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凹树文集 > 真孝

真孝

目录

  他兄弟两个。他哥大德,腿脚不灵便,走路一拐一拐的,心地善良,能说会道,善于处事。他叫小德。在农业社劳动时,一次城里招工,村里其他青年都外出干活去了,他正好在家,便撞大运地进了国企。后来又转到公路段上,就在离家二里路的镇公路段上班。公路段活不多,离家又近,工资却偏高。许多人很嫉妒他。他在上个世纪九个年代时,工资是县上一般企业员工、教师的近乎两倍。他的工资几乎是全村最高的。

  财大气,小德有钱了,就傲起来横起来了,走路仰肚。他老婆儿子一大家人,种着七八亩地。在农忙时节,收麦时节,别人都在火辣辣的太阳下热死黄汗地出力下苦,他却不用下那么大的苦,全部叫外地麦客割,自己和家人不搭一镰刀。他白天在凉房间睡觉,晚上暑热退去,凉风起来时,他才带上一家人拉麦捆。总之,他比别人少费气力,少受许多苦和累。小德一家,常大西瓜不离,什么新鲜蔬菜刚上市,一家人就吃什么菜。每顿饭都油大菜多。天长地久,小德自觉高人一等,优越感顿生。加之,他长得也敦实魁梧,又吃得肥胖,大腹便便,加之他老婆又小气又手脚,爱偷别人东西(过去养下的毛病),他为了护老婆,便常常在言语之间,在做事上高傲自负,欺负别人,和别人发生摩擦。真是为富不仁,富而不德。

  大德腿跛,四个女,一个儿,自己不能出去干活,全指靠地里扒钱为生。大德一年四季,几乎三百六十天不休闲,全在家里忙活。他自己种了十亩地,还承包了村里十亩地,累得够呛。每次夏收完毕,大德都象大病了一场似的,走路都象编蒜串一样,摇摇摆摆,喝醉了一样,快要跌倒的样子。每年夏收,他都是全村最后完成的。夏收完毕,给新栽的玉米拔苗,施肥,锄草,别人都完成了,消闲半月了,他还没完。大德自己种了许多蔬菜,果树,在别人清闲时节,他却忙得不亦乐乎。

  弟兄二人就一个老父亲。母亲去世早,父亲一人把他们拉扯成人,实在不易。老父亲拙脚笨手,可为了几个子女和一家人的生存,却学会了做饭、衣等女人家的活计。寒东腊月,酷暑三伏,兄弟两人从学校回来,老父亲也从地里劳作回来,不顾身疲惫和汗尘,就在那间小屋里,烟熏火烤,用力地拉风箱烧火做饭。等兄弟俩吃了饭去学校时,老父亲又一人收拾,洗刷锅碗,喂猪喂羊。等把这一切收拾完毕,还来不及在上躺下,村上的上工铃又打响了,便又匆匆下田干活。

  兄弟二人成年后,父亲又为他们娶了媳妇成了家。兄弟两人,老大订婚早。可后来出现了反复和曲折,很费神。原因是老大上小学时,一次和同学们打篮球,不小心把篮球给滚到池塘里去了。学校校外大操场正挨着池塘。那年月,物质匮乏,一个篮球金贵。老大还是个小孩子,毕竟年龄小,万分惊慌,以为一个篮球多么宝贵,以为丢失了公共财物就不得了,就多可怕,老师就会吃了自己,便下水去捞球了。那年月农村兴修水利,水库多。农村孩子大都会游泳。偏巧时值隆冬,水冰凉刺骨。经过一番折腾,球捞上来了。老大却穿着衣服回家了,碰巧回家父亲不在,又找不到干衣服,便穿着衣服打颤,还不敢告知父亲自己闯了祸。父亲夜里回来,赶紧找到四邻倒借,换了衣服。可这一次事故,确使得老大骨质受损,患上严重风关节炎,肌化脓,溃烂,经过手术,后来成了跛子。订下的媳妇不愿意了,退亲了。老父亲愁得吃不下饭,老大哭得三天不出门。后来,老父亲又四处托媒婆,出高价,出别人几倍的财礼,给老大在甘肃平凉一带找了一个厚道的媳妇,才算完了父亲一桩心愿。

  父亲为老大的婚事拉下许多帐,只有靠自己一个人在村里更加卖命地干活,多挣工分才去慢慢偿还。老大结婚没几年,父亲又为老二操劳婚事。老二是个高度近视眼,一去掉眼镜,就成了睁眼瞎子。眼睛不好,并不是读书用功所致,却是爱看小说闲书和不注意用眼卫生所致。老二骂老师没有水平,是民办教师,不会教书,把自己、把全班学生都成了近视眼。老二身体结实莽壮,却因眼睛不好,加之家里穷,找对象也成了困难。说一个,坏一个。好不愁煞人。最后,还是老父亲又四处拖媒婆,出高价财礼,才说成一门亲事。年近而立才相亲,才看到结婚的希望。屡受挫折的老二喜不自胜,竟然在从往岳丈家送棉花被面等财礼回来的夜路上跌到沟里去了,摔坏了一条腿,骨折了。在炕上躺了半年,总算好了。

  给兄弟两人都成了家,父亲总算长吁了一口气,可仍脚手不失闲地在田里劳作,给两个儿子过光景。后来,兄弟两人分家另过。父亲跟了大德。大德憨厚宽容。小德则刻薄吝啬,总是躁躁,爱惹事生非,嫌狗恶。记得小时侯,小德上小学初中时,常和人在外打架、骂仗,偷别人家瓜果,每每被人家告知父亲,气得父亲常提个绳疯了一样地村追打,撵不上。有时,小德跑得飞快,父亲一气之下,把切菜刀从案板上给掷出去,也被小德灵敏地闪开跑了。三岁看老,从小看大。这样的不肖之子,父亲不指望他养老。随着岁月流逝,父亲渐衰老。小德也四十六七了。老父亲一直就在大德家吃住。小德看到父亲给大德家里干活,大德地又多,常务瓜种菜,瓜菜多,就有些气恨。嫌他父亲不给自己帮着干活,更气的是,恨自己两个儿子偷大德瓜菜,被大德发现了好多次,骂了几次,还把他老婆说了几次,他觉得自己儿子偷大德的瓜菜是理所应当的,还恨父亲向着大德。于是,他对父亲几乎不管不问。每年应给父亲的纳算作瞻养的粮、钱、油,他都拖拉不给,说自己供三个学生太困难。其实,他并不困难,他的工资高得很,地也不少。大德也没话,要了几次都不给,通过村人、族人说话、谈判,旁人劝说都无效。小德冷着脸,硬梆帮的一句:“我困难得很,供三个学生,没钱。”别人也没法子。可他三天两头吃,一年四季,瓜果不断,生活水平在村里是一的。大德婆娘为此很想不通,常骂骂咧咧,骂大德窝囊,没本事,瘪大头,老实头,只能吃亏。老大劝婆娘,那货四十六七的人了,这么大了,道理谁都懂,劝不进去,让老天看去吧。为老人尽孝的事,凭良心去吧。天长久,小德过意不去,也把父亲的供养多多少少、迟迟缓缓地给一些,以安一下老大婆娘的嘴,堵一下众人的嘴

  父亲最后瘫在炕上两三年,都是大德两口接倒屎,寻医买药,累得两口子瘦了一大圈。小德有时也去看一下,不过转一圈,买一些水果而已,药费也多少给一些。小德去看父亲时,惟恐村人不知自己孝,总是在村子里街道上人最多的时候提上一大捆蔬菜,一些瓜果,不紧不慢地往大德家去。在任多处,还故意停下来,和大伙唠叨一阵子。人们都随身附和地称赞小德有心、孝顺。

  父亲死后,下葬那天,大德两口子都没哭,他们总算解了,多年管养,两年尽心侍侯,把他们累坏了。他们为老人进孝已尽力了。而小德不知是良心发现,还是装样子,那天却放大声嚎哭,象狼一样,脸眼泪,显得很悲伤。外村围观的人,都感叹小德孝敬,哭得那么伤心。本村的人也有的受了感染,无语,感慨小德有心,到底是亲生父亲,感情深厚。

  事后,大德老婆成天骂大德,你亲生老爸你为什么不哭,咱辛辛苦苦管了一趟,十几年,却让人家落了孝名。大德则不服气的说,就叫那么好去吧。平时不管,埋的那一天,哭那么大声能啥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