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老年人心理健康枕边书 > 第35节:第三章 老年人羞于启齿的困惑(3)

第35节:第三章 老年人羞于启齿的困惑(3)

目录

  阶段二,对死者和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这时,死者已离开身边,存留者常常会对着照片中的他(她)生闷气,认为是死者抛弃了自己,如果家人或是亲朋好友相劝又迁怒于其他人,很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

  阶段三,希望得到他人的同情、理解、支持和帮助。由于配偶失去,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似乎安全感也随之消失,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宣。他们常常会不顾别人是不是愿意听,不耐其烦地向所有的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以使自己脆弱的心得到安慰。

  阶段四,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曾经的美好只能成为回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了,整个心都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阶段无,他们开始努力从绝望的深渊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重新组织新的生活。这一阶段是他们注意力和情感转移的阶段,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其它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情绪上完全恢复正常。

  心理学家把上述五个阶段分别概括为震惊阶段,情绪波动阶段,孤独感产生阶段,宽慰自我阶段、重建新模式阶段。各阶段长短,因人而异。总的来说,丧偶的老年人的心理是消极的。

  (二)独身老年人的心理

  旧传统观来说,人到了老年功能减退,似乎不应再有的要求了,特别是独身丧偶的老年人,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使许多老人丧偶后,兴趣,活动受到严重的压抑。

  事实上,无论是什么阶段都存在的问题,是自然本能的表现。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功有所下降,但并不是消失和没有了的需求。老年人丧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和恢复,这种本能的,又高于本能的情感(爱和情爱)也会随之恢复。他们渴望活动,有兴趣,这是自然的,正常的事,合规律的,无需大惊小怪,更不用有什么偏见或是歧视心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独身老人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

  1。回忆增多

  独身老年人与同龄老年夫相比,回忆增多。他们与配偶在几十年生活中建立的爱和情爱关系已深深占据他们的心理。他们常常回忆与配偶共同生活的时光,在回忆中得到足。

  2。兴趣转移

  由于独身,生活缺乏,兴趣已不再仅仅是与异亲身的体验,而是通过电视、电影等爱的镜头,足精神上的体验。兴趣似乎更广泛了。

  3。情感复杂

  由于传统的观念影响,家庭、子女和社会对独身老年人要求不予理解,故他们常常感到烦恼和压抑。既想得到新的生活伴侣,又怕因此破坏家庭的和睦。因而,情复杂,在生活中也常表现为无缘无故发脾气等。

  4。行为增加

  独身老年人尤其是独身老年妇女,常通过手得到足。据调查结果表明,独身老年妇女行为通常比普通老年妇女增加。

  独身老人心理特征表现程度因人而异,有的老年人表现明显,有的不明显,它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1)传统观念(2)社会环境(3)个人文化背景(4)家庭和睦程度(5)配偶在时的生活和谐程度(6)个人身体状况等等。

  老年不能无

  刘阿姨今年63岁了,精神矍铄,红光面,浑身充了活力。老姐妹们都说她一点都不像六十多岁的人,说自己四十多岁也不会有人怀疑,"说说看,你是如何永葆青春的,有什么秘诀没有?"老姐妹们经常给她开玩笑地说。等到刘阿姨真的把秘诀说出来后,老姐妹们都有点不能接受地目瞪口呆了,有的姐妹还不好意思地问:"真的啊?这么大岁数了还经常亲热,你那个快七十的老伴还有这热情?"老姐妹们不诡秘地会心一笑。

  据日本东京大学医学博士研究报告:素的旺盛是延缓衰老的物质基础。人过中年,夫适当的生活,有助于防止脑老化,避免生殖器官废用萎缩。因为生活能刺卵巢排出较多的雌素,使妇女皮肤更柔润滑,精神焕发开朗,有助于减轻道的干涩不适,减少罹患老年道炎。爱还能促使机体内β-内啡肽的分泌量增多,巨噬细胞和抗干扰素的活力增强,能防止和减少男前列腺癌、女腺癌的发生。

  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越老越感觉需要爱。从生理角度讲,爱可以扩张动脉血管,促进血循环;活动筋骨,使肌和关节富有弹。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老年人如果长期压抑,可使身体免疫功能降低,造成某些病态,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症状。有临医生发现,一位老年人两年前因老伴去世而患心因神经官能症,精神萎靡,不想再活下去。经医生用各种方法治疗无效。两年后见他已容光焕发、百症皆除,原因是因为他有了新的老伴。爱使他在精神上得到了足,起到了药物起不到的心理治疗作用。

  国内外学者研究公认,单身比婚配者、丧偶比白头偕老者、离婚比不离婚者死亡率高,而男比女尤为明显。调查表明:一些恩爱老年夫生活保持到70~80岁,个别男到90岁以上,尚有子生存。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和谐的夫妇,直到临终前都保持着良好的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