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阿七的岁月文集 > 曾到乌镇

曾到乌镇

目录

  昨天我到乌镇转了一天,回来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一直到今天早上我才明白了,昨天的一我好象哪里也没有去。

  乌镇,是浙北杭嘉湖平原上的一方古朴、清雅之地,气凝而土沃,地厚而人稠,为浙北殷庶之区,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之前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上这个小镇曾出过64名进士、161名举人,实在是对得起所谓“江南出才子”的说法。也许正是这样的一个原因,我去了乌镇。这个礼拜不是黄金假,所以我没有体会到摩肩接踵的异样,只是人量还是很多,鱼贯而入的大巴很快就停了停车场。

  进入乌镇景区,一眼看过去没有曾经记忆里的感觉,在我的脑海里应该有这样一种烟雨朦胧的感觉,我看到了人头攒动,他们好象一条河,数码相机的闪烁把阴沉的天空拍的闪亮。我就默默走在青石板上从隙里过去,尺蠖之屈也能伸之。几千年的历史,青石板已经是有棱有角丝毫没有被游人的步伐打磨掉他的棱角,难道柔媚的江南几千年也没有改掉石板的坚定和执著,当我心里油然而高兴的时候,导游告诉我这是后来重新铺上的石板,我感觉一下子被掉了我赖以生存的垫脚石。石板呈现出了原始的面貌,却是人为的虚假,我的心里一阵一阵凉。路边的小贩媚俗地笑着,冲上海人喊:“侬好”冲老外喊:“HELLO”他们已经处不惊,在复一的生活中他们学会了油滑和机智。一户人家几个老太太旁若无人的打麻将,脸上的皱纹象一条千年的藤条,脸上的笑容象浮在水上的菊花,她们悠闲地招呼行人进去看看,她们沉积在这商业的范围里却依旧保持着自己原始的本真,和善待人,我静静看了半天,她们的麻将是纯粹的娱乐没有面红耳赤的争执和尔虞我诈的算计,失利与否也许对他们而言就象这如织的游人一样,来了还会走,走了旧的新的依然会来。老人的子女们都业已搬出乌镇,对时下的年轻人来说这只是一处老宅并不是他们所希冀的圣土,他们也追求高耸的大楼和现代化的设施。

  告别了老人,我踩在石板上走进我还记得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宏源泰染坊,这样的一个染坊包纳了多少人对它的期待和关怀,也许再几年以后这样的染坊也会消失在小巷深处,当现代化的机器轰鸣着进来的时候,天的花布象是穿梭的蝴蝶,在风里摇曳,是那么的妖冶好象讲述着千年前大家闺秀的美丽凄惨的故事。蓝底白花,高高垂落,花布间走过江南的美女,真好象一副美丽的写真一样,让人多么向往。我曾见过我穿着这样的花布衣服颤微微走在家乡的路上。出了染坊,穿过几个回廊,我走进了一条小巷,这条巷子看不到头,两边的墙壁上还会有一些白色的石灰落下来。可是,这却是我真正追寻的意境,悠长的巷子,悠长的历史,巷子的尽头我不愿意去看,我站在巷子里头摸两边的墙,脚下的墙还有一些青苔,多么美妙的图景。

  继续往前走就到了茅盾先生的故居,在这里我丝毫不敢造次,大师的眼神仿佛穿越时空的界限看着这些蝇营狗苟的势利小民们在他的故居把相机按得象记者,把平静如水的书院搅得风生水起。我走过一副一副的画像前,先生的一篇《美丽的故乡》吸引了我,据说先生到北京后还回过乌镇两次。我走过那些陈列在玻璃橱窗里的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肃然起敬,一个人只要是真心的付出在一个领域,他的成就即使不能让你高山仰止,也足以使你佩服之至。我看着这样一个修缮一新的故居,心里真是忍不住问自己:是先生的幸啊还是先生的不幸啊?

  景区到此就进入了一条商业街,小镇虽没有车水马龙却也有车来车往,摩托车着白色的烟绝尘而去,自行车把铃铛按破诅骂这些游人影响他们原本安静正常的生活,几个过街的少女着臂膀笑得很媚。商业街的旁边就是一座道观“修真观”道家与佛家是不同的。佛家讲究是的跪拜行大礼表示你是多么的真诚和虔诚,而在到家跪拜属于最高的礼节,只是有缘人方有资格跪拜。我只能按照导游的意思,站着行了礼。道家也讲究所谓的开光,比如一个护身符咒,没有开光,那它只是一个没有被保佑的装饰物,即使价值连城也无济于事。在道观有专门的大师给有缘人指点,继而开光。但是不菲的价格却让那么多本来心就不诚的人怀疑他的动机,也许真正应该怀疑的是你的动机。一个人为什么总是在苦难面前才开始对自己的信仰有所求,而在平时却是置之不理呢?中国人的信仰原来是这样的功利,比之外国的信仰,那是一种没有所求的信仰,他们是一种真正的忏悔意识和情结,中国的游人啊?

  在道观的右边有一个皮影戏院,我迫不及待走进去,里面聚集了男女老少,俊男靓女,这样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管你是真的喜欢还是附庸风雅,到了这个地方都喜欢进来看看。虽然这算不上是国粹,可是它也是中国的文化。这几天,网络上传播的很厉害的就是说中国的国粹二级机密变脸被日本人偷学了。一种艺术到底有没有国界,一种文化到底可不可以共享,也许中国人历来就很厌恶日本人,基于这样的一个出发点,变脸事件才会有那么多的人跟进。我很惑,难道艺术真的就不能世界共享吗?

  拐进常丰街有一家很著名的当铺,我兴趣盎然地实地模拟了一下千年前的文化和典当场景。你把手上的物件送进去,却把生存的希望暂时换了回来,换种心情考虑问题,利大利小,还是自己偷偷笑笑就可以了。游乌镇如果不坐一回船那就算是白糟践了你自己,我坐上了船。船夫把浆在水里左右翻转,水划出浅浅的水花,船就慢慢往前。水里晃着古建筑的倒影,一摇一晃,好象破碎了的影象。我坐在船头,向着面过来的穿着花布摇船的美女笑笑。笑靥如花人如花,醉在了水的中央。

  第二天一早,5点的时候外面开始下雨,我的心也开始激动起来了。我爬起来摸索到昨天的常丰街,青石板已经被打了,显出油油的亮光,有人撑伞叮咚走在巷子里,雨伞溅起的水花很漂亮。转身过去,身后的拱桥上有美女持伞款款而下,从雨里来,从画里下,往君之心。吃过饭,雨越下越大,乌镇开始笼罩在一片氤氲里了,而我却不得不起程出发,我坐上大巴挥手对雨里的乌镇说:“再见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