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安德森文集 > 我的知青生活

我的知青生活

目录

  我于1976年7月从四川省宜宾市一中的高中毕业,那年我才18岁多点。9月我就响应主席的号召,收到了市知青办公室的通知,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了,在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去了。到1977年的12月恢复高考,1978年4月从农村出来,进入师范学校,我在农村生活工作了接近两年,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我和农民建立了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也给我留下了终身的疼和许多美好的回忆,更丰富了我的人生,对我一生的影响是很深刻的。

  我下乡的地方是母亲给我联系的,距离宜宾市只有几十里路的七星山,是原来的高县月江区,南广公社金坪大队苦竹林生产队,在那山顶,我可以看到宜宾市夜晚的灯火。由于那里是我父亲的老家,那里住的大多数都是我的本家人,隔房大哥哥是生产队队长,二哥是公社会计,所以,他们才能够同意我在那里落户。在那个年代,那里是农村比较富裕的地方,每十个工分价值8角多。

  母亲给我联系好后,就让我自己去办理一切手续。我首先去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去了几次东城派出所,那里的干警说先要落户手续才能办理,我又去了高县的知青办公室,那里的工作人员又说要又了迁移手续才能办落户手续。我又回到了宜宾给母亲说了,她好像也没有办法。我只好找我当时的好朋友(张蜀)的父亲,他是管全市街道手工业的主任。我把情况给他说了,他就给我一起到了东城派出所,给干警说了说我的情况,他就走了,那干警二话没说,也就帮我把迁移手续办好了。我第一次尝到了办事难的味道,但是对于为什么难一无所知。由于那时交通很不方便,我又在同学(汪)的帮助下,坐他父亲单位的货车到了高县的知青办公室办理好了手续,再到公社文书那里办理好落户手续。

  母亲的单位(宜宾市塑料二厂)送了我一口藤箱,两把竹椅,一个脸盆,还又一个有盖的瓷盅,一张大红喜报。市知青办还发了一张16开大的红喜报,上面印又主席的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又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又作为的。”金黄的烫字,闪闪发光。我还把这小喜报保持至今。在送我去农村前,母亲做了些准备,扇了好几斤凉面,了很多佐料,还有些送哥哥们的礼物,具体是些什么,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我记得是那年的9月的一天,母亲和我的两位同学(姜光明、黄跃平)送我到了生产队。我们先到了合江门码头,乘船到了南广的大溪口,沿七星山的石板小路而上,我和同学换着抬那口藤箱,母亲背了一个夹蒾背篼,大家都走得汗浃背。那天生产队没有人来接,也许是母亲没有通知他们送我去的具体期,也许是母亲怕麻烦他们。我们先到了大哥家,他是生产队长,二哥也挨着他住,他们两家对我们的到来都是热情的,中午,我们和两哥的家人一起吃了饭,母亲也把自己准备在凉面拿出来大家吃。母亲说:“这一下子,就要麻烦两位哥哥了,他不听话,你们是哥哥,就放手管他,他是来接受你们的再教育的。”“五婶,我们都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我们一定照顾好兄弟。”大哥客气地说。二哥接着说:“兄弟的住处生产队还没有准备好,就先在我家住吃,他二嫂会做饭,家里又没有多的人。”“那就太感谢了,不过等生产队把他的家具办齐了,还是认他自己开火,他会做饭的。”母亲说。下午母亲和送我的同学就走了,我就暂时住在二哥家,二嫂很热情又能干,对我像母亲一样关心照顾。大概过了一月多,我在农村的家已经完善了,是两间草房,一个茅斯偏偏。进门的一间是厨房,左墙角是一个石头切的柴灶,旁边是个水缸,右墙角安了一张方桌,隔间就是我的草庐卧室了。里面一的墙上,我贴了《漓江》的四幅画:万重山,漓江水,松竹情,山路险。一箱做茶几,旁边放那两把竹椅子,边挨墙就是一张小条桌,上面我自己安装了8瓦的光灯。再隔壁是大坑,上面我用竹干搭好,放些柴草,留出一小方,用于方便。这就是我的新家,在农村开始独立生活的家。我住的那厦草房有三家人,我,隔壁是男人姓廖的妇女,带着三个孩子,房子的那头是姓李的女知青,我叫她李四姐,她父亲在本公社工作。我们相处也很好,我走了那女人都帮我看我房子,特别是晚上帮我防盗,在那个用品缺乏的年代,我母亲也经常在宜宾军分区,给她们买些肥皂、电池、碗,让我带去送她们。李四姐是个很严肃,话不多的知青,对我也很好,经常给我端点咸菜过来,把我当成小弟弟来关心。有一次割麦子,我的手被沙链刀割了,鲜血直,还是她过来帮我抱扎的,至今还留了个小伤痕。有一晚上,李四姐很紧张地来敲我的门,我开了门,她说她的上有一条蛇,要我去帮她打走。我拿了扁担就去了她房间,我一看在上的蚊帐边有一条头是三角形的大毒蛇——狗屎梅,因为我在读高中时,农技课老师就教过我们认识过毒蛇。我当时也很害怕,也不想打死它,就用扁担掇它,让它慢慢地梭走了。那夜李四姐就不敢回去睡觉了,我就陪着她在屋前坐了一通夜,我们都没有说什么话,我们只是手牵着手,互相鼓励着,安慰着、呵护着、温暖着。一直看着对面山上的松树上那团发光的物体,我们第二天一早还把那情况报告给了大队黄书记,他表扬我们,说我们警惕高。当然在我家也遇见过蛇,一次是我刚开门,就有两条红糟麻毒蛇在我门上面,我进门时一下它们掉了下来,我当然是吓了一跳,我赶紧去那了锄头就把它们打死了。还有一次,是我早晨起了就靡靡忽忽地去那茅厕,刚解大手,我听到那草里嗉嗉地声音,我回头一看是一条大乌梢蛇,正伸着它那发叉的黑舌须,离我只有十厘米了,我吓得提起子就跑。

  生产队分了些自留地给我,一块是在我幺爹家门前的场坝坎下,又挨着生产队的大坑,做起庄稼很方便,生产队的坑里的肥料我又可以随便用,我幺爹又来教我,有帮我除草施肥,所以我第一年种的玉米就获得了大丰收。另一些小块地在我住的田坎上,我就用来种菜,四季豆、萝卜、豌豆、胡豆、白菜、菠菜。在田坎上还种了血皮菜,还点些南瓜等,自己的蔬菜就算解决了。

  到农村去生活的第一月,由于那里的蚊子多,我就得了病,是打摆子,时冷时热,一身都在颤抖,好难受啊!幸好我的身体素质好,没有吃多少药,好象是我自己用在高中学的医药知识,去城里买了些喹啉片,吃了几天就好了。这也是我在农村得的唯一的一次病,也让我体会到了高中时锻炼身体的好处。那月的10也是主席逝世的日子,举国哀悼,天气也很阴沉,又是唐山大地震,好一场国殇。

  我在生产队里,被评为工分八分,就是说,我劳动一天可以有6角多钱了。从公社挑一担粪(80多斤)到苦竹林得四分,一个来回要走20多里路,担粪的路还是爬山。我记得,有一天我就担了五挑,得了40分,就挣了3元多钱。可是,我晚上睡在上才感觉到全身酸痛,一痛就是好几天,第一次体会了劳动的辛苦,也是对我自己体能的考验。我们生产队长,在那时就以包工为主,点工为辅,调动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我也积极参加小组包工,开始社员们不太相信我的劳动能力,不太想让我参加,但是又不好说。我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我在劳动中也努力地干,从不偷懒。后来大家都认可了我的劳动能力,无论铲田坎,点麦子,收豆子,秧,打谷,挖红苕、花生,晚上在粮仓值班,他们都很乐意让我参加,我干活总是埋头苦干。有一次点麦子,我看到老农民用牛耕地,我也很想学学,等工间休息时,我就去把着犁把,吆喝着牛耕地,没想到,那牛听到是陌生人的声音就猛地往前跑起来,我也没有准备,就被牛拖倒在地,我的手一松,就把犁把摔在了地旁边的石头上,把犁把给摔断了,我也感到好惭愧,那老农民说,去吧,我回去就把它接好。的确是,很多事情是看来容易,做来难,做好更困难。当然有了拿高工分的活,我大哥也都照顾我,到大溪口生产队的砖窑出砖瓦,挑砖瓦;到生产队的打铁房做点车螺帽、螺杆的工;和大哥一起挑铁件去城里,或乘火车去资中、资去买给那些小厂,都能够拿些高工分。真的应该感谢哥哥们,感谢广大社员对我的宽待和帮助。对我们知青处处占他们的便宜,他们却没有任何怨言,反而还很理解地说,城里的孩子离开了自己的家,没有了父母的照顾,我们就应该对他们好,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

  大队的民办小学有个老师生病了,大队支部的黄书记来要我去代些课,是教语文,从此,我走上了老师这条不归路。在代课的某一天下午,大队又来了一位姓陈的女知青,正好在学校的门前与我相遇了。我见到她就有了一见钟情的感觉,因此才有了后面的爱情故事。我在一首诗《忆相遇》中就写到:“我站上一叶秋天/在那村小的山湾/你突然的出现/和我的心相见/从此我们就无法把/钟情割断/你手提着小木箱/身穿着花布衫一件/袖口上有黑绒的边/头上有两个小辫/这番情景/岁月的风雨冲不淡/夜在眼前演现/忘不了这一见/景象更加浓

  我又在二哥和大队黄书记的安排下,当上了大队的团支部书记,农闲时就组织全大队的十几个团员学习中央的重要文件精神,学习“农业学大寨”的报刊内容,出黑板报,写标语内容大概是拥护中央,打倒“四人帮”拥护华国锋当中央主席。那时仍然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我还参加了大队的专案组,跟着黄书记去对四类分子(地、富、反、坏、)进行日常的询问,让他们代最近所做的一切,我就做笔记,也得到了一些锻炼。黄书记很重视我,也培养我入,由于恢复了高考,我就考入了学校,那事就没有成了。由于大队团支部工作,我和陈也接触多了,她也很乐意帮助我,支持我的工作,黄书记对我的工作也很满意。在1977年的4月8,大队部的一次团支部会后,天下着蒙蒙细雨,陈邀请我和其他两个女知青去她的生产队耍,我们四人冒着蒙蒙细雨,穿山越岭,由于山路很滑,在过一段险路时,我们手牵着手,一起到了陈落户的金瓶罐生产队。到了那里已经是傍晚了,我们打了一会儿扑克,就开始晚饭了。陈把她从家里带来的腊和一些吃的,都拿出来招待我们,还在农民家抬了些豆花,虽然很简单,我们在一起谈天说地,开心地聊着,我们在一起过了第一个欢乐的夜。为此,我写了诗《牵手》雨花芳菲/雾气朦胧/路泥泞/脚步蹒跚/手牵着手/一股股暖/融化深秋/破天荒的温柔携手/将何去何从。

  后来,我们大队又在金瓶罐生产队附近兴建一个水库,我们大队的五个知青都去了,在那里我们抬石头,抬泥巴修那水库的堤矸。在那里抬泥巴也是按箩记工分的,所以我和幺爹每次就抬两箩上堤坝,发票的又是那个姓陈的知青,她也在暗中关照我,自然我完成的任务又多又好。当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把给闪了,造成了肌劳损和轻度的粉碎骨折,当时人年轻还不怎么注意,痛一阵子就好了。没有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成为我一生的养生病,天气一变化就痛得难以入睡。由于我坚持锻炼身体,吃些强壮肾的药,痛没有继续恶化。这个痛是我一生的痛,也是一生的心痛。在那里,我的情感生活里也发生了一场悲剧。

  我和陈暗恋上了,我们都没有表白,只是在心里暗暗地感觉着对方的好感,以及心灵的跳动。我写了诗歌《追寻》:村小山湾的一见/长成金瓶罐的挂念/情丝如路漫漫/苦竹林的冲动/铸成悠长的苦念/凄婉徘徊的南雁/衔去一纸/透的红泪/像月光下的江水/呼唤最后的诀别/纵然相距万里/也要寻回你的倩影一片。因为我们都很冷静地认识到,我们彼此的命运都还不知道何去何从,同时有个姓唐的也喜欢我,她很主动来我的小茅屋,常常是在晚上,我们聊天到下半夜都困了,就一起倒在上睡了。开始我们都很理制,没有发生什么。在一个闷热夏夜,我们都出于对异的冲动和好奇,玩起了亚当和夏娃的游戏,通过那夜的情,唐好象尝到了“苹果”的美味,经常晚上都来陪我,我也无法拒绝那些惑。实际上,我和她开始了暗地的同居生活。过了一段时间,我冷静下来,就开始感觉有点害怕唐了,因为她在知青中的评价并不好;我父母知道了这事,也来农村骂了我不争气,要求我马上和唐分手。唐在各个方面也比起陈来说差得太远;又害怕如果她肚子里有了孩子怎么办?还怕她因为我断然和她分手,她想不开而自杀;当然更怕陈知道了看不起我,和我断;怕因为和唐的事影响我今后的推荐和回城…痛苦和矛盾笼罩在心里,我开始了痛苦的思考,怎样才能平稳地处理好和唐的关系,又不至于造成坏的影响。我知道唐是真心想嫁给我,但是我觉得她比我大多了,做子不太合适,因为我也并非爱她,做个大姐姐或朋友还可以。我决定和她慢慢地周旋,表面维持和她的关系,实际上想办法疏远她,这样我是否太自私了?我也感到我已经丧失了追求陈的权利,所以就有意和无意地疏远了陈。

  我和唐的事情大概被传开了,陈像大姐姐一样很担心我,我可以从她看我的眼神中感觉到,又不好直接说我,我对陈也感到很羞愧,也没有勇气和脸面给她坦白。但是她感觉到了我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有一天她来到我的生产队会计家,就在我家10来米远,我们相见了,都没有说话,她就去了会计家。我在我家门前徘徊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有勇气去叫陈到我家来谈我和唐的事情,我意会到陈很希望我对她说明她内心对我的惑,她也很想帮助我走去困境,但是,我的羞愧和懦弱,使我爱她在心口难开,心中充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我们在水库劳动的一个夏天,1977年7月13的下午收工了,陈给我说,让我晚上去她的家,她有事给我谈,我意会到了她要和我谈什么。我回家吃了晚饭,怀着对她憧憬和向往,披着黄昏的月光,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过那遍松林,走过水库,就去了她住的家。她家是在生产队公房分开的一间,那夜还有两位社员在那外面看管粮仓。我清楚地记得,我敲她的房门时的情景,她开门时,她那绯红的脸上绽放着真情的笑容,她内心的激动,我从她不断起伏的丰腴的前可以看到,好像有千言万语向我倾诉。我坐下来后,她给我倒了一盅紫红色的老林茶,我们开始聊了很多关于前途、命运和理想的问题,就没有直接谈到我们之间的感情问题,我知道,她是女孩子不可能直接来追求我,我又因为和唐的事情还没有了结,不想牵连她,不好意思对她谈我喜欢她,我内心的羞愧,让我没有了勇气说我爱她。我坐在上,她坐在边的竹椅子上,就这样聊了通夜,我的心里有过隐隐的冲动,多想抱抱她,亲亲她,想表达我对她的真情爱恋,由于我的懦弱,让她失望了,的确我们纯洁得什么都没有发生。在启明星挂在西边时,我从她那里回到了我自己的生产队。那一夜是我最美的一夜,是最真情的一夜,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一夜。有诗歌二首《那夜》:你敞开丰腴的脯/召唤我来到起伏的山峰/把爱种在你的心中/语难言/思绪千万/一张上坐待明天的灿烂/如钩的月牙挂在窗边/叼着我们的爱恋/羞于表达/更无颜开怀/启明星落在西边/是一个吉兆的无言/我们不久就要走过田坎边/走到山的外边。《夜相守》山冈夕阳红/月如钩/寂寞梧桐锁清秋/犹记得/相逢时/红云面/丰腴/一夜无价/与汝共度/切切情意如/相对诉。

  在1978年8月5那一天,陈到我城里的老家来,约我和她一起出去玩,我和陈一起去了。她的妈妈和妹妹和我一起在人民文化宫的电影院看了《林海雪原》,也算是陈向她家人介绍我的见面。我们四人一起在人民路走,谈了很多,现在我也不记得了。看完了电影后,我和陈一起回到了农村我的小茅屋,她好象是走累了,一到家就躺在我的上就想睡了,我在边上看着她脸的红云,一股春天般的桃花气息涌入我心里,好让我心动不已,我刚要用手摸她的脸,想跪在前给她忏悔我的错误,她好象知道我想做什么,不让我难堪,她亲切地喊了我的名说:“算了吧!我一切都知道了,我不怪你。你还是去挑水,我来做晚饭吧!”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好开心。吃完晚饭,她说要回她的家,我就送她到了山口,看着她的远去了。在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全民皆兵”的年代,我和陈都被编入了大队的基干民兵连,农闲时,就一起参加军事训练和击,我记得是每个民兵打五发子弹,我第一次学会了打,感到好成功,我和陈的感情也加深了。

  我们三人还是经常在一起玩,有时是在陈的生产队,有时又在我或唐的生产队的家玩,一起去城里看电影,买一些吃的和用的东西。当然是用夹敉背篼来背了,我们一起下了船,沿着上山的小路,一路说笑,一路讲故事,大家都好开心。在半坡休息的时候我们望着远去的城市,内心没有了欢乐,只有无望,不知道自己在农村还要干多长的时间。有一晚是唐的生产队放电影,大概是《李向》,我们三人都去看了。看完了电影,我们三个一起睡一张,我们聊累了就和身睡了,什么都没有发生。并不像那些社员想象的那样,一男玩二女。但是我们在一起都好象有了依靠,由于她们都比我大,所以我更感觉到了大姐姐的关怀,增加了在农村生活下去的信心。她们对我也的确当成小弟弟来照顾和关心的,我们都有相依为命的感觉,怎么多年过去了,对她们,我一直是心存感激的。

  我和她们玩是玩,也和两个男知青谈得来,也经常来往,一个姓范,他很斯文,后来当了银行的职员;另一个姓吴,他当上了兵。但是我仍然坚持在生产队积极参加各种劳动,人缘关系都好,所以在那年底我被评为了“农业学大寨”全县先进知青,参加了县的知青先代会,获得了奖状一张,红油纸封面装黄金字的泽东选集(1-4卷)一套,印有“全动手,发展农业”红字的有盖铁瓷盅一个。回到大队后,黄书记就想培养我入,要求我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因为某些事情毁灭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我知道他是在关心我,也在提醒我不要同女人们纠,我也不好给他说明真实的内情。我的内心很痛苦也很苦闷,但是我相信自己能把我和唐的事情处理好,顺利地度过难关。我和黄书记的关系也加深了一步,在那时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有好些东西外面根本就没有卖,我妈妈通过关系从城里能买到的干电池、瓷碗…都买些来送给他,也表示我对他的感激,他对我一直到我走出农村都很好,只是他对我失望的是我没有听他的话留在农村当村官,辜负了他对我的培养和爱护。记得,我第一年的年终结算就进了200多元钱,1000多斤黄谷,还有些红薯、玉米。在当时看来是很不错的,也说明我是有能力养活自己了,第一次体会到了劳动后有收获的塌实和足。钱都给妈妈了,妈妈说给我存来给我结婚用,吃不完的谷子了挑回家了,我自己认为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吃不吃亏,我也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里了,也是自己对母亲应该尽的一点点孝心。

  1977年的下半年恢复高考的政策一下吹遍了全国,我们广大的知青感到了生活又了希望,感到了自己的命运有了历史的转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日子就要结束了,生命的春天真的到来了!有条件的知青都回城去复习去了,积极准备高考,我仍然在农村劳动。在这个时候陈的母亲因为脑溢血死了,她也就回去顶替她母亲的岗位,当上了小学老师。她走后给我来了一封信,表达了她对我的感情,我看了信后对自己的命运还不知道何去何从,感到恍惚和悲痛,又感到自己是那么孤独和无助,当然也为她先从农村回到家,又有了工作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到我们之间的距离是远了,很多美丽感情都成了幻想。陈走了,把我的好心情全带走了。我写了诗歌《怀友》:“七星山上碧玉,风吹心意木兰舟。青光无限潇湘意,采杜鹃不自由。”她母亲死后,我见到了她,当时她很悲伤,为此事我写了首诗《相见情》:“题:与友相见,痛绝难寐,偶成两句:群马失散各一边,相思依依情无间。眼前娥眉多憔悴,欣喜化泪难为言。久酿情意已含声哽噎于腹间。定知娜有肝腑泪,自问运盖与悲。”

  那个冬天,正值老天下了一场十年难遇的大雪,我的屋檐上挂了冰棱,屋后的大山一片雪白,可是有好多小碗口大的松树都被雪断了,社员们都乘机上山打柴,因为那时我们仍然用柴草作为燃料。我的二兄弟来喊我,我也跟着社员们上山打柴。虽然,天气很冷,我还是干得头是汗,衣服也被汗打了。我把一些断树和树丫枝都拖到了自己的茅草屋檐下堆放地整整齐齐,估计可以烧一年了。当然我也得到了锻炼,也很累了,好几天全身都很疼痛。

  为了参加高考,在黄跃平的父亲是中学的数学老师,在他的帮助下,我和黄一起参加了数学补习,学习代数、函数、几何,由于我的数学基础差,学习了一些时间听不太懂,解题能力也不行。母亲又怕我耽搁了农村的劳动,怕造成不好的印象,影响今后的工作,所以她也不支持我继续在城里补习。我回农村后,就在黄、张两同学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些补习辅导材料,自己在劳动的休息时间学习,在劳动后就复习。由于自己的语文基础还好,在考试中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考了些分。在1977年的12月我们全公社有100多人参加高考,我记得是在高县的沙河小学考的,我和同公社的几个知青头下午就走路,就背上自己的被盖,到了那里供销社楼上打好地铺,一早起来吃了碗面,就去参加考试了。我考试后根本没有什么把握,只觉得自己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考得好些,数学考得最糟。考后我很失望,就决定继续复习准备78年的高考。没有想到,一月后公社通知我去体检,我填自愿时,填了招文科的三个学校(昆明地质学校、四川水电学校、高县师范学校),我走出农村进入学校有望了。但是我仍然回到农村去参加劳动,一边等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我记得,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宜宾市的老家,是我的同院的朋友——文多给我送到农村的,那天,我正在山上挖当柴火的树呢。1978年的4月我到了师范的文史班学习,是培养初中老师的。全公社就考起了我和另外一位知青,我在我的童年朋友中也是最先考上学校的,当时的确让别人赞赏,让我荣耀了一时,因为当时还没有知青回城的政策。所以我靠我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师范,有了自己的工作,就很让人羡慕了。

  就这样,我度过了接近两年的农村生活,也是我一生都值得怀念的生活。真正亲身体会到了我国的农民的勤劳、质朴、宽厚、善良…优秀品质,这些都为我一生起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影响,就是让我今后当老师,无论怎样都心甘情愿为他们的孩子们的教育和成才奉献我的一切,都无怨无悔,这就算着我对他们在那时对我的关心照顾的一点点回报吧!

  2009。4。20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