着铁钩在树底下勾洋槐花。洋槐花蒸很好吃,比蔬菜和各种果木香甜可口。于是,农村人都很爱吃。有时候,洋槐花太高了,钩跟不上,人们就放弃了。可是,在人们够不上的树木高处的枝条上,人们常常看到宝光像一只猴子一样敏捷伶俐地攀援而上,爬到树顶上,用钩子勾洋槐花,很自如的样子。下面的人们常常在喊叫在惊呼在感叹叫他下来。他却常常在众人的惊讶感叹的目光中勾下许多洋槐花后才仿佛猿猴一样敏捷地下来。每年秋季,柿子成了。简直是农村秋天最夺目的风景!一个个柿子似小灯笼挂在枝头。尤其树顶的柿子最是嫣红,一个个争芳斗,绽着美丽的笑脸。你细看她们红润的脸:淡绿色的叶子衬托着沉甸甸的红果子,格外人。尤其是到深秋,树叶更是火红一片,秋风过处,仿佛燃起了一片大火,熊熊燃烧,烈焰腾腾。成的柿子挂在枝头常常惹得鸟雀前来啄食。每天放学后,宝光常常挂在树上,隐匿在密叶繁枝之中,仿佛小老鼠一样在偷吃已经成绵软鲜红的柿子,别人不注意,从路边经过,他有时会出其不意地嗤嗤发出笑声,或者故意怪叫,或者故意搞恶作剧,把被鸟雀啄食已经坏烂的柿子啪地一下扔在行人的前边或者后边,把过路人吓一大跳。至于掏鸟窝掏马蜂窝更是他经常干的事情。聪明的孩子也常常是调皮的顽劣的。人们常常这样看待他。。

  可是,二年级暑假走亲戚,他妈先回去了,亲戚出去到外村跟集赶会去了,把他一个人留在屋子里。他一个人午睡醒来,大白天一个人很寂寞在家里玩,看见院中桑树上紫红的黑红的桑椹非常繁密,缀枝头,令人馋涎滴。那一颗颗嗓椹啊,那么,那么肥硕,汁多多,几乎要溢出来了。桑树高大茂盛,仿佛一把撑开的巨伞一样遮蔽了半个院子,一片凉。桑叶那样碧绿光洁,层层叠叠,仿佛碧玉一样点缀在横七竖八的枝干之上。红绿织,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啊。树上鸟雀鸣叫,蜂飞蝶舞,煞是热闹。鸟雀似乎品尝桑椹甜美的果,因而兴奋异常,叽叽喳喳吵个不停,扑楞楞从这个枝头飞到那个枝头,似乎陶醉在这甘美的果园里了。一阵风刮过,树的枝叶在摇曳,那一颗颗紫红黑红的桑椹也随风起舞,又仿佛在向他频频招手示意,让他快上来采摘食用它们。他看到一颗颗透的桑椹在说,快上来吧,小朋友,小主人,你不知道我们的滋味是多么甘美啊,吃了保管让你仙,魂不守舍,让你永远难忘。你不上来采摘,那些馋嘴的鸟雀会把我们吃完的。一颗颗桑椹,仿佛一颗颗红珍珠红宝石红玛瑙,在风中翩翩起舞,在咏歌唱。他听到桑椹在对他说,上来吧,小朋友,勇敢些,高处才有景致呢,甜美的果实在高处,懦夫是采不到的,它只属于勇敢的人。一阵阵清的风也在怂恿他,树上,高处风更大更凉快,上去个透。

  只有七岁才上小学一年级的他,在树叶鸟儿桑葚的怂恿下,不能自控了,他要攀到树上去,做一个勇敢的儿童,做一个有出息的儿童。父亲从小就对他讲过许多古代英雄儿童少年的故事,老师也在课堂上讲过许多古代英雄儿童少年的故事。他们在学校学习的歌曲都是:学做二小放牛郎。语文课上是信的故事,是王二小的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夏完淳怒斥洪承畴和孔融让梨的故事。他在课外也听父亲和村里的人讲过智勇双全的少年天子康熙擒鳌拜的故事,听过小丕显智擒潘仁的故事,听过《说岳全传》中少年英雄岳云、双陆文龙的故事,还听过“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保护集体的羊群与暴风雪拼死搏斗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英雄赞歌的感人事迹。当时,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名字和英雄事迹,从内蒙古草原传遍大江南北,她们的故事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谱成歌曲、写进课本。宝光的父亲就是听学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长大的新中国的一代人,他把这个感人的故事又拿来教育熏陶自己的儿子。因此,他有着深厚的英雄情结。

  他当时什么也没有想,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和憨直的冲劲,就沿着搭在房前檐的梯子一阶一阶上去了。他小心翼翼,双手紧紧扒住梯子边缘横木,惟恐闪失。他越来越高,离开地面了,到半空中了。他终于可以够到鲜红酥软的桑椹了。他的头已挨着了层层叠叠的绿叶了。他定了定神,迫不及待地伸出了一只小手,颤巍巍地抓住了横在眼前的一条细枝。摘下枝头那颗又黑又大的桑椹。啊!真是美不胜收,甜美醉人。一股极甘美的汁仿佛蜂一样,但比蜂那纯甜有更多滋味,进他的胃。他感到这是他今生在世界上尝到的最美的果实,最好的滋味。他是一个农村孩子,姐妹多,从小家贫,父母又都是农民,矮小平庸,没本事,他从小到大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水果糖也只有在过年走亲戚时吃几个。平时就见不上。而现在是好果实好滋味就在眼前,唾手可得,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真是天赐好事。他迫不及待地又一连摘了几个不那么黑红的桑椹,味道比刚才那个黑红的大桑椹差了些但还是很甜美。他小心翼翼地把自己身体上下枝条上的红色、紫、黑色、鲜红的桑椹都吃空了。他好惬意啊。他感到自己本事太大了,今天自己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多么惬意的事情。独自攀上房檐之上的梯子,摘吃了桑椹。

  可是今天的情况有点特殊,梯子只能够得上自己头顶的哪一些桑葚,再远的就怎么都够不上了。并且,距离自己更远的桑葚都很不好摘取,而距离自己比较近的枝条实在太软太细,根本不能扶持一个人的重量。他很犹豫,不知道自己是该上还是该下。于是,他就展开烈的思想斗争。自己是一个从小就有出息的儿童啊!更何况自己过去就一直是很勇敢很大胆的人,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敢做,这有什么可怕的。退下去吧,实在没有意思,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坚强的人,这实在不吻合他的习惯和个性。自己过去可是从来没有失过手,从来都是胆大心细,稳健如山。这次,不用怕,不会有什么事情的。再说,桑葚滋味实在是太甘美了,太人了,叫他罢不能。

  鸟雀在他头顶和离他较远的树干树枝上明啁鸣叫,仿佛在惊叫。这个小孩子真大胆,真勇敢,不简单啊,爬这么高。它们仿佛在向他唱赞歌,同时又在鼓励他再勇敢一些往中间的树枝上,往更高的树枝上去采摘更多更大更红的桑椹。于是,他又向上攀登。可是,命运的后手就在这时候突然显现了,从空而降,在他向上登攀在他试图抓住自己头顶更上面的那个细枝条从而很快就闪过去就很快地再次几乎是同时抓住旁边那个壮的大树枝的刹那,他失足了,那个他力图抓住全神贯注地图谋志在必得的大树枝却在他就要抓住的刹那被一阵忽然刮来的狂风吹得摆动了一下,就那摆动的一下,离开他就是一个枝头,他掉下去了。如果没有那突然而来的大风,那个他力求抓住的树枝就不会一下子偏离它原先的位置而位移到它旁边的斜路上去,而让宝光没有抓住,真是失之毫厘啊。就是这一点点的距离和失误,让宝光的人生从此改写。宝光从七八米的高处摔下来了,正好摔在头上。他昏过去了。可是,他失去了最佳抢救时机。他被亲戚发现已经是半下午了,已经是黄昏了。亲戚赶快叫他家长,把他送到县上医院,结果,一来两去,失去最佳时机。他虽然被救下了,可是却从此落下后遗症,智力严重衰退,走路很不利索,总是一瘸一拐的,慢腾腾的怎么也走不快,赶超不了别人。后来,他父母为给他治病,东奔西跑,走了许多大医院和小医院,还在民间用了不少偏方和单方,找神姑神汉按照迷信说法在家里撵,可是都不见好转,没有什么结果。那一次在西安一家很有名的大医院经过一群很权威的医学专家会诊之后认定宝光的病要治好很麻烦,要花费十多万元,而他得父母仅仅是收入极其有限的普通农民,面对如山沉重的治疗费用数字,只有选择沉默和放弃。这已经不知是第几次的治疗了,这已经是花完了全家所有积蓄和和从所有亲戚那里借下的钱。父母已经大失所望,准备把他抛弃,扔在火车上,让人拾去,或者让其听天由命,活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活多长就是多长。他虽然被摔伤,大脑受损,智力衰退,可是,在一些基本的人事和日常人情道理方面却很依然很清醒。他似乎看穿了父母的心思。于是,他说,爸爸妈妈,我长大一定要养活你们。你们为给我看病,花了那么多钱,我不报答你们,我不得安心啊。我长大怎么都要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说着,他哭了,泪下如雨。他的父母见此情景,也都伤感流泪,不忍心把他抛弃了,于是,把他带回家了。

  上面可从那次摔伤之后,他从此就迟钝了。子缓的生了锈,脾又温和又腼腆,像一个害羞的女孩子,而不像一个活泼刚烈调皮的男孩子。与其他孩子在一起玩,常常又成为其他孩子欺侮辱的对象。也许自卑,也许可以为学了,他也安之若,不在乎,受人欺侮了,只是沉着脸,低着头,面无表情,闭着嘴巴也不说话,内心一定是殷楚无奈的。

  宝光长相不算赖,个子中等,脸是那种柔和的圆,眉毛撇成八字,面相有些愁苦,却也端正。他才十四岁啊,却常常一个人沉默不语,只是心事重重。他除过学习不好外,除过干不了重体力活,对其他事情还是很明白的。他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差距,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残疾人,是一个别人眼中的废物,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各方面都比其他人比一般正常孩子差的人,自己已经不是昔日那个生龙活虎、聪明伶俐、人见人爱的宝光了,自己是一个可以被人随意欺负辱的弱者,生活的弱者了,意识到自己将来的黯淡的前途和萎缩的人生。他面对这些如山的重和苦难,只有默默承受,只有低头认可,只有面对痛苦,只有以苦做乐。索不让这如山的重把自己垮吧。于是,他便在课外疯狂地和人玩,和比自己小的孩子在一起疯玩,只有在忘情的玩耍中,他才会忘却残酷的现实,忘却生活的失意,忘却自己的不幸,才会停止思考,才会在汗水里麻痹自己,忘记将来。可是,在课堂上,在其他学生都静静地学习写作业时候,在其他学生都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时候,在其他学生都学有所得而感到真正快乐脸上涌上幸福红晕和自然而然的快意的时候,在其他学生都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学海中享受成长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足感的时候,我看到他脸上的茫然和失落,他的惆怅和无奈,他的嫉妒和愤恨。在别人都专心学习的时候,他常常睁着一双木然无神的眼睛,有时在东张西望,更多的时候则是瞅着教室前面的黑板和教室门框甚至教室上空的房梁横柱,有时则是透过窗户不时瞅瞅教室外面的院子和从窗口飞过的小鸟,有时似乎在若有所思。

  宝光的学习实在是差,我组织学生轮为他在课后辅导,下午放学后到他家为他补课。可是,学生到他家后,常常是在一起玩耍,取乐。宝光的母亲还找我反映情况,说学生到他家都在玩耍,没有给宝光好好补课。他母亲找了我几次,我决定在放学后亲自检查一次,看看情况如何。一次放学后,我突击检查,果然如此。我批评这些补课的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认真完成,对同学不热心,不关心同学,没有雷锋精神。可是这些挨我批评的学生都一脸委屈的说,他们要为宝光补课,可是宝光不学习,坐不住,不听,他们布置的作业和习题他不做。他们也没有办法。我问宝光,他低着头不说话。说着,其他学生又在一边混闹开来,在原子量捉藏了,拿子赶打麻雀了。我看到此情此境,也大为松动。学生整天在学校学习,课业负担很重,一放学,就疯了一样,一点都不爱学习了,只想玩耍,这时候要让他们再静心学习显然很难。这是小学啊,不是中学生大学生啊,每天从清晨据到学校,一直到下午放学,一整天时间都在学校,就连老师我也烦躁疲倦不堪,何况学生啊。看到学生开心玩耍的情景,看到学生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没有办法指责为宝光补课的学生,任其自然吧,我想。对于宝光补课的事情,我束手无策。我对宝光的母亲说,你自己不会为你宝光补课吗?你自己也是中学毕业啊,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你肯定会,你怎么不补课啊。她母亲说,她实在太忙了,地里面又许多活要做,家里也有许多活要做,没有时间啊。白天地里家里有活,除此以外,还有一三顿饭,喂猪喂狗。说着,她就一边扫院子,一边要到院子外的头门前的硬柴堆上要去取材做晚饭。很快,她就回来,我在院子里转了转。她不地对我说,你有时间,你来给娃补课吧。我一听,头一下子大了,我连忙摇头摆手说不行,说我也很忙,根本没有时间。我心想,我一个班级要那么多学生,哪有时间为一个学生去天天补课,你是孩子的母亲,自己的亲骨,自己都耐不下烦,下不了狠心帮一把,我怎么可以做到啊。看来,这个母亲已经对自己这个已经残疾的儿子失望和放弃了。也难怪他母亲这样大意,原来,宝光上面由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都很聪明健康正常的。一家三个孩子,除过这个残疾智障的之外,还有其他做依靠啊,所以父母也就放弃希望了,也就无所谓了,全当养活了一个动物一个牲口一样。

  宝光的父亲个子在一般庄稼人看来也是矮小,母亲也不高。他父亲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很勤苦,却没本事,在县上开三轮拉人。为了给他治病,家里花去不少钱,家里的老屋一直没钱修葺。那老屋破败不堪,到处漏风,门窗东倒西歪。风一吹哐当直响,住人是不安全的。他父亲便些泥沙和了,这里糊一下,那边填个缺,房上再加固,倾斜用支柱支撑,依旧住了下来。也难怪他了,他养活四个孩子,都在上学,又为宝光治病花去不少,自己又矮小,瘦弱,没力气,没本事,只好在县上开三轮载人,也挣不了几个钱,仅仅糊口而已。他瘦弱的双肩承担着一座山啊!他显得很疲惫,压抑,萎靡不振。他看到老师来了,很客气很热情,把我让进自己里屋,给我倒开水,给烟。

  宝光这个样子,我已经失去信心和希望了,就让他这样混日子吧。这个孩子是智障孩子,是残疾孩子,没有办法和其他孩子同样要求,还是放松一些吧。这个孩子实在不爱学习,实在学不进去,实在学习吃力。学习对他来说,比爬山还要费劲,还要劳累,就算了吧。别人轻轻松松就可以掌握的东西,要他费几十倍的时间和精力恐怕也难以奏效。

  每次学生在上自习时候,其他学生都在专注出神地学习,他则茫然无助地做小动作,做些无聊乏味的琐事,捏捏衣角,抚一下头发,手指,把书摆一下,东张西望。我和学生聊天,他后面的那个男生说,医生说,宝光只要把手术做了,把迫大脑神经的那个什么东西取了,智力就会正常了,就会和过去一样了,学习也会很快赶上了。宝光听到这个同学替他说话,脸上初欣慰的神色,很高兴,似乎自己的全部希望就寄托在将来有钱做手术上。我就这样对宝光姑息迁就。可以说,在我执教的这一年里,他什么也没有学到,原地踏步,也可以说是倒退了。

  可是到了下一学年开学后,班级里好几个学生都留级。他母亲也要宝光留级。我则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要调动工作到另一个学校去,只是在原地等待乡镇教育组人事调动文件下发。我只是暂时在学校给一个班级带一门数学课,这一次,我没有给宝光代课。宝光在本村另一个老教师手下学习,那个老教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对宝光也是一视同仁,同样严格要求。宝光每天下午或者放学后,都被罚站在操场上背书写作业。我亲眼看到那个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严厉批评宝光懒惰怕吃苦,不下决心下功夫刻苦学习,只是混日子。我看到宝光一个人孤零零地低着头红着脸狼狈不堪地站在全班同学队伍面前,仿佛做了小偷一样被人抓住。此情此境,我于心不忍,这是残疾孩子啊,这是弱智孩子啊,这样苛刻的要求合适吗?子上走了跤了,麻袋绣花,底子太差,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啊。不过,我听那个老师说,在他严格要求下,宝光学习有了一些进步。听到他说宝光的进步,我很惊讶。为自己的疏忽而感叹,也为宝光的艰辛付出而感慨。是啊,宝光取得一点点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都是付出几十倍于别人的时间精力代价换来的。真的很不容易啊。

  

  

  

  

  

  

  上一章 凹树文集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