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仙侠 > 仙路烟尘 > 第十七章 云飞鹤舞,清气吐而成虹

第十七章 云飞鹤舞,清气吐而成虹

目录

  聚羽流之真客,将炼气以长生

  舐淮南之丹鼎,吹子晋之瑶笙

  —— 介 休

  七月初一这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千鸟崖上这位満腹心思的少年,便已经早早的起

  一阵忙活过后,现在醒言已经穿戴整齐,换上一⾝正式的道门装束。自己‮腾折‬完,便开始忙着催促门下那两位成员,让她俩赶紧穿戴上昨天特地领来的正式道服。

  好一阵忙之后,现在再看这四海堂中三人,端的是面貌一新:醒言披一⾝玄⾊道氅,头戴冲天冠,脚踏登云履,峨冠博带,仙风満袖;若非走近细看,还真以为这儿站着哪位道德⾼深的前辈宿耄。

  而那两个女娃儿,现在也换上一⾝素⻩的道袍,⾜践莲花屐,头上覆一顶雪⾊逍遥巾。

  这一⾝雅淡的道姑装束,丝毫不损二女娇容,反让她们更增几分明媚玲珑。

  这⽇卯时正中开始的罗浮山上清宮讲经会,在朱明峰上的松风坪举行。现在,这位袍袖飘飘的四海堂主,正一马当先,率领着堂中诸人,取道向那朱明峰迤逦而去。

  松风坪位于朱明峰之,是一块占地广大的石坪。这片石坪,已被打磨得平洁如镜;石坪之南,下临一座石势峥嵘的渊崖。石坪四周,则为草地所围,其上瑶草如茵。

  翠碧芳坪之外,则生着许多株古松,曲⼲盘枝,宛若虬龙。这些老松树冠如盖,错连理;针叶青绿苍碧,每经山风吹拂,便有一股清气弥于四周。“松风坪”之名,正由此而来。

  在这些青苍的松木之间,偶尔还能见到一两只⽩鹤,在松间漫步。

  在松风石坪靠近南面山崖的一边,平地又垒起一座⾼⾼的四方石台,名曰“听景台。”

  听景台,倒并非取“听经”谐音。这个台名,据传来自先汉一位瞽目道士。据说,那时崇德殿中有一位盲道人,曾在这石台上筑庐而居,修真自持。这位盲道士生豁达,并不避讳自己双眼目盲之事,还将自己所居草庐,命名为“听景庐。”

  历经数百年的风雨,草庐与道人都已物化,只有这石台与“听景”之名流传下来。

  现在,醒言便和上清宮各殿堂首脑,一齐列坐在这听景台上。而其他上清宮中前来听经的一众弟子,则都盘膝坐在台下松风石坪之上。

  讲经会是上清宮一年之中不多的几次盛会之一,因此除了那留守殿观或者例行寻山的弟子之外,几乎全部上清弟子都来参加,声势颇为盛大;从台上放眼望去,各辈上清弟子,几乎已将这‮大巨‬的松风坪坐満,连那坪边松树下的绿茵地上,也坐了不少上清弟子。不过,虽然听经者人数颇多,但秩序井然。

  而在众人面前的听景⾼台之上,虽然醒言只是叨陪末座,但已算得十分的尊荣。因为,现在台上端坐之人,除了他之外,只有灵虚掌门,还有那灵庭、灵真、清溟与清云。诸殿之中,也各有几位长老在这听景台上,只不过都只能立于他们之后。因此,在醒言⼊座之时,还好一番推让;虽然现在遵照惯例坐下,也还是觉着好生不自在。

  在灵虚、灵庭诸人的背后,都各自侍立着一对道童,手中捧着剑器、拂尘一类的法器。

  这也是醒言昨⽇才被告知的讲经会惯例。

  这个惯例,常让历届四海堂堂主头疼。这罗浮山上的上清俗家弟子堂,本就人烟稀少,近些年来都是堂主“独善其⾝。”每到这讲经会举行之时,便不免会有些尴尬。像醒言的前任清柏师伯,每到这讲经会之前,还得临时去别的殿中,暂借得两位道童来充数装门面。

  不过幸运的是,现任这位张堂主,恰能免于这样的尴尬:相对而言,现在他这四海堂,人丁已旺盛不少,现在恰能凑満各殿参与讲经会的基数!

  于是,那琼肜、寇雪宜二女,便责无旁贷的担当起随侍道童的角⾊来。现在,琼肜手中正捧着⽩⽟笛,寇雪宜则执着无名剑,侍立在醒言⾝后。

  她们手中这两件四海堂的“法器”那⽩⽟笛固然是实至名归,但另外一件便有些卖相不佳,只是醒言已经找不出比它更像法器的物事了。

  今⽇上清宮这场讲经听经之会,着实让这位⼊上清宮不久的少年大开眼界。

  待到卯时正中,便见灵虚掌门振袖离座,立到台前正中,用低沉清晰的话音,宣告罗浮山上清宮讲经会正式开始。

  然后,列于听景台下左侧的道乐场中,便撞响起三四声幽幽的钟鸣。在最后一声钟鸣余韵将尽之时,便听得一阵丝竹之声悠然而起,开始齐奏那道门开坛乐曲“仙客。”

  清越悠扬的丝竹管弦,与醇厚的编钟互相鸣和,让这首开坛道曲听起来格外的幽雅从容。

  随着这清静出尘的乐意,松风坪上的上清弟子,似乎都有些神游物外,彷佛感觉到东边云天外熹微的晨光之中,正有瑶裳羽⾐的仙人,⾜踏祥云而来…正是:诸天花雨笑,瑶台月露清;仙旆离⽟阙,云幢降驾来。

  一曲奏罢,经义宣讲便正式开始。

  四海堂的宣讲,被安排在最后,估计是那位负责安排讲经事宜的灵庭道长,特意做的安排,好让这位首次参加讲经会的少年堂主,能有充裕的时间观摩一下前面诸位长老如何宣讲。

  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上清宮这天下公推的道门领袖,果然并非浪得虚名。在醒言之前讲解经义的那些上清长老,真可谓是⾆粲莲花,将那幽微玄奥的道家经义,讲得精妙透彻;无论是就句论句的诠解经义,还是从前人经典中向外推演,尽皆说得脉络分明,饶有新意。

  在醒言前面讲演的这些上清前辈之中,不消说,那位向来以精研道典著称的灵庭道长,自然是飞花粲齿,妙句连珠。而在他之外,便连那整⽇耽于俗务的擅事堂堂主清云道长,也是表现不凡,在台上结合着平⽇堂中俗事,诠释着南华真君有关天道“每下愈况”的典义。

  清云这番讲演,语言事例尽皆平实自然,但却同样发人深省。当下,醒言便对这位貌似市井掌柜的老头儿刮目相看。

  而在这些讲演之中,给醒言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弘法殿清溟道长的讲演。清溟道长是罗浮山上清宮候补着的“上清四子”一⾝道术修为极为精湛,自然,与那清云道长以⾝说法类似,在清溟讲演提到“虚实互化”之理时,便举那以气御剑为例——

  当即,只见清溟道长朝这边一招手,醒言便看到⾝边不远处,正有一把湛蓝宝剑,腾空而起,朝那清溟道长飞舞而去。

  让少年大为称奇的是,清溟道长这把飞剑,虽然绕空舞动的范围极小,只在清溟⾝周上下飞动,但那舞动的速度却是极快。饶是醒言离得并不算远,也几乎只能看到一道蓝⾊的电光,在那里盘旋飞蹿。而最让醒言惊叹之处,便是眼前这道宛如游龙一样的疾速剑光,飞舞之间无声无息,竟是丝毫没有任何破空的声响!

  “妙哉!”

  清溟如此精妙的控飞剑之术,瞧在台上台下众人眼中,俱都是叹服不已。

  醒言在心中大赞特赞之余,忍不住回头瞥了一眼寇雪宜手中自己那把剑器——却见自己这件法器,仍旧是一副黯淡无光的驽钝模样,与台上那道动若龙蛇的蓝⾊剑光一比,显得是那么的没精打采。

  “唉~得空俺得再去一下蔵经阁,或者拜访一下清溟道兄…”

  眼前这道飞舞的剑光实在神奇,不得不让他对自己那把古怪剑器,生出几分幻想来。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终于轮到他这最后一个讲经者了。

  听灵庭道长宣布过后,这位抱霞峰四海堂堂主,便硬着头⽪,起⾝来到这听景台的正中,准备开始他生平第一次正式讲演。

  在走到这听景台正中之前,醒言还觉着颇为自信:经过这几天突击演练,只要心中的腹稿,中规中矩的宣讲出来,那纵然不出彩,也总不会出甚大丑。

  这种隐隐约约的自信,一直维持到他走到这听景台‮央中‬之前。而当真正站在这讲经石台正中之时,醒言才突然发觉有些不妙:刚才置⾝一旁,还没什么感觉;而等他真正成为这松风坪上所有人瞩目的焦点时,竟觉得连说话都有些困难。

  现在,从这⾼⾼在上的听景台朝下望去,只见这阔大的松风坪上,乌庒庒坐満上清宮中的各辈弟子。眼光略一扫去,顿时只觉得人人都在紧紧盯着自己。当即,醒言便觉着一阵头晕目眩,甭说是开口讲演,现在便连呼昅都变得有些困难起来!

  当然,其实此时的实际情况,并没有醒言想象得那么糟糕。因为,此时至少有一大半的青年弟子,目光都不在他⾝上:在醒言从坐处离开之后,他们终于可以看全寇雪宜那秀曼袅娜的娉婷⾝姿了!

  不过,呆立在台中的少年,却丝毫没能察觉这样的有利态势。这位四个多月前还是市井小厮的少年,现在正是心如⿇,心中不住哀叹:“罢了!今⽇才知啥是真正的众目睽睽…”

  不过,这样尴尬的沉默也并未持续多久。在台上愣了这一阵,已算是进退失矩,大出其丑。察觉到这一点,醒言反倒开始镇定下来,心想着反正这丑已经出过,何不就此豁出去?

  于是,在台上长老开始‮头摇‬,琼肜雪宜开始着急,台下众人开始暗笑,越来越多人将注意力转移到讲经者门下弟子⾝上时,这位上清宮新晋少年堂主,终于开始发声讲演了!

  只不过,虽然醒言开始宣讲,但也是说得结结巴巴,那心中原本打好的腹稿,早已寻不着去处。现在这位四海堂主口中的宣讲,若是认真听一下,简直便是言辞散漫,毫无章法。

  只是,醒言相对如此劣质的讲演,此时反倒无人在意。台上台下的宽厚长者们,见这个只因机缘巧合才当上堂主的市井少年,在上清宮数百弟子面前,居然还能说出这么多句话来,已让他们大感宽慰。众人心中只想着,只要这少年堂主开始说话,然后到某处嘎然而至,那今⽇这场讲经会,也就算圆満结束了。

  而场中那些个年轻弟子,大多数男弟子早已是心不在焉,而在台上那位仙子;为数不多的女弟子,则或者暗嗔旁边师兄师弟不专心听讲,道心不专,或者⼲脆也跟着他们遥望台上那位四海堂的妙龄女子,暗暗将她相貌的各部分,跟自己做着详细的比较…

  总而言之,现在这松风坪上的所有人,都已不关心台上少年实际在说什么。基本上,在几乎所有人心目中,今⽇这场讲经会,到此已算完结了。

  但台上这位额头冒汗的少年却不这么想。口里说着自己平⽇最溜、同时也是最浅显的经句,醒言心中却开始想到:“不对,我是这讲经会最后一个宣讲之人,若是照现在这种情形,那简直便是坏了这一整场精妙无比的讲经盛会!”

  大事当前,醒言终于又开始回复他那往⽇惯有的镇定。

  “如何才能让俺这一塌糊涂的讲演大为改观?”

  醒言口中继续不知所云,心中却在不住紧张的思索。

  蓦的,一个时辰之前清溟道人那道闪的剑光,便似突然化作一道灵光,在少年脑海中一闪而过!

  “对了!何不如此行事!”

  “反正瞧这情势,也不可能更坏;何不就试试平⽇所悟之技?虽然只是偶一为之,还不娴,但好歹也要试上一试,说不定便能起死回生!”

  经过这一番思忖,此时醒言的心神,已完全‮定安‬下来。

  当即,这松风坪上,原本満耳的松涛之声,却突然被一阵清亮的声音盖过:“清云堂主今⽇曾诠那‘每下愈况’之理,醒言听来甚觉精妙。天道无私,每下愈况;愈是到那低下细微之处,便愈能领悟得天道的奥妙。此理清云道兄已然讲得十分透彻精到,我便不再重复。”

  说到此处,醒言这忽变得清朗无比的话语,终于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台上那琼肜小女娃儿倒没什么感觉,但寇雪宜却知道,现在自己这位少年堂主,终于又回复了往⽇应有的神采。

  只听这位四海堂主继续说道:“其理不再多言;今⽇我只以⾝示范。在我⼊得道门之前,曾做过那俗世间最为低下的楼乐工;但就是这等低下之事,我却体味印证到一些道家的义理。请容我略略演练给诸位道友观看。”

  台上这位捐山⼊教的四海堂主,以前曾做过不⼊“士农工商”之流的楼乐工,此事倒是众所周知;醒言此番宣讲出来,倒没引起太大动静。众人好奇的是,这位口才突然改观的少年,倒底要示范什么。

  “我于笛中,悟得一些道家真义。”

  哦!原来是要吹笛。台下诸位弟子,瞅瞅台上那位小女娃手中正捧着的⽟笛,俱都恍然大悟。

  只是,醒言接下来的举动,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包括那位正准备上前将笛儿递给哥哥的小琼肜:只见这位说要表演笛艺的少年,却未曾返⾝去取那小女娃儿手中的⽟笛。现在,这位少年堂主,双手举于脸侧,手指在那虚空之中凭空指点,便似手中擎着笛儿一般。

  而离他较近的灵虚、灵庭诸人,则奇怪的见到这位举止古怪的少年,闭目瞑神,口角微动,似乎正在朝那并不存在的笛孔中嘘气。

  “这位刚刚镇定下来的张堂主,怎么又…”

  正在所有人都不明所以之时,却俱都清楚的听到,就在那松风声中,忽有一声清泠婉转的笛音,正在悠然而起。

  “这、这是…!”

  不约而同的,这松风坪上所有讶异惊奇的目光,全都汇聚到那位伫立⾼台的少年⾝上:飘⼊耳中的这缕悠扬笛音,竟正是从他悬在虚空之中的手指之间,如行云流⽔一般流泻而出!

  而这缕不徐不疾的笛音,宛若琳琅⽟鸣;在那委婉飘逸之余,说不出的平和宁静,恰似那随风潜⼊的舂雨淅沥,不知不觉间便让听者气柔息定,心静神清。

  许是醒言前后表现优劣差异太大,现在不仅台下那些年轻弟子看得目瞪口呆,便连场中许多见过诸般大场面的前辈长老,此时也被醒言这虚空幻出的笛音震住。

  所有人,都在心中对本门这位少年堂主重新评价。仰望着山风中醒言那清逸飘洒的⾝形,此时几乎已无人再有闲暇,去对他那位女弟子浮想联翩。

  可以说,醒言这段凭空奏出的笛曲,效果绝不亚于之前那道扬的飞剑电光。

  而这位四海堂堂主的示演,似乎还未结束。就在众人都被这笛声昅引之时,忽听见几声清亮的鹤唳,便见到数只丹顶雪羽的⽩鹤,或从云天而下,或从松林中出,翩翩降落到少年的面前。

  笛声缥缈,鹤影翩跹,在四海堂外所有上清道人惊奇的目光中,这些个笛声邀来的人间仙禽,羽翼舒展张歙,随着那清灵出尘的笛音徘徊舞蹈;笛步之间,说不出的优雅从容。

  此时,正是天⾼云淡;在台下众人的眼中,那位立在⾼台之上的少年,峨冠博带,袍袖飘飘,⾝周仙禽环舞,⾝后云天⾼渺,再加上那一缕清逸遐畅的空明笛音,一时间,只觉得在今⽇所有宣讲之中,这最后一场才最为精彩——已有一些弟子,在心中开始暗赞起那负责筹划经会的灵庭师伯,如此用心良苦的安排下这一场出人意料的庒轴…

  正在这些人神思缥缈,浮想联翩之时,这场中“庒轴”的少年,已经停住那虚空中的吹奏。

  待最后一缕余音消散,醒言便着台下所有向自己望来的目光,平心静气的说道:“诸位道友,这便是我在市井之中悟得的真义:有无相生,音声相和,⾼下相盈。”

  “今⽇我四海堂的讲演,便至此结束;在此谢过诸位道友的耐心!”

  说罢,醒言躬⾝一揖,然后便袍袖飘拂,着两朵如花的笑靥,归⼊座位中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