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安晓玲文集 > 新探红楼(81)《梦稿本》是《红楼梦》各版本手稿

新探红楼(81)《梦稿本》是《红楼梦》各版本手稿

目录

  在上篇文章提出,《梦稿本》是从《红楼梦》的盗墓遗稿堆中挑选出来的,本文将用实例来证实这一推断。拙文[5]在讨论《梦稿本》稿页的质时,将其中的稿页大概分成四类;下面与现有古印本对号,进行划分,即可充分看出:它是《红楼梦》手稿的大杂烩!

  (一)《庚辰本》的手稿:

  第24、26、27、28、34、35、39、57、58等回目的修改稿大部分是“再改动誊清稿”获得《庚辰本》。下面以第28回为例说明。

  《梦稿本》是:又安在哉(且)自身[[况]](尚)不知(何在)何往,[[则]](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玉]](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下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那代玉正自悲自伤…只见(是)宝玉[[坐在山坡上哭]],代玉看见便道啐→←:“(呸!)[[当]](打谅)是谁,元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宝玉痛哭了一回,【忽抬头不见了代玉】,便知(代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路往怡红院。

  《庚辰本》则是: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已】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下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为何等蠢物茫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那黛玉正自悲自伤…抬头一看见是宝玉,代玉看见便道啐:“【我】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宝玉【悲恸】了一回,【见黛玉去了】,便知代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旧路往怡红院。

  带双方括号[[]]黑体字是涂抹掉的文字,圆括号()本是新添加的字。《庚辰本》这段内容由下列方法编辑而成:

  1)去掉《梦稿本》中的涂抹掉的文字:[[况]]、[[玉]]、[[坐在山坡上哭]];

  2)保留《梦稿本》中涂抹掉的文字:[[则]]、[[当]]

  3)保留新添加的文字:(且)、(尚)、(何在)、(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下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是)、(代玉看见)、(土,起来下山);

  4)删除《梦稿本》中新添加的文字:(将来)、(呸!)、(打谅)

  5)删除《梦稿本》中的正文:【忽抬头不见了代玉】;

  6)重新加入的文字有:【已】、【为何等蠢物茫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我】、【悲恸】、【见黛玉去了】。

  对一般人,不会像笔者这样,采用《红楼梦文本分析法》来确定这9个回目的修改稿是《庚辰本》的生成书稿,那么它们就成为《梦稿本》是伪本的证据。因为它们的原始稿和修改稿都不仅没有古本印证

  而且还与《庚辰本》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这些很容易被判成是伪造的。试问:哪个伪造者会干这种费事又害自己的事情?所以,《庚辰本》的这9个章回的生成手稿便成为《梦稿本》是真本的有力旁证。

  (二)《甲辰本》的手稿:

  第25回《梦稿本》第一页后半页:

  原来贾环听的见(了),素原恨宝玉,[[如]]今[[又]]见他和彩霞[[厮闹]](玩耍),心中越发按不下这口[[毒]]气。[[虽不敢明言,却每每暗中算计,只是不得下手,今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因而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因一沉思,计上心来,故作失手,将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只听宝玉“嗳哟”了一声,屋里[[漆黑]]众人多唬了一跳。连忙将地下的戳灯挪过来,又将里外间屋的灯拿了三四盏看时]],只见宝玉头都是油。王夫人又急又气,一面命人来替宝玉擦洗,一面又[[喝]](骂)贾环。凤姐三步两步儿上炕去替宝玉收拾着…

  十分厉害,忙于来[[问怎么烫了,我瞧瞧,宝玉]](近前瞧瞧,宝玉忙把脸遮了,摇手叫他出去)。知道他[[癖]](素)[[喜]](好)净,[[见不得这些东西]]。

  《庚辰本》、《列藏本》、《蒙府本》、《戚序本》是按照修改前的手稿抄写的,即保留《梦稿本》中全部涂抹掉的文字。如:

  原来贾环听的见,素原恨宝玉,如今又见他和彩霞厮闹,心中越发按不下这口毒气。虽不敢明言,却每每暗中算计,只是不得下手,今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因而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只听宝玉“嗳哟”了一声,屋里众人多唬了一跳。连忙将地下的戳灯挪过来,又将里外间屋的灯拿了三四盏看时,只见宝玉头都是油。王夫人又急又气,一面命人来替宝玉擦洗,一面又骂贾环。凤姐三步两步儿上炕去替宝玉收拾着…

  十分厉害,忙来问怎么烫了,我瞧瞧,宝玉知道他癖喜净,不得这些东西。

  《甲辰本》则是按照《梦稿本》的修改稿抄写而成;即去除了上面涂抹掉的文字(上面的灰色框、双方括号黑体字),添加新写的字(圆括号黑体字)。如:

  原来贾环听的见了,素原恨宝玉,今见他和彩霞玩耍,心中越发按不下这口气。因一沉思,计上心来,故作失手,将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只听宝玉“嗳哟”了一声,屋里众人多唬了一跳。连忙将地下的戳灯挪过来,,只见宝玉头都是油。王夫人又急又气,一面命人来替宝玉擦洗,一面又骂贾环。凤姐三步两步儿上炕去替宝玉收拾着…

  十分厉害,忙来近前瞧瞧,宝玉忙把脸遮了,摇手叫他出去。知道他素好净。

  如果《庚辰本》等属于“原稿版本”的话(因《梦稿本》此回的底稿属于誊清稿,所以至少是已经修改了一次),《甲辰本》等则属于“第一次修改版本”(即“改1”)。

  《梦稿本》的第36回等至少13个章回都是《甲辰本》的手稿。这是《甲辰本》由《庚辰本》修改而产生的证明。为了进一步论证这一点,再举出下面的例子:

  《梦稿本》第24回第3页后半页一段文字是:

  (倪二)听了大怒:“也罢,你也不用愁[[烦]],我这里现有几两银子,你[[若]](要)用,只管拿去买办。[[但只一件,你我作了这些年的街坊,我在外头有名放帐,你却从没有和我张过口。也不知你厌恶我是个泼皮,怕低了你的身分,也不知是你怕我难,利钱重?若说怕利钱重,这银子我是不要利钱的,也不用写文约,若说怕低了你的身分,我就不敢借给你了,各自走开。”]](我们是街坊,这银子是不要利钱的)一面说,一面就从搭包内掏出一卷银子来。

  贾芸心下自思:“[[素]]倪二(素)虽然是泼皮无赖,却因人而[[使]](施),颇[[颇的]]有义侠之名。若今不领他这情,怕他臊了,[[倒恐生事]](反而不美)。不如[[借]](用)了他的,改加倍还他也倒罢了。"(因笑)道:”老二,你果然是个(好)汉[[子]],[[我何曾不想着你,和你张口。但只是我见你所相与结的,都是些有胆量的有作为的人,似我们这等无能无力的你倒不理。我若和你张口,你岂肯借给我。今既蒙高情,我怎敢不领,]](承蒙高情,怎敢不领)回家[[按]](就照)例写了文约(送)过来[[便了]]。”倪二大笑道:[[“好会说话的人。我却听不上这话。既说‘相与结‘四个字,如何放帐给他,使他的利钱!既把银子借与他,图他的利钱,便不是相与结了。闲话也不必讲。既肯青目,这是十五两三钱有零的银子,便拿去治买东西。你要写什么文契,趁早把银子还我,让我放给那些有指望的人使去。”]]“(这不过十五两三钱银子,你若写文契,我就不借了。)”贾芸听了,(一面)接了银子,(一面)笑道:“我[[便不写罢]](遵命就是)了,(有何着急)。”倪二(笑)道:“(这才是呢)。天气黑了,也不让[[茶让]](你喝)酒,我还有点事[[去]](儿),你竟(请回)[[去]]罢。(我还)求你带个信儿[[与舍下,]](给我们家),叫他们早些关(了)门睡罢,我不回家去了。倘或有要紧事儿,叫我们女儿明儿一早到马贩子王短腿家来找(我)。”(一面)说着,(一面)就[[走]](趔趄着脚儿去)了。

  **:《庚辰本》是未修改前的抄本,《甲辰本》是修改后的抄本。通过对比两者的内容,可以明显地看出,相对《甲辰本》而言,《庚辰本》属于前期版本。因为它的描述太累赘和不合情理。

  1)上面修改中大减的内容有三段:第一段《庚辰本》好像是话剧演员的自我待,在《甲辰本》简化成“(我们是街坊,这银子是不要利钱的)”自然多了;《庚辰本》第二段的贾芸的解说词带责备的意思,不合情理,改成“(承蒙高情,怎敢不领)”不易造成误会;《庚辰本》第三段对“相与结”的解释,实在有点牵强,咬文嚼字,与人物倪二的身份和性格不符,不如(这不过十五两三钱银子,你若写文契,我就不借了。)直截了当。

  2)去除了不合理的用词。例如:(1)把“素”由“倪二”的前面挪移到它的后面;(2)将“使”改成“施”;(3)把“颇颇有侠义之名”删去一个“颇”字;(4)将“让茶让酒”改成“让你喝酒”等。

  由此只能得出:的确是修改《庚辰本》而得到《甲辰本》,不可能相反,认为《庚辰本》是通过修饰《甲辰本》后而产生;理由很简单,曹雪芹不会越改越差,既罗嗦又不合情理。

  将《甲辰本》的内容与《程乙本》对比,只改动几个字,如下(【】黑体字是《程乙本》新增的文字):

  《程乙本》为:我【便】遵命【罢】了,何【必】着急。这才是【了】。也不让【茶让】酒。我还有点事【情到那边去】,你竟请回。(其余内容相同于《甲辰本》)。

  **:表现出文字水平更高。同时,由此可以看出:《程乙本》是修改《甲辰本》得来的。

  (三)《程乙本》的手稿:

  《梦稿本》54回6页前其半页

  贾母说道:“夜长,不竟的有些饿了。”凤姐儿忙回说:“有预备的鸭子粥。”贾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贾母笑道:[[“不是油腻腻的就是甜的。”凤姐儿又忙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说着,[[又命人]](已经)撤去残席,外面另设上各种精致小菜。大家随便随意吃了些,用过漱口茶,方散。

  十七一早,又过宁府行礼,伺候掩了宗祠,收过影像,方回来。此便是薛姨妈家请吃年酒。[[十八便是赖大家,十九便是宁府赖升家,二十便是林之孝家,二十一便是单大良家,二十二便是吴新登家。这几家,贾母也有去的,也有不去的,也有高兴直待众人散了方回的,也有兴尽半一时就来的。]](贾母连觉得身上乏了,坐了半,回来了。自十八以后,亲友来请或来赴席的,)贾母一概[[怕拘束]]不会,自有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三人料理。连宝玉只除王子腾家去了,余者亦皆不[[会]](去),只说贾母留下解闷。[[所以倒是家下人家来请,贾母可以自便之处,方高兴去逛逛。闲言不提。]]且说当下元宵已过,(凤姐忽然小产了,合家惊慌。)要知端的,下回分解。

  **:未修改前的抄印本是:庚辰本、甲辰本、戚序本、列藏本、蒙府本、俞平伯本、周本、蔡义江本、郑庆山本;按照上面修改稿排印的有:程乙本、程甲本、红楼梦(程乙本底本)等。由此可以再次得出:《程乙本》位于《甲辰本》之后。

  同样,按照两者的内容合理性和文学水平,也只能得出由《甲辰本》改成《程乙本》的结论。因为修改前,犹如记水账,列出各家请客的期;将它们简化为;(贾母连觉得身上乏了,坐了半,回来了。自十八以后,亲友来请或来赴席的),提高了文学表达水平。绝对不可能是:曹雪芹删去这一段,换上从十八到二十一宴请的水账,得出《程乙本》位于《甲辰本》之前。

  以上也是曹雪芹修改《甲辰本》后,获得《程乙本》的证明。第69回等至少16个章回都是由《甲辰本》生成《程乙本》的书页。

  (四)《120回红楼梦》的最终版本

  在拙文[1、2],笔者推测:曹家首先在庙市出售《庚辰本》,然后是《甲辰本》;大约在1768年发行《程乙本》。接着,曹頫对《程乙本》进行了最后一次全面的修订,一直到他逝世后,曹家才将这部《红楼梦》的最终版本推出,现称之为《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这个版本的一些稿页也出现在《梦稿本》里。例如:为了解决贾宝玉在年龄是的明显矛盾,曹頫在第3和25回,对宝玉的年龄做出明确的修改。

  1)《梦稿本》第3回第3页前半页中写道:

  (凤姐问林黛玉):“妹妹几岁了?”黛玉答:“十三岁了。”又问:“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黛玉一一回答。

  2)《梦稿本》第25回第6页前半页上,明明改写成:

  “青埂峰一别,转眼已过十五载矣。”

  林黛玉在13岁进荣国府,贾宝玉为14岁,他与袭人的“初试风雨情”的突出问题便解决了。在第25回,将“转眼已过十三载”改成“十五载”前者在《己卯本》中,后者在《列藏本》里出现。文(53)指出:《己卯本》是近代人伪造的,此信息可能是伪造者依据古书中关于贾宝玉年龄的讨论时,有人提出的、《120回红楼梦》手抄本中的内容写出的;《列藏本》的信息来源于《120回红楼梦》的定稿版本[4]。

  在拙文[6]中,笔者分析出《梦稿本》的第22回是誊清稿,而且它是《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的誊清稿。

  (五)未发行的过渡修改手稿

  1)《红楼梦》的“前80回”

  在《梦稿本》的“前80回”中,有一些是《庚辰本》以前的原始手稿。例如:《梦稿本》第24回等9个章回,参看文[5]的论述。

  2)《红楼梦》的“后40回”

  《梦稿本》中的“后40回”存在许多未发行的过渡修改手稿。第81、82、83、88、90、107、108、116、119、120等9个回目,它们的内容都比《程甲本》、《程乙本》、《蒙府本》等的“后40回”要少,属于没有发行版本对应的“过渡手稿”

  第94、96、97、118等则是《程甲本》的手稿;第92、93、106、113等是《程乙本》的手稿;第105回是《120回红楼梦》的最终底稿。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再举出实例。

  结论:上面的论证表明:《梦稿本》是一部由《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120回红楼梦》的定稿版本、《庚辰本》以前的原始手稿和各种《中间过渡手稿》等版本的大混合构成。这就无可辩驳地否定了《梦稿本》的《程甲本改本说》、《某个版本前身说》和《伪造说》。

  特别重要的是揭示出曹家发行《红楼梦》版本的信息:一共销售了四个版本;其顺序是:《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和《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这一结论不光是用“红楼梦文本分析法”得出的,而且在本文还从这些版本内容的合理性和文学水平进行反证,也做出相同的结论。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新探红楼(48):《红楼梦》推广策略的探讨

  [2]安晓玲;新探红楼(70):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3]安晓玲:新探红楼(18):拙劣伪造的《已卯本》(一)、(二)、(三)

  [4]安晓玲:新探红楼(24):“列藏本”也是古代伪本

  [5]安晓玲:新探红楼(26):“梦稿本”的真伪(二)

  [6]安晓玲:二探红楼(11):《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之间的关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