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历史 > 那时汉朝 > 266

266

目录

  曰期:2009-04-0601:34:22

  匈奴人自乱阵脚,这是霍去病始料不及的。长得派头,不是他的错。错的是,匈奴人被他打怕了。我相信,眼前这一切,汉朝的将军们也迷惑了。然而就在这时,霍去病却表现出惊人的决断:亲率一队,朝匈奴军队冲去。

  擒贼先擒王,在匈奴人大乱之前,霍去病必须找到他们的头。在纷乱之中,霍去病以极快速度找到了匈奴头领,这个人当然就是浑琊王。然而,浑琊王却告诉霍去病,这不关他的事,是匈奴其将领自己逃跑的。

  此时,汉军也尾追霍去病而来。霍去病挥起利剑,下了一道命令:务必将所有落跑匈奴人截住。于是,汉军四面出击,追着回头跑的匈奴狂砍。这一趟,汉军砍下八千首级,终究吓唬住了匈奴。

  这时,霍去病对浑琊王说,我先让人送你先走一步。你的兄弟,我会叫我的兄弟慢慢给您护送过河。

  浑琊王依了霍去病。霍去病的‮队部‬像牧马一样,赶着四万匈奴人渡过⻩河。消息马上传入长安,刘彻一听,先是狂喜。很快的,他就发现问题来了。

  先不说如何安置匈奴,光迎接就是一个大问题。战争片看多的人,都知道,凡是投降的,或者是被当俘虏的,除了其头目能得到优待外,其他人往入都不得好下场。但是,当我们的目光越过两千年的烟云,就会惊讶地发现,咱们汉朝皇帝,其对待匈奴俘虏政策是多么的宽厚。

  首先,为了迎接匈奴这批长期啃风沙的朋友,刘彻准备了两万辆马车。然而刘彻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不缺车,但是缺马。车缺了,可以连夜赶工,马缺了,连夜喂大是不可能的。

  怎么办?

  ‮府政‬没马,那就买马。

  我们知道,文景之治期间,汉朝民间已经盛行养马。当时‮家国‬有钱,‮民人‬也有钱。于是,‮民人‬不但爱骑马显摆,还要以马为攀比。那时候,长安人最不屑骑的,就是⺟马和幼马。如果你回到汉朝,有勇气骑这两等马上街,我敢保证,你逛一趟街回来,你的汉朝朋友都将装作不认识你了。

  刘彻要买马这笔钱,摊派到长安县长头上。但是,第二个问题又来了,县官没钱。‮导领‬逼着要交马,没钱怎么办?被皇帝逼急的长安县长,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没钱买,那就借吧。

  向谁借?向长安市民借。但是,他马上发现,穷人不好借钱,穷官也不容易借马。长安百姓根本就不相信,县长大人借了他的马会还回来。于是,大家纷纷将自家马蔵起来,然后大手一招,说我家没马。

  结果,交马限期已到,长安县长凑不够马匹。于是,刘彻一听,两话不说,派人准备将长安县长斩了。

  然而,当刘彻为讲排场大动屠刀时,这时,有个人就站出来有话要说了。

  这个人,就是牛人汲黯。汲黯是长安市特别‮长市‬(右內史),其下属凑不够马匹,他是有责任的。然而,他却这样对刘彻说道:长安县令无罪,陛下如果想凑够马,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那就是,将我砍了。我相信,到时长安就没人不敢借马给咱们‮府政‬了。

  砍头谢罪,当然不是汲黯最想表达的。停顿了一下,只见汲黯又接着说道:匈奴是投降来的,凭什么给他们那么⾼规格的接待。咱们‮府政‬勒紧腰带了还不说,何必还搞得老百姓曰子也过得不安宁。我认为,让各县用‮府政‬备用马,一站一站送来,这样也对得起匈奴了。

  汲黯一话,让刘彻一时无话可说。

  刘彻无话可说,不是他真的没话说,而是不想说。如果他要开口说点什么,汲黯肯定要缠着争下云。那时候⻩花菜都凉了,迎接匈奴人的马车还是凑不够,那不是误了他的事了吗。

  在刘彻看来,只能这样说,汲黯是一个好的父⺟官,但却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事实上,我本人也是认同刘彻的观点的。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汲黯的非政治家的⾊彩,一下子全溢了出来。

  没多久,托皇帝刘彻的福,以及霍去病一路无私保护,匈奴的浑琊王终于顺利到长安。刘彻给归顺的浑琊王,举行了一个重大的欢迎典礼,同时又给他们一行人都封了大礼。

  浑琊王的礼最大,被封为万户侯。其次就是他属下的副将,有四人亦被封为户侯。当然,霍去病的好处也是少不得的,又被多封一千七百户侯。加上前三次赐封户数,霍去病摇⾝一变,也成了一个万户侯。

  领到刘彻红包的匈奴,当然是乐坏了。但是,汲黯却急坏了。刘彻是当家人,他却不知柴米贵。对于汲黯来说,长安市一下来来这么多匈奴人,庒力实在太大了。第一,匈奴人不是来观光旅游消费的,而是来白吃白喝又白拿的。第二,看样子,匈奴人赖在长安不止一两天。如果长期赖于此,汲黯这个长安特别‮长市‬中吃不消了。

  汲黯心里憋了一肚子气,想发又发不得。终于,他逮到了一个机会。

  浑琊王既然是投降来的,当然少不了拖家带口,及随⾝带来些什么土物产或其他物资。对于长安商人和小市民来说,谁说匈奴人是白吃白喝,还不打欠条的。他们简直就是观光旅游,拉动內需来的。于是,当匈奴人涌进长安的时候,长安商人和小市民,不管三七二十一,竟然跟匈奴人做起生意来。

  事实上,长安市的商人和小市民,都是钻了汉朝的法律空子。因为,汉朝法律有规定,在边界贸易,不得向外国人出售铁器,亦不准带钱出关。

  汉朝这条法律,无异于经济制裁。既然不准汉人带钱出关,匈奴的商品就无法大量流通,而匈奴‮望渴‬得到的汉朝物品,也没办法得到。那怎么办?要么⼲渴地看,要么就是放胆过来抢。

  当时,包括匈奴人在內,所有的商人和小市民都以为,长安不是边界,那就不必受法律约束了。只要有钱,就可以购买匈奴人的物品。而匈奴人,也正想狠狠地赚一笔。于是买卖双方都以为,生意往来你情我愿,大家一起发财,这是没错的。

  然而,对刘彻来说,市民们随意与匈奴人做生意,事实是违反了‮家国‬政策。于是,他‮出派‬有关部门去查汉人所谓违法分子,最后,抓起来砍头的,竟然有五百来人。

  这下子,汲黯积聚的牢骚就不得不发了。

  于是,汲黯上朝的时候,就替那五百个见利眼开的小市民喊冤。他是这样对刘彻说的:长安是汉朝首都,不是边关。汉朝法律只是规定不准汉人带钱出关,长安生意人拿钱在长安市內和匈奴人做生意,这又是违反了哪门子法律?斩杀五百生意人,简直就是胡整。

  这还不是最猛的。接着,汲黯将气撒向了匈奴。他认为,刘彻的匈奴政策,更是胡来。他是这样对刘彻说的:

  臣以为,陛下对匈奴政策,很有问题。首先,汉匈冲突向来就有,汉朝好心和亲乞和。但是,匈奴人第一个绝和亲,屡屡发兵抢劫汉朝。多年以来,为诛灭匈奴,汉朝不知烧了多少钱,牺牲了多少战士的生命。今天,匈奴前来投降,我认为陛下应该将匈奴人贬为奴婢,赏赐给那些为‮家国‬而战死的战士家属,以谢天下之苦。没想到的是,陛下不以为奴,反奉若贵宾骄子。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臣以为,陛下护着匈奴,而刻意斩杀无辜的生意人。这种做法,无异于庇其叶,而损其枝者,臣窃以为不可取也。

  客观的评价汲黯这翻话,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替五百生意死鬼申冤,是可敬的;想趁机报复匈奴,以之为奴,是短视的。

  汲黯大约算的是小生意人的帐,以为匈奴人过去抢汉人,是赚了;今天投降白吃白喝,也是赚了。怎么说,汉朝总是亏。为什么刘彻总是要做这种亏损生意呢?

  事实上,刘彻才是大生意人。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刘彻之所以舍得大笔钱,给匈奴海吃海喝,那是此法占了两‮便大‬宜。首先,优待俘虏,以德报怨,不仅是一种政治胸怀,亦是一种政治利益。只有这样,才会昅引更多的匈奴人投降。其次,匈奴人也没有白吃白喝。因为,匈奴投降,将河西走廓那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给了汉朝。汉朝的西疆向西北推进了九百公里,直抵西域。为将来搞定西域,铺下了坚定的基石。

  所以怎么算,汲黯只能是一个称职的行政‮员官‬,却不是一个胸怀广大的政治家。也难怪,汲黯一语既出,刘彻这次不再闭口不言。而是当着众人的面,狠批了一句:我很久没听汲黯说话了,今天他又来胡言乱语了。(吾久不闻汲黯之方,今又复妄发矣)。

  汲黯更不知道,匈奴进来长安,刘彻不过是暂时让他们过把瘾罢了。果然,没多久,刘彻将浑琊王部分割成五块,安置在西北沿边五个郡。它们分别是,陇西郡,北地郡,上郡,朔方郡,五原郡。

  从此,从金城(甘肃省兰州市),河西走廊,西靠祁连山,直到盐泽(‮疆新‬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一带,都成为真空地带,鲜有匈奴人的踪迹。

  这样的效果,我相信汲黯省下多少钱,都是买不到的。但是,刘彻做到了。在我看来,这就是大生意人和小生意人,最根本的区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