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安于平淡文集 > 女人啊,该不该如此痴情

女人啊,该不该如此痴情

目录

  七夕已过,但七夕节的余味未消,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人世间多少痴男怨女情未了。

  七夕期间,多少感人肺腑的诗篇,多少催人泪下的文章,多少凄美的赞歌,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恋情。

  啊~~~是啊,无论是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西方文学,爱情好像是一个永不言退的主题,无论是以喜剧还是以悲剧结束都被世人关注,传送着。牛郎织女,梁祝化蝶,罗密欧与朱丽叶,世世代代成为年轻人爱情效仿的楷模。那望夫石的传说更是道出了女人的痴情。

  然而传说中的情节却在世间真有其事,只是发生在身边听起来更加动人。在中国多少代传下来的女儿经熏陶着规范着也锢着中国妇女,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可谓感天地,动世人。许多的年轻女人为一女不嫁二夫的观点独守自己的人生。

  旧时,有的女人不曾和自己的未来的丈夫见面,便被抬进房,即便是男人是瘸子,瞎子也是听天由命,更有甚者,男人如果病入膏肓,男方若要办婚事,女人便抱着木桩(这木桩上刻着男人的名字)拜堂,那男人撒手西归,这可怜的女人啊便人憔悴、守空房。

  我的姑便是这悲剧中的其中之一。解放前,姑与一正在读书的后生订下终身,抗战结束后,那后生在学校随蒋介石南下,男方为了企盼儿子回家便给儿子办婚事,儿子不在怎么办呢?于是姑便抱着一直公与没见过面的夫君举办婚礼(真是可悲),谁知时局动,老蒋逃去台湾,那后生也杳无音信,姑作为男方的儿媳,一位从未见过夫君面的处女,遵守着妇道。解放后,她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生活的艰难,精神的寂苦一个人生活着。亲人劝她是否考虑嫁人,她总是谢绝,直到上世纪末台胞探亲,那台胞带着家眷回家,两人抱头痛苦,这一生的苦她才得以发。不几,那台胞走了,她依然一个人孤苦生活着直到撒手人寰。啊~~我真是难以想象姑这一生如何走过来的。

  其实,这样的事例在过去并不罕见,一女不嫁二夫是多少女人失去了选择幸福的自信与勇气,白白浪费自己的青春。

  新的时代痴情女也不罕见,为情殉情者有之,为情患疾着者有之,这些对爱情的执着令人敬佩,可赞可歌。但是我觉得如果不去殉情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我想说,生命诚可贵。

  还有一例,一同学谈恋爱时,因家庭不同意男方,自己痴情差点患精神分裂症,无奈家庭只好妥协,婚后生一儿一女,那男的却在外搞起婚外恋,无奈离婚,她只好下自己酿的苦酒。

  多少年来,人们歌颂着对爱情的执着,赞扬着女人的痴心,但这时的我不知道女人该不该如此痴情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