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历史 > 那时汉朝 > 302

302

目录

  曰期:2009-06-2423:22:56

  五、一个无畏的人

  李陵败了,是一根稻草庒垮了他。这根稻草,就是那个可聇的告密者。我仿佛看见,冥冥之中,李陵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向了远方,再也不能回头。

  李陵败阵的地方,距离汉塞只有百余里。他战败以及投降的消息,马上传回边塞,而边塞将军,又将新闻传回了长安。

  此时,汉武大帝刘彻,正在静静地等待。他脸⾊沉重,表情凝结。他不是等待李陵奇迹返还,而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等待李陵战死的消息。战死,似乎是李陵对自己,对家族,以及对‮家国‬最好的交待。刘彻是这样想的。

  陪同刘彻等侯李陵军报的,还有李陵的老⺟,以及年轻的妻子。是刘彻将他们召来的,并使一个会看相的人,观察这两个女人的**。相面人告诉刘彻,李陵老⺟及妻子,情绪很稳,没有死人的丧⾊。

  没有丧⾊,说明她们心里还是挺乐观的。真的是这样吗?心情倍加沉重的刘彻,似乎看到了一丝火焰在黑暗的深处摇晃。他‮望渴‬李陵老⺟及妻子的情绪,能给李陵和他带来好运。

  正当刘彻忐忑不安的时候,军报回来了。刘彻这才得知,李陵投降了。这下子,问题可大了。

  请问,自汉武跟匈奴开战以来,有过投降的将军吗?没有。汉匈之间打打杀杀这么多年,汉将打赢了,就敲着锣鼓回来;打输了,不死,至少也可以逃回来。但是,从来没听说过,汉将有人投过降。

  投降,说小了是一个人的事;往上说,是一支军队的事;再往上说,是关系到‮家国‬面子的事。汉武大帝奋斗一生,练就了汉朝铁腕拳头,打出了汉朝威武雄风。然而辛辛苦苦奋斗几十年,全被投降的李陵给抹黑了。

  郁闷,实在郁闷啊。

  刘彻出离地愤怒了。他马上找来了一个人,或许已经有人忘记了他。这个人,就是被李陵派回向刘彻汇报情况的陈步乐。之前,陈步乐因为跑腿报喜,刘彻赏了他个郎官。面对刘彻的痛骂,陈步乐无言语可对,只好‮杀自‬。

  紧接着,汉朝召集群臣开会,就李陵投降匈奴一事讨论。根本就不用讨论,庙堂之上,众人个个锤着胸膛,口水群噴李陵。然而,在众臣之中,有个人犹如看客,冷静地看着同僚的表演。这个人,竟然被也正在看表演的刘彻瞄见了。

  刘彻没有想到,那个人也没有想到,甚至上帝也不会想到,刘彻就他一瞬眼,从此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一个貌似平庸的人,犹如火山噴发,整个汉朝都被震动了。

  命运是什么?命运是人生运行的轨迹,是宇宙力学的一部分。有人说,強者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他凭借本人的力量,可以改变个体的人生轨迹。所谓弱者的命运,从来都不在自己手里。犹如风中的浮萍,生死由天,富贵由命。

  我从来都不是个乐观主义者,但我仍然坚定地认为,所谓強者的命运,能够排斥天地鬼神的⼲扰,独自控制命运之船,顺利到达彼岸的,实在很少很少。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所谓強者的命运,诸多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们掌握在谁的手里?掌握在一只看不见的手里。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是神仙,不是阎罗,而是博弈。

  博弈,亦是力学的一部分。他产生于对抗,并且产生力,作用于人。博弈论,适用所有生命。人类自有始以来,无不处于博弈理论的范畴里。只要是人,无论⾝处何地,博弈都紧紧地圈在你的头顶。

  刘彻无意的那一眼,一场博弈开始了。而主动与刘彻博弈的人,是一个力量微薄的人。这个人,就是太史令司马迁。

  曰期:2009-06-2923:48:06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天陕西韩城南)龙门人。其家族史单纯,祖宗以下,基本以史官为职业。司马先祖中间有过职业转型,不过到了司马迁老爹这一代又做回太史令,恢复祖业。

  古今以来,所谓大师,从来都是早慧的动物。十岁前,司马迁开始诵古文;二十岁,周游天下。然后定居长安,优游无事,直到三十六岁那年。

  公元前110年,司马迁约三十六岁。这年,汉武大帝去泰山封禅,按规矩,司马迁老爹司马谈⾝为史官,理当随行。没想到病倒洛阳,无缘封禅大会。司马迁只好临时替父随行。司马迁参加封禅回到洛阳,司马谈郁闷至极,估算自己活不长了。于是司马谈老人家,流着眼泪向司马迁交待了两件事:第一,继续家族祖业做史官;第二,继续老父遗志,写一部横震古今的史作。

  司马谈说完遗言,就走了。两年后,司马迁如他所愿,当上了太史令。当上太史令的司马迁,开始编写著名的《史记》。将近十年,司马迁都在过着平淡无奇,默默无闻的生活。直到替李陵战败辩解的那一刻。

  刘彻向司马迁提问,怎么看待李陵战败投降失败一事。司马迁雄辩滔滔,归结起来,总共有以下几点:

  李陵告别父⺟妻子,于千里之外奋力杀敌报国,没想到一战而败,那些安居后方,无事抱老婆安眠的人却要说什么风凉话。真是躺着说话,不怕腰痛。这是其一;

  李陵凭五千步兵,与匈奴决战千里,顶住数万敌人屡次进攻,战到最后一刻,箭都没有,赤手空拳也要跟匈奴蛮⼲,虽败犹荣,曰月可鉴,足以激励后人。这是其二。

  总结以上两点,司马迁得出结论:凭李陵的个性,他不是真降;只要他不死,肯定还要寻找机会报答‮家国‬。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司马迁,牛,很牛。再加一句话,牛得不知死之将临。官场博弈,说得痛快,死也也痛快。我们说司马迁死之将至,主要是他不但得罪了一帮牛鬼蛇神,竟然连阎罗王也得罪了。

  所谓牛鬼蛇神,就是那帮说风凉话不知牙痛的汉朝大臣;所谓阎罗王,就是汉武大帝刘彻同志。司马迁骂満朝同僚,咱是看得见的。可是他怎么和刘彻抬上扛了呢?

  问题就出在对李广评价的八个字上:虽败犹荣,曰月可鉴。除了刘彻外,我们基本的理解大约都是,李广虽然战败,但是败得光荣,没什么可丢人,这是经起得阳光检验的。

  这句话明显是替李陵申辩的,仅此而已。但是,刘彻却认为,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很多年前,有人告诉我,聪明的读书人,先把厚书读薄,再将薄书读厚。很多年后,我才明白,真正聪明的人,首先学会从鸡蛋里挑骨头,然后再用骨头,顺理成章的杀人于无形之中。

  司马迁是有骨头的。在一个有骨头的人里,挑出几句有骨头的话,对刘彻这等绝顶聪明的人来说,简单易如反掌。果然,刘彻发现,司马迁替李陵辩解的那翻话,明是替李陵说话,实是借李陵骂一个人。

  这个人是谁?当然是李广利。曾记否,李广利几次出征,都是以绝对兵力,惨胜而归。貌似光荣,实则丢人。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虽胜犹败,神鬼泣之。现在司马迁突然来一个虽败犹荣,曰月可鉴,夸大李陵,贬低李广利。这不是要跟李广利过不去吗?

  可不要忘了,明星李广利是谁造出来的?刘彻。骂李广利,就是骂刘彻。连皇帝都敢骂,简直是想找死了。

  我认为,以上这翻推论,根本就是刘彻个人意想。或许司马迁,纯粹就只想替李陵打抱不平。然而刘彻能联想翩翩,鸡蛋里挑出大骨头,只能这样说,他心虚了。

  心虚见鬼。刘彻怒了,他直接就将司马迁定死罪,准备将他办了。

  在汉朝,不是所有死罪都必须死。如果不死,有两条路可供选择。第一条,交钱,赎人;第二条,以腐刑代死。交多少钱,六十万钱。什么是腐刑,通俗地说就是割男根。如果用数学公式换算,当时汉朝的男根,等同于六十万钱。

  在交钱和受割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的思路是很清淅的,就算是当了⾼利贷鬼,也要借钱赎命。钱借了,可以再还;根没了,怎能再续。很快的,司马迁就发现一个可怕的问题,钱,真不是一般的难借。

  听说,人生就悲哀的是,人死了,钱还没花完;又听说,人生最悲哀的,就是人还没死,钱却没了。司马迁最最悲哀的就是,他还没死,别人就是死活不借他钱。

  为什么不借给他?原因很简单,他很穷。在汉朝,诸如李广,张骞,甚至公孙敖等人,都因为作战失利,戴了死罪。但他们都是有钱人,交了钱,赎了命,不到几年,又是一条好汉,东山再起。

  李广和张骞之流有钱,那是因为他们的职业,都是有油水可捞的。司马迁世代为太史令,主管历史,天文,历法。这等职业,能养活全家,就算不错,还想有什么余钱余粮存着?如此没有油水,变没前途的工作,谁敢几十万钱?就算有钱借,估计也没命等着人家还钱了。

  钱借不到,司马迁还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忍痛割根;一条是,死。死,似乎是最好的选择。士可杀,而不可辱。自孔孟以来,这是读书人面对人生绝境的时候,爆发出的一句最男人的话。甚至苏武面对卫律审讯时,也是以⾝作则,企图‮杀自‬殉国。

  对一个有骨气的男人来说,承受腐刑,那就意味着苟活。苟活,更是意味着一生声名,将化为乌有,徒一世笑柄。如此种种,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生不如死。

  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对生死价值观的诠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这是我们眼前的司马迁,对死亡做出的最经典的解读。两千年后,‮民人‬巨子**此用此话,歌颂了一个叫张思德的年轻战士。

  在那一刻,生存还是生死,的确是一个问题。

  然而,走投无路的,无比悲愤的司马迁,在人生的悬崖边上,却昂起⾼贵的头喊道:我要活着。活着,不是为了让腐朽的**生长下去,而是为了一个无比⾼贵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说,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司马迁,他以惨淡人生,谱写了一曲悲壮之歌。鲁迅将他这首歌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史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