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取代
一位报纸记者给我打电话,问我一旦电脑网络取代了纸制书籍,我会是个什么心情?我告诉他我首先认为电脑网络不会取代书籍,他问是不是我觉得那是很久远的事情,所以不加考虑?我说,在我看来,是无论多久,纸制书籍都还会存在。
我有一个感觉,就是也许是我们这个民族过去落后得太久了,特别是跟外部世界的沟通联系脫节了颇长的一个阶段,因此,对于世界上人类所发明的新事物,在张开双臂拥抱的同时,有时就不免把某些科技上生产上的某些工具的进步,夸大为了衡量文明程度及富裕程度的标准。十几年前,电视机在国中开始普及,也曾有记者打电话给我,问我一旦电视取代了其他所有的乐娱方式,我会是什么心情?那时我也是回答,我不大相信电视会取代一切的乐娱方式,电影、舞台演出、广播、阅读书籍报刊等等乐娱方式,仍会并存。当然,正如我上面所说,国中有国中的国情,电视大普及以后,电影和舞台演出确实受到影响。而且,家里是否拥有电视机,至今仍是国中一般俗众衡量生活幸福度的一个主要尺度,上个世纪80年代初会问及是黑⽩的还是彩⾊的,到90年代会问及是否已换成29英寸以上、是否纯平屏幕…这当然有其可喜的一面,不过,一出现某种新科技产品,便闹哄哄地出现"取代"的声浪,我以为,那是思维方式上存在偏差的反映。
电脑在国美最发达,有关的科技研究和产品开发都可谓⽇新月异,但进电影院看电影,仍是国美一般俗众最主要的乐娱方式。我前年在国美从东部跑到中部再到西部,接触到不少一般国美人,他们家里自然都有电脑,但远不是我们许多人所想象的,他们⼲什么都由电脑取代了,他们不仅常去电影院看电影,也常到专门的商店借录像带来看——我注意到,不仅国美,我大前年在⽇本,也是许多一般民众都并不用光盘机将放像机取代,到处有租录像带的商店,而租光盘的地方还并不多——在国美加州硅⾕,我就逛过好多家卖纸制书的书店,里面生意毫无清淡之感。说到购物,一方面,确实,从网上购物已是他们那边的家常便饭,他们从因特网上选好中意的商品,按规定输⼊自己信用卡的密码,商家就会在约定时限內把货物送到家里;但另一方面,他们到商店购物也依然是频繁的,并且许多人仍认为逛商店乃是生活里一大乐事。给我印象更深的是,他们绝不以家里有无电视机,以及电视机寸尺什么的,来衡量文明与富裕的程度。对电脑就像我们看待电灯一样,不过当成一种方便的工具,并不以是否上了网什么的,来确定自⾝及他人的社会价值。而且,我发现,正是那最⾼雅的家庭,倒是尽量标榜他家拥有哪些人工的、低科技的制作物。比如那样的一个人家的起居室里本没有电视音响之类的东西,晚餐后也不开电灯,使用枝形蜡烛照明,弹子钢琴,丈夫拉大提琴,大女儿中谱提琴,二女儿和小儿子则拉小提琴,人家是以进行一番西方古典式的室內乐演奏,来显示其文明格调与富裕程度,若跟他们谈"取代",肯定会引得他们齿冷。
电子琴的出现,并不会取代钢琴;电视的出现,并没有使广播业倒闭;行为艺术的时兴,也不会搞得没有人创作架上画了;录音带和光盘会并存下去;舞台演出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会有些萎缩,但就像真人的演出不会彻底灭绝掉木偶戏一样,那是一定会久远存在并发展下去的;钢笔没有完全取代⽑笔,油签字笔没有完全取代钢笔;通过电脑发"伊妹儿"固然很好,但电话、传真、电报、书信仍会与其并存…也许,某些事物确实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被逐渐淘汰掉,但我们需要懂得,人类社会已进⼊了一个以兼容为其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我们的思维方式,不要再"一筋"了,与其询问对"取代"的感想,不如引导对"兼容"的感悟。
其实电脑发展本⾝,最要命的一条就是走兼容之路。国美有家本来很強大的电脑公司,因为开发的产品只想着"取代"而忽略了"兼容",结果破产倒闭。在这文明的发展以兼容为特征的时代,朋友,请慎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