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易中天品三国 > 第二十五讲 半途而废

第二十五讲 半途而废

目录

  在三国历史上,赤壁之战是一个分水岭:赤壁之战前,群雄割据;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足鼎立基本形成。曹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的实力从此不再到达顶峰,那么,曹会善罢甘休吗?赤壁之战后,在军事上曹还会采取什么行动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半途而废。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很多英雄人物在这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时代,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2006年2月开始,《百家讲坛》推出《易中天品三国》系列节目,到8月30一共播出了二十四集,易中天先生在前二十四集中以“魏武挥鞭”和“孙刘联盟”为主线,讲述了魏、蜀、吴三大集团的形成和斗争过程,刻画了以曹、刘备、孙权为首的三国人物群像。在节目中,易中天先生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揭开疑云重重的帷幕,讲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从第二十五集开始,易中天先生将从赤壁之战后的曹讲起,为您继续品读三国历史。曹操作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虽然在赤壁战败,军事上遭受失利,但曹的理想是平四海、一统九州,他会就此罢休吗?接下来,他还会采取什么行动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半途而废”

  易中天:

  赤壁之战以后,曹在军事上主要做了三件事情,那就是破马、韩,征孙权,伐张鲁,我们一件件事情来说。

  先说第一件事情,破马、韩。破马、韩就是破马超、韩遂。

  *马超和韩遂,是东汉末年盘踞在关中的割据势力。曹在赤壁吃了败仗之后,在暂时无法撼动孙、刘联军的情况下,于是就把目光瞄准了马超、韩遂这样力量较弱的割据势力,在建安十六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后两年多,曹开始了征马超和韩遂的军事行动。那么,马超和韩遂好打吗?

  但是马超和韩遂不好打,为什么不好打呢?马超和韩遂是朝廷命官,就是他们的这个官职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又没有什么造反的举动和嫌疑,你莫名其妙去打他,这个事情没有道理啊。但是马超和韩遂又是曹必须消灭的,怎么办?曹就想了一个鬼主意,马超和韩遂造反,因此他在建安十六年的春天命令钟繇西征张鲁。张鲁也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那么张鲁在哪儿呢?张鲁在汉中,那么曹出兵去征张鲁,必然要路过马超和韩遂的地盘,因为马超和韩遂在关中。所以曹这个命令一下,马上就有人反对,很多人就去找曹说,不能这样搞啊。他们说,你去征张鲁,必然要路过马超和韩遂的防地,张鲁是个什么人呢?这个张鲁是一个深山老林里面的,成不了气候的一个人;而马超和韩遂这些人他也无大志,他就是想守住他那块地盘就算了,你现在去打张鲁不是把他们两个惹急了吗?他们两个惹急了起来造反怎么办呢?曹听了以后肚子里面好笑,我就是要他造反,他不造反我没理由打他呀,狡猾狡猾的。

  总而言之钟繇的军队开过去了,开过去了以后马超和韩遂那么一伙人就反了,当时联合了十路诸侯号称十万人马,驻守在潼关,准备和曹拼个鱼死网破。这么一打呢,当时就有人来提醒曹了,说这个马超和韩遂恐怕不好对付,他们是关西兵,关西兵“习用长矛”这个长兵器啊,你要注意了。曹倒说不用没关系,他们不就是有长矛吗,我让他的长矛刺不出来,军队就开过去。

  开过去以后,事情不是像曹说得那么简单,实际上战争开始是很艰巨的。当时曹率领军队北渡黄河,渡黄河的时候,曹让大部队先走,自己带了几百个兵断后,亲自断后。这个时候曹只有几百人,马超带了一万人,杀了过来。曹还坐那儿不动,周围的将领一看不妙,架起曹就走,说丞相你不能再在这儿坐着了,马超一万人过来了,就把他架到船上。这个时候马超的军队已经过来了,马超下令放箭“矢下如雨”箭过去像下雨似的。已经过河的部队不知道曹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惊慌失措,等到曹渡过黄河以后,大家见到曹以后才抱头痛哭。曹笑了,呵呵,是是是,今天是有点危险,差点就让一个小贼给干掉了啊。

  *马超和韩遂虽然力量较弱,但曹要想打败他们也并不容易。在战胜开始阶段,双方互有胜负,在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曹不仅在局部战斗中获得了胜利,还故意坚守营寨不出。马超和韩遂因为是联军作战,希望速战速决,曹的拖延对马超和韩遂的联合军事行动不利,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到了曹的手上。

  这个时候马超和韩遂就提出来,割地求和,就是我们愿意奉献一点地方出来,是不是就饶了我们。而且我们还愿意“质子”就是把我们的子弟送到你那儿去做人质,行不行?曹就问贾诩,你看怎么办?贾诩说:“伪许之”“伪许之”什么意思呢,假装答应他。曹又问“伪许之”以后呢?贾诩说:“离之而已”就是把他们拆散了。曹马上明白了,用离间计。

  *马超和韩遂联手抗曹,这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战,因为曹征讨马超和韩遂,就是要把他们的势力范围——关中拿下,平像他们这样的割据势力。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战场上的较量对马超和韩遂不利,但他们没有退路,肯定是要和曹拼到底的。那么此时曹要用离间计来瓦解马超和韩遂的联军,有这种可能吗?

  有,因为马超和韩遂的关系很微妙,马超的父亲叫马腾,马腾和韩遂是老朋友;但是后来两家闹翻了,反目为仇,是曹出来居中调解,把马腾调到朝廷去做官;韩遂才跟马腾的儿子马超他又勾结起来,又联合起来。所以他们本来就是有些疙疙瘩瘩的,那么既然是疙疙瘩瘩的,那就可以使离间计。

  但是要有一个机会,机会呢,说来就来。有一天两军战,都把阵布好了,韩遂提出来要见曹一面,曹说行啊,那我们两个就见一面吧。于是韩遂和曹二人打马上前,走到两阵之间的中间地带,怎么样呢?“马语移时”什么叫“马语移时”呢,就是他们两个的马马头都这样错过来,都这样碰着了,两个人骑在马上聊天,聊了多长时间呢?一个多时辰,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就是他们聊了两个多小时,说什么呢?“但说京都旧故”因为曹跟韩遂和韩遂的父亲都是旧人,曹跟韩遂的父亲是同岁孝廉,就是同一年被举为孝廉的,曹和韩遂又曾经同朝为官,所以说是应该是老朋友,所以多少年没见了就叙叙旧,谈谈以前的那些故事。两个人谈得高兴的时候抚手欢笑,摸着手哈哈哈哈笑笑笑,谈完了,回去了。回去以后马超就问韩遂,曹跟你说什么了?韩遂的回答是:“无所言也”没说什么啊。本来就没说什么嘛,他不本来就没说什么,马超不相信啊,说你们两个人,跑到那个当中去,马头都这样错开了,亲亲热热谈了两个半小时,你说没说什么,谁信啊!这心里面就开始嘀咕了吧。

  过了几天,大概是第三天吧,韩遂又提出来见曹,这次把马超带上,跟马超一起去见曹。曹马上就变脸了,这一次曹不一个人来了,带了军队来,后面跟了一个横刀立马的许褚,瞪着俩眼睛,瞪着谁啊?瞪马超。然后在身前设了屏障,叫做“木行马”“木行马”就是木头扎的那种障碍物。就是韩遂来跟我谈话呢,我就是打马上前“马语移时”亲亲热热;你马超来了我信不过你,我先设障碍,我后面还跟一个人,骑着马拿着刀,俩眼瞪着你,明显地表示对马超不信任。明显地表示对韩遂、对马超分别对待。

  那么这次见面很有意思,有三件事情值得说。第一,是这次见面的时候韩、马联军的那些将领们都过来在马上向曹拱手行礼,都过来了,丞相好。这要打仗了,他还问好,这是第一个事情。第二个,马、韩联军的士兵们争先恐后地往前面挤,要去看曹,都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后面的人往前面挤,前面的人再往前面走。于是曹就打马上前,说诸位是要看曹吧,我就是啊,两眼睛一个鼻子,不比你们多什么,要说多就多一点智慧。这个故事我们以前也讲过,这是第二件事情。那么第三件事情就是什么呢,就是曹这个话说完了以后,这些争着看曹的人才反应过来,然后再以看曹身后,五千铁骑兵,所有人手上拿的都是最良的武器,他们的武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当时马、韩联军就基本上丧失了斗志。

  那么有了这么多铺垫以后,曹就正式用计了,曹给韩遂写了一封信,写好以后在信上面圈圈点点涂涂抹抹,删去一些字,加上一些字,然后送给韩遂。那这封信写什么我们不知道,书上没有记载它的内容,但是可以肯定三点:第一点,就是曹料定这封信马超必看;第二点,就是曹写的这封信歧义甚多,含糊其辞,闪烁其辞,一句话你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还要篡改;那么第三点呢,就是让人一看就是收信人改的,不是写信人改的!全部在曹预料之中,马超果然看到这封信,然后果然怀疑韩遂跟曹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曹写了一封信来了以后被韩遂篡改过了,从此马超就再也不相信韩遂。

  那么我们知道,联军作战最害怕的是主帅不和。你要知道这个马韩联军号称十路诸侯,十万人马,实际上是乌合之众,每个人都是心怀鬼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小九九,领头的就是马超和韩遂,他们两个起了猜疑了这个仗就没法打了。在这个前提下曹开始进军,一仗就打得马超和韩遂落花水。

  *马超和韩遂中了曹的离间计,两个人相互猜忌,在这种情况下曹很轻易就打败了马超和韩遂的联军。但曹穷寇不追,放跑了二人,这是曹在赤壁之战后的第一个半途而废。接下来曹征孙权,这应该是曹报赤壁之战之仇的一个好机会,那么,曹还会半途而废吗?

  那么第二件事情呢,就是征孙权。这个马超和韩遂平定了以后,曹认为可以来打孙权了,但是打孙权之前,曹先给孙权写了一封长信,这当然是别人代笔的,别人捉刀代笔。很长的一封文才很华丽的信,但是内容很简单,就是开出条件来,说你孙权如果答应我杀了张昭和刘备,江东这块地方永远归你,朝廷还要给你加官进爵,如果你舍不得杀张昭,单杀刘备也行。但是孙权不吃这一套,孙权已经做好了和曹决战的准备,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他的治所——因为孙权这个时候还不是一个国家,那不能叫首都,只能叫治所——把他的治所从京移到了建业,京就是现在江苏省的镇江市,建业就是现在江苏省的南京市;第二件事情就是在濡须口,濡须在哪儿,现在安徽省的无为县,在那个地方建了一个军港,就是准备要抵抗曹

  这样曹看来,是非打不可了,于是在建安十七年曹亲自率领部队,号称四十万人征讨孙权,在建安十八年进濡须口。那么这一次战争曹的准备不足,料敌不周,无功而返。孙权这边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而且对曹不利。最后曹只好在他的水军的军寨里面坚守不出,孙权多次挑战曹也不出来。那么多次挑战曹不出来以后孙权自己就去了,孙权就驾了一条船进了曹的水军的营寨,那么进去以后情况怎么样呢?有两种说法,都是《三国志》的裴松之的注里面的,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我们在讲《赤壁疑云》这一集的时候讲过,就是孙权的船开进去以后,曹下令放箭,然后孙权的船就倾斜过来了,孙权又下令把船调一个头,曹再放箭,船平衡了以后孙权就回去了,这就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原型。另一种说法是孙权的船开进去以后,曹就知道是孙权来了,就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要动,不要轻举妄动,也不准放箭,我们就来看孙权怎么看我们。于是,曹的军队全部严阵以待,但是一箭都没有放,看着孙权的船在曹的军港里面转了一个圈。转完圈以后孙权下令说奏乐,然后大家滴哩哇啦滴哩哇啦,鼓吹而去,回去了,曹点点头说:唉,孙权果然是个英雄。然后就说了一句有名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仲谋就是孙权,孙权字仲谋,曹的意思是说,生个儿子就应该生个像孙权这样的,因为孙权敢在两军战的时候驾着船驶进曹水军的营寨,这是需要勇气和胆略的。曹的感慨也说明他征孙权并没有占到便宜。但在两军对峙,双方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曹却因为牵挂自己后方的安稳,在没有分出胜负的情况下撤军了,可以说是又一次半途而废。那么,曹在下一次战争中还会半途而废吗?

  建安十九年,曹征孙权无功而返,而这个时候,曹的另一个老对手刘备又从刘璋手中夺得了益州,而益州附近的割据势力张鲁军事力量薄弱,曹如果不进攻张鲁,张鲁势必会被刘备并。刘备势力的扩张,对曹实现平四海、一统九州的理想是一个威胁,所以在建安二十年曹又开始西征张鲁。那么,前两次战争曹都是半途而废,这一次曹还会半途而废吗?

  那么第三件事情,就是平汉中,或者说伐张鲁。这个事情发生在建安二十年,当时曹已经61岁了,还是亲自率领大军开到了平关。曹的军队一到,张鲁就准备投降,张鲁是没有多少抵抗力的。但是张鲁的弟弟叫张卫,张卫不同意,说打都不打就投降,打一下吧,张鲁说那你就打一下吧。那么这一仗打得非常好玩儿,大概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是曹去进攻平关,就发现平关不好打。那个时候曹在张鲁那边有线人,线人跟曹报告说这个平关好打得很;曹一打发现不好打,就撤军了。撤军以后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把张卫给打败了。

  但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史书上记载它有很多很多的说法:一个说法说杀回马是曹的密令,那就是曹决定杀回马;那么第二种说法呢,说是刘晔的建议,刘晔主张杀个回马;第三种说法,是事出偶然,就是没打算杀回马。这个事出偶然它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曹的部队撤退的时候稀里糊涂地开进了张卫的军营,这个张卫这个人一听说是曹的军队来,他也不知道曹是撤退,以为是来进攻的,一哄而散,就这么个事,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说误入张卫军营的不是曹的军队,是什么呢,数千头麋鹿,山上的那个梅花鹿不知道莫名其妙地几千头冲到张卫军营里去了,张卫的军营就大呼小叫说,曹来了,一哄而散,那么曹的军队一看他一哄而散,趁机就杀回来了。反正是搞不清楚了,就是这场战争是稀里糊涂地把它打下来了。

  打下来了以后的结果呢?是张卫投降了,张卫投降,张鲁就跑到巴中去了,张鲁就跑到巴中去了以后也过了没多久,也投降了。因为张鲁本来就是要投降的,只是他下面又有人不同意,说这样投降了我们的价钱都不好讲,我们先抵抗一下,讲点价。大概抵抗一下,讲点价,他投降了,投降以后曹给他很高的待遇,汉中这块地方就被曹平定了。

  *曹打下了汉中,张鲁投降,曹不仅扩大了势力范围,还威胁到了刘备集团的安慰,因为汉中是蜀郡的咽喉和门户,汉中被曹拿下,蜀郡就直接和曹的军事力量对峙。曹如果乘胜进军,就可能威胁蜀郡的安慰,那么这个时候,曹会乘胜进军吗?曹的手下又是如何建议的呢?

  很多人主张这个时候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拿下蜀郡。提出这个建议的有两个人,一个就是刘晔,还有一个司马懿,这两个人当时都担任曹军队里的高级幕僚。那么刘晔就跟曹说,说刘备这个人是个英雄,但是刘备有一个小缺点,就是他的反应总是比我们慢半拍,现在他还没反应过来,而且他依靠巧取豪夺的手段从刘璋的手上夺得了蜀郡,人心不服,脚跟不稳,这个时候去打他最是时候;一旦他站稳了脚跟就不好对付了,为什么呢,他文有诸葛亮善于治国,武有关羽、张飞百战百胜,那个时候我们就搞不掂了呀,这是刘晔的说法。司马懿怎么说的呢?司马懿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就是一个聪明人,你不能跟这个天时、机遇拧着干,时机不成的时候你硬要干,这个是不可以的;但是也不可以说时机、机遇来了以后你不做,你放过它,也是不可以的。这些话应该说都说得非常有道理,而且非常的到位,但是曹没有接受。根据《晋书?宣帝纪》,就是根据司马懿的传记里面记载的,说是曹说了这样一句话“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得蜀。”他说人哪,唉,就是贪心不足啊,得陇望蜀,已经得了陇,还想要蜀。他的意思就是说哎呀,人何比那么贪心不足呢?得陇了就不要望蜀了吧!他决定撤军,不再往前进了。

  *从曹最初的设想来看,他伐张鲁的战争是取得了胜利,张鲁投降了,汉中也到了曹的手里。虽然这个时候再去打刘备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但曹是得陇不望蜀,打下了汉中就不想再去进攻蜀郡了,于是曹撤兵。易中天先生认为,曹不去打刘备而撤兵,是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之一,他因此永远地失去了统一中国的可能,这是为什么呢?

  曹一走刘备就牛起来了,因为刘备这一辈子他只怕一个人,曹,刘备当年在徐州的时候,曹去征讨他,他说曹不会来的,没事儿,大家在这儿坐着,后来人家说你看曹来了,旗子都看见了,刘备一看见曹的旗帜掉头就跑,他就怕曹。但是他不怕别人,曹手下人他不怕。

  这个时候刘备本来在前线,在荆州前线,他在和孙权因为争夺荆州而战。为什么刘晔和司马懿都说这是个最好的时机,这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刘备不在成都。那么刘备一得到汉中被曹平定的消息以后,立即和孙权讲和,平分荆州,这个事情我们以后也要待。平分了荆州,然后急急忙忙带着部队就回来了,结果完了一步,张鲁已经投降曹了。但是当曹自己离开战场以后,刘备就觉得可以动作了,这个时候刘备手下的二号谋士法正提出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这里稍微待一下法正,这个法正是刘备得了蜀以后得到的一个重要的谋士。根据《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当时刘备到了成都以后,以“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刘备集团,治理国家、主管军政大事的是诸葛亮,出谋划策的,运筹帷幄的时法正,行军打仗、攻城略地的是关羽、张飞这些武将。

  那么法正就向刘备提出来说:“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这一次可是老天爷把汉中这个地方给我们了,这个机会是不可以错过的。那么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亲自带兵征关中,留诸葛亮守成都,法正随行。但是曹的部将也还是很厉害的,所以刘备去攻打汉中的时候开始也并不顺利,遭到了曹留下的部将的顽强的抵抗,所以刘备马上写了一封急信回成都,请诸葛亮赶紧调兵增援。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诸葛亮这个人做事情确实是比较谨慎,很犹豫,于是拿了这个信去请教蜀中的旧臣杨洪,说主公让我们发兵增援,我们该不该发兵呢?杨洪说当然该发兵了!杨洪说了这样的一句有名的话,他说:“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汉中丢了蜀就保不住了,这是我们家门口的灾难啊,这个时候男的就应该去当兵,女的就应该去搞后勤。他说军师——因为诸葛亮现在的职务是军师将军——军师速速发兵,军师发兵何疑?赶快发兵吧,还有什么可犹豫的?这诸葛亮把军队派到了前线。派到前线以后,刘备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这个时候等到曹再赶来增援的时候局面已经不可收拾。僵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在有一天,曹发出了一道口令,就是这个军队晚上查哨时候的口令,肋,然后就撤军了。从此汉中归刘备,再也没有落到过曹的手上。

  刘备得了汉中以后他又得到了蜀,就是整个益州他得到了,于是,刘备也不客气,就在这个地方自称汉中王,就称起王来了,而曹永远地失去了统一中国的可能。所以我们就有了一个疑问,那就是破马、韩,征孙权,伐张鲁,这三件事情成败不一,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把事情完全做完,那么我们就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法正说“内有忧”一定是他的大后方有更严重的问题,必须他回去解决。那么我们就要问,是这样吗?请看下集——得寸进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