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安晓玲文集 > 不愿配小子就是不要自由吗

不愿配小子就是不要自由吗

目录

  王蒙先生在新书“不奴隶、毋宁死”中还说“从阶级的观点上说,配个小子打发出去不很好吗?取得了自由的身分,是不是?和自己的阶级兄弟结为一体。”以马克思主义著称的高级领导、文化部长的王先生,就是这样理解和运用阶级分析吗?

  1、阶级是指集团而言,列宁说:“所谓阶级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对于集团而言,须从社会经济地位来分析;但是,当对个体而言,除了经济地位外,他的阶级主要是从其思想、言论和行动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来分析。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出身剥削阶级的领导成为无产阶级领袖的原因,因此不是每个小子都是“自己的阶级兄弟”贾芸为了钱,可以把巧姐卖给异族王爷(第119回),他还能算被剥削阶级的成员吗?

  2、配给小子,妇女就获得自由了吗?王先生完全忘记了:在悠悠四千余年的旧社会中,中华民族一直在迫和奴役妇女,把她当成男子的私有财产,的工具、生孩子的机器、为了家庭服务的奴仆,哪里有什么自由可言?之所以贾家的丫鬟,特别是大丫鬟不愿意配小子,就是因为她们看透了出嫁后的命运,比在贾家当奴仆的自由和待遇要少得多。

  这样点难道作为高级文人的王蒙先生看不到,想象不出来吗?显然不是,那么他为什么要如此睁眼瞎说呢?根本原因是:为了制造他的“不奴隶、毋宁死”的新发现。他自称这是“王某读《红》的一个发现。”[3],以便令他的新书实现“惊世骇俗”、“让人目瞪口呆”、“闻之如五雷轰顶”求得更大的销售量和更多的版税。

  3、颠倒黑白的逻辑:王先生首先牵强附会的提出配给小子就是配给“自己的阶级兄弟”从自己的阶级兄弟那里就能得到“自由”;而贾府的奴仆不愿意配给小子,也就是不要“自由”因而变成不是“不自由、毋宁死”而是他新发现的“不奴隶、毋宁死”如此经不起推敲、漏百出的思维逻辑,真叫人长见识!看来,某些名声赫赫的名人、大人物的水平也不过如此!他们在市场经济这个新天地里,为了挣更多的钱,照样是摸爬滚打、胡编造、欺骗读者,与高声叫卖的商贾没有多大区别!

  呜呼!几千年来,国人引为自豪的文人骨气和清高到哪里去了?孔老夫子的修心养、治国平天下的文人志向何存?真要象练洪洋先生那样:

  文人,我为你哭!(原文[2]是:“有学者泣血,汉语,我为你哭!”)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我国富强不是靠文言文

  [2]练洪洋:长沙晚报,2007。5。12,A6版

  [3]王蒙:谈红说事:杂文选刊,2008,1期,p50

  [4]安晓玲:祝英台告状;安晓玲:后西厢记;安晓玲:罗密欧与朱丽叶续集

  [5]梦幻爱情与赤情(1~4)【反爱情小说目录】。

  [6]安晓玲:新探《红楼梦》快报(3):曹雪芹创作了120回《红楼梦》(上)、(下)

  [7]安晓玲:新探《红楼梦》快报(6):《梦稿本》的“改本说”可以休矣

  [8]安晓玲:新探红楼(22):《红楼梦》后40回不是高鹗所续的证明

  [9]九谈“红灯区”——道貌岸然的老夫子也是无之徒

  [10]评余秋雨(5):“百家争鸣”的核心是“争”

  [11]一评周汝昌汇校的《红楼梦》(二评—六评)

  [12]近代的价值观看古人——一评“不奴隶、毋宁死”(二评—八评)

  [13]金庸小说改版(8):“回归山林”是欺骗读者

  [14]庭私有制是人类社会罪孽之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