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adhs0001文集 >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

目录

  节,一天一天的临近了。今天已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俗成的小年了。偶尔街上传来,鞭炮的爆炸声响伴随着孩童天真无的笑。过年的气息就在这喧闹的气氛里悄悄的飘散开来,大大小小的商店挂出了各各样的节购物标语。今年又赶上情人节在节前,随处可见情人节的醒目标示,火红的玫瑰已摆上了街头。一个红火的节展现在我眼前。心急的人们已经开始开始了一年最疯狂的购物。人们期盼节的心情,毫无掩饰地洋溢在脸上。仿佛新年就是明天。我看着人穿梭车水马龙情景。不感叹,又是一年来早呀,节日的气氛带着浓浓的商业意味过早地被喧染着,现代意识拂面的人们都在行匆匆追逐着一个又一个现实或不现实的梦想。在新的一年给自己一新的梦…

  据说,从夏朝开始,腊月二十三祭灶就成为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灶君又称灶王爷、是传说中被玉皇大帝封为灶君司命,负责管理各家各户灶火的饮食之神。灶王爷曾经被作为家庭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很久以来,家家灶间的北面或东面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中间供的是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贴有:“上天言好事,回宫报吉祥”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都要返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民情及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所以就有了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的习俗,每到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揭下灶王爷的画像,用糖瓜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替家人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好话,还要边涂边唠叨着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等灶王爷的嘴涂的甜甜蜜了,再把神像点燃,放挂鞕炮,就把送灶王爷送回了天宫。

  现在人们说起腊月二十三祭灶,也许觉得有些荒唐,会说古人太迷信。当然了,现代我们的“神六”都上天了,也没看见天上有那方神仙。可在古时,人们对于月星辰、风雨雷电、生老病死等等自然规律,毫无所知,也没有任何抵御的能力。他们带着对自然界的种种恐惧,给自己寻找一种寄托和安慰是很正常的。其实,我国先人是善良朴实的。有很多风俗都是在教育人们,象祭灶王爷这种风俗,就是让我们行善积德多做好事。你做的坏事太多了,上天也不会饶恕你的。古人就是用这个规则来约束着。形成了一种不是法律的规则。想想我们的祖先真的很可爱。人们想用糖瓜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让他向玉皇汇报的时候,就什么坏话都不说出了,估计谁也说不清楚,灶王爷能不能因这些糖瓜而丧失原则。其实祭灶仪式只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在我记忆里,腊月二十三是个幸福的日子。这一天,家家的灶火上都会飘出人的香味。另外,走街穿巷卖芝麻糖和糖瓜儿的也很多,“芝麻糖,糖瓜儿”的吆喝声也很悠扬的在空中飘。听到这声音,孩子们都在品尝或想象着卖芝麻糖和糖瓜儿的香甜味儿了!因此,在小时候,腊月二十三是个香甜的日子。记忆中,腊月二十三是姥姥最忙的一天,她要亲自准备祭灶的事,姥姥对祭辞灶的事件件都做的非常认真,一点都马虎不得,对灶王爷特虔诚。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姥姥都吃素,到了晚上姥姥用把所有的灶具、餐具都清刷干净。然后姥姥用碟子盛芝麻糖,糖瓜和几样供品摆放好,然后双手捏三炷香毕恭毕敬地对着灶台上方贴着画有灶王的版画开始她忏悔和祷告。虔诚地请求灶王爷愿谅一年里这个家所犯的错。不要把这事向天庭汇报;在祷告中,则把丰收归功于老天爷的恩赐,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有一个好的收成。祷告毕,把香在香炉里,取下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灶王爷烧掉,再向空中遥拜后磕三个头,对灶王作送别。

  在姥姥祭灶王爷时,我一直守在她身边,我不是对祭灶感趣,而是我在着口水等着姥姥给我分那一年才能吃一次的糖瓜。等姥姥祭完灶,就会把糖瓜和供品分给我们,然后姥姥就会盘着腿做在炕上,着她的小脚给我们讲母亲给我们讲灶王爷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从前,有个人叫张大郎,为人非常刻薄。穷人遇到困难,或者逢上天灾人祸,想借他点钱粮,他不但不借,反倒骂你穷鬼,把你赶出门外。为这,穷人都很恨他。他在家里,对子张口就骂,举手就打,前郭丁香,二常,都先后被他休了。张大郎还是个败家子,不出几年,就把祖上留下的家产折腾光了。他只好走乡串户,要饭度这年腊月二十三,天寒地冻。张大郎听说近处的尼姑庵上舍粥,就到那去了。他排队等着领粥,等轮到他了,粥也光了。张大郎肚子里饿的慌,眼睛冒金星,眼前一黑,就栽倒在地晕过去了。小尼姑见了,忙去告诉主事的尼姑。这主事的尼姑就是张大郎的前郭丁香。古时候,出门的姑娘被男家休回,那是最丢人的事,她没发回娘家,就出家当了尼姑。她看到是张大郎,回到庵里亲手做了一碗面条,端给他吃。张大郎喝了几口热汤,清醒过来了。他抬头一看,是郭丁香喂他,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一下子钻到熬粥的灶间里去了。从这以后,张大郎每天帮小尼姑熬粥,舍粥,时间长了,远近出了名。玉皇大帝心里有数,好坏善恶分的最清楚,她看张大郎后来改变了,就封他为灶君,掌管人间各家灶头事务。人们称他为灶王爷,其实灶王爷的传说有很多,都是告戒人们行善积德多做好事。

  姥姥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伴随她一块走的还有她的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仪式。但腊月二十三,给我留下了对姥姥音容笑貌的清晰记忆,腊月二十三铭刻着我对生活的记忆和对姥姥深深地怀念。昨天伤感之余的我,特意去街上转着买了一幅灶王爷木刻版的画像,不是我想祭奠灶王爷,而是想回味一下过去的年味,再就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对姥姥的怀念。每到这个日子,感觉姥姥还对我那样的慈爱,贴近。又到超市买了二斤貌似小时侯的糖瓜,可味道差远了,过去的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而今天买的糖瓜坚硬无比还粘牙,品不出过去的味道了。也许是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能随时随地能品尝到各种美味,巧克力、怡口莲等糖果了,所以感觉不到糖瓜味。腊月二十三了!农历的节就要到了!真的怀念过去的年味…如今“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二十七杀只,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饺子守岁,初一撅着作揖要岁”的过年童谣,好象都抛撒在岁月里了,一个个吉祥的风俗恐怕只有在记忆中回味了。唉,真想把年味儿找回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