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活在乱世 > 第八节:轮奸(九)效忠

第八节:轮奸(九)效忠

目录

  晋开始,华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毒瘤,连有识之士也对此深感忧虑,甚至还有华族向晋武帝进言,要求晋武帝对华族进行严格管理,可是依靠华族上台的晋武帝怎么敢动这些势力庞大的利益集团呢?

  就是靠‮杀屠‬上台的石勒也对华族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在最惨的时候已经被这些华族逼迫的人马死亡一半,靠着吃人⾁才勉強活下来,就是这样,他还是对华族优待有加。即便如此,石勒制下的华族依然对奴隶⾝份上台的石勒,爱理不理,相当的不配合。

  就是后来的几个朝代依然如此,一直到唐朝,华族还依然控制着朝廷的权利中枢,左右着天下大局,不管皇位上的人如何变换,不管城头的大王旗如何象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这些华族的位置却相当的稳固。

  实际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华族控制着话语权和文化权,历史上虽然汉人(和汉族两个概念,汉族是民族概念,汉人却是一个地域和历史概念,汉族不一定是汉人,汉人也不一定是汉族,但是现代好多人已经把这两个概念搞混了。外加上在20世纪以前也不存在汉族,只有汉人。另外我这里也在尽量少用‮国中‬人这三个字,在西晋时期,‮国中‬人,和‮国中‬这个词是有特指的,指的是洛阳附近的人,和洛阳附近的地方。近代‮国中‬的概念和古代‮国中‬地概念是两码事,那个时候有人说。“我是济北国人,不是‮国中‬人”你可不要奇怪。)在东汉已经造出了纸,但是造出来的纸质量相当的不好,好多人还是喜欢用竹牍木牍写书。真正实用化的纸应该出现在西晋时期,但是西晋时期的纸还是一种奢侈品,价格比较昂贵,除了携带比较方便以外,和木牍竹牍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这个时期主要还是木牍竹牍和纸混用的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也必然成为一种奢侈品。只有那些家底殷厚的华族才能享用地起地东西。丛汉末开始,时局一直动荡不安,书籍典籍很多被毁,而只有势力庞大地华族依靠家族的力量和传统保存才能把大量的书籍保存下来。而普通的小族,或者庶族每天在劳役间疲于奔命,命能保住就不错了,还指望保护书。

  石勒打天下也许可以不靠华族的帮助。只要有一些认识文字的庶族‮弟子‬即可应付,但是等他真正踏踏实实把根扎下来的时候,他依然不得不依靠那些他要打倒地华族。

  管理一个地区,那可不是几个光会认识几个字,会写一篇文章的人就可以办到的,那可是要靠无数年、无数人,无数代之间依靠书籍,口头互相流传下来的经验。积累。并且有着庞大的家族势力才能办到的事情啊。就算是石勒等人临时开办学校培养人才,(历史上不但他,而且其他难北朝时代的帝王都这么做了。)可是时间等他们的那些‮生学‬成才么?

  想在西晋打天下。做皇帝,不处理好华族问题,就算你再能打,再能拼,就算你登到顶峰,风光也是暂时地,失败却是永恒地。

  就在那些‮国全‬各地的英雄豪杰正再那里筹划争霸的时刻,慢慢在东方崛起地锦绣山庄却走上了一条和外界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就算现在山庄有实力了,张金亮也在一直限制着,尽量不要扩张太快,至今为止,济南郡实际完全控制区域依然还和两年前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在济北国的石门关以东,东平陵以西,济水以南,山以北。

  其余的地域例如济水北岸,虽然已经开始开发,可是那里除了各个唯利是图的二级信贷集团,和凶残无比的垦荒团,还有为了保护这些人而奉命巡逻的警卫队以外,锦绣山庄并未向那里‮出派‬任何官吏。

  原因无怪乎一个,缺乏管理人员,锦绣山庄的‮生学‬仅仅只是经过了三年的学习,这么点时间,外加上还得每天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能,队列,以及射箭,格斗训练,实际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不过感谢煤油灯,感谢还没有公会,没有人提什么星期天,或者公休假一类的话题,感谢张金亮一开始就实行的全部免费吃住的政策,感谢这些上学的孩子最小已经十岁了,学东西学的比较快。

  即便如此,他们在这三年之中也只是认识了几千个字,学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重量长度,等等单位,还有简单的账目计算,财务会识。

  这种水平,让他们算个帐没有一点问题,要让他们按照指示传达一些指令他们也还能做的来,但是要让他们主管一方,那可就太勉为其难了。

  人才不是没有,人才多的是,青州十几家华族里面能做县官的能上百,能做郡守的也足足有数十人,就是给个刺史或者更⾼的位置,这些家族里面拿下也根本没有问题。

  可是不管是张金亮还是锦绣山庄议会里面的大老,都没有一个人有这种想法的。任命那些华族做官如同饮鸠解渴,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过不了多久,锦绣山庄会变得和外界一摸一样,在坐的几个人的财产,生命几乎肯定会重新回到那些豪门大户手中。

  张金亮不是石勒,也不是刘元海,他没有那么大的想法,到现在为止他还丛来没有想过去天下争霸的事情。

  就是那些议会中的大老们,在张金亮的強权和诱导下,有这种想法的恐怕也不会多,他们毕竟都是从外面跑进山里的,山外的险恶早给他们这些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他们这些人依然抱着先在山外混着,搞的好,就搞,搞不好就把山门一关,万事大吉,真不行在往别的地方跑,山里面的路多的是,难不住这些山里人。

  他们要是那种天生冒险的人,当年也不会往这深山里面一躲就是十几年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孙有想法,可是他挤扁脑袋也进不了这个圈,张庭威不想进这个圈,却被张金亮拉下了水,实际上能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这些人对利润,对美好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恰恰在这个方面上张金亮往往给了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他们围绕在张金亮⾝边,时不时聚上一两次,谈谈天,讨论讨论问题,实际上就是类似现代有钱人的⾼级俱乐部,山庄所面临的问题就在这些人谈笑间就被解决掉了。

  他们不愿意用那些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华族‮弟子‬来管理自己开创的局面,他们宁肯等,宁肯在这里窝着逐步发展,也不愿意冒着占领大片的土地却还要送给别人管理。他们宁肯一步一步的让现在正在岗位上上的‮弟子‬多多积攒经验,宁肯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弟子‬,让自己培养的人来管理青州的事务,也不愿意把这些东西交给他们根本控制不了的华族。

  就是步伐慢点,也在所不惜。

  为了稳住青州的华族,不让青州的华族成为自己的绊脚石,张金亮专门邀谈了来济南办事的林世祥,在青州势力最大的是济南林家(封地在东平陵东)和乐安孙家,乐安孙家和山庄共同开办的有耝铜加工厂和耝铅加工厂,双方联系比较紧密,虽然这次洛阳事件以后,他孙家也有人北上和幽州的王浚联系,不过为了进修山庄和孙家的关系,他还是决定先继续观察孙家的动向,而把突破口重点转向了济南郡林家的⾝上。

  当张金亮把那几幅言语含糊,又别有深意,让人一看又能明白什么意思,并且还属着大名的几封信摆到林世祥面前的时候,林世祥仅仅是用眼睛扫了一眼说道:“郡守大人(他并不承认议会对张金亮的任命)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让我回去把他们抓起来,然后再把他们捆上,乖乖的送到你的府上么?”

  “世祥公看过后有什么想法没有,”张金亮并不回答林世祥的问题,只是端着茶杯微笑着望着窗户之外,在这座房屋的不远处,一座‮大巨‬的城堡已经现出了他的雄伟和壮观。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原本计划中的围绕工业城的九座风格各异,各式各样的城堡主体工程即将完工,而最新设计的两座‮大巨‬的焦炭⾼炉,也已经开始在城中选好的地址上开始修建。这次最难的,工程量最大的还是给⾼炉打地基,施工队甚至把打这次⾼炉地基的工程叫做噩梦工程来形容工程量之大,操作之难,督造质量之严格。

  “我认为,现在不管谁这么做都在情理之中,林家没有和你签定什么条约,也没有向你效忠,林家效忠的是大晋帝国,而不是你济南郡守张金亮。”

  

  

  

  上一章 活在乱世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