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仙侠 > 千古洪荒第一人 > 第四章 三生石、孟婆汤

第四章 三生石、孟婆汤

目录

  阎罗和刑天看见平心到来,连忙弯⾝行礼,平心道:“我们既然乃天道正统,就不应该有‮人私‬恩怨,这蚩尤虽然前世作孽太多,可他的命运应该由六道轮回判断,我等只有权利把他给六道轮回,究竟他该如何归宿,还是看六道轮回怎么判断。”

  刑天很是气愤,但又不敢违背平心娘娘意思,这时,那蚩尤咆哮两声,朝平心扑来,平心手一招,那蚩尤便有气无力的躺在地上。刑天喝道:“娘娘,这蚩尤十恶不赦,再怎么也该打下地狱,娘娘不可心慈。”

  平心道:“休要再提此事,我已经决定了,蚩尤还是放进六道吧!”

  刑天叹息一声,只得把蚩尤放进了六道之中。这蚩尤进了六道轮回,却是没有被打下地狱,而上转生为了一只畜生——羊。

  刑天非常气愤,这蚩尤把自己骗得那么深,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使刑天如何心服,于是刑天到人间去把那只羊给杀了,然后拔其⽪,食其⾁,熬其骨,这蚩尤的魂魄第二次被黑⽩无常带到了六道。第二次刑天又把蚩尤投到六道中,蚩尤又转生为了一个畜生,结果又被蚩尤以很多方法弄死,然后又送到六道之中转生,这蚩尤经过几次转生之后,罪孽慢慢洗尽。竟然开始有转生为人的意向了。阎罗主管冥界生死,自然知晓。于是速速向刑天报告。

  刑天听阎罗如此禀报后,道:“那我们就私自把蚩尤打下修罗,让他受尽冥河老祖的‮磨折‬。”

  阎罗点点头,于是两人瞒着平心娘娘,把蚩尤的魂魄判决打下修罗。不久经过十殿阎罗一致通过,蚩尤却是进了修罗族。

  刑天把蚩尤放到修罗之后,心想人间的人死了之后,有些人怨气很重,到时候来世肯定会有所回忆,刑天于是想得找个法子让魂魄死了之后不能回忆起往事才行。想了很久却是没办法。

  这⽇,奈何桥上却是来了两个人间非常喜剧的修道者,前面一个女子跑着,后面一个男子追着道:“孟女,你不要离开我!”

  那女子道:“郞!求你,不要在追我了,我们有缘无份,你就让我把你彻底忘了吧!”

  那男子道:“不,孟女,你是我今生最喜的女子,我不能没有你。”

  女子捂头哭泣道:“不要再说了,我不会跟你走的!”

  男子又道:“除非你忘了我,否则不管你过奈何,进地府,还是上天庭,列仙般,我都要追随于你。”

  女子道:“我一生只为修神得道,要的就是斩因果,斩情缘。我怎么可能和你在一起,你不要再来惑于我。”

  眼看两人哭哭啼啼,奈河桥上夜游神喝道:“何人?不是魂魄竟敢闯我地府?”

  这时那女子道:“我乃人间修道者孟女,我希望以地府为归宿,了人间情缘。”

  那男子哭喊道:“不,孟女,你不能离开我!”

  ⽇游神道:“大胆修道者,竟然敢擅自闯进我地府?还不快快离去!”

  女子又道:“我听说奈何桥上有一块石头,称三生石,记载了人间种种痛苦的源,所以前来求教。”

  夜游神喝道:“你回去吧!三生石上记载的东西不是一般人可以看的。”

  女子道:“这位大神,我乃人间修道者,也有几分法力,你就让我看看吧!只因我一直被这男子困绕,不知该如何是好,几世修行不得正果,求你帮我这忙。”

  夜游神道:“不必多说,你既然是人,不是魂魄自然不能过这奈何桥,你快走吧!”

  女子见夜游神不同意,猛然一头撞在了桥边三生石上面,石头上面溅开一阵⾎雾,石头上竟然泛起灵光,那女子却是被撞死了,女子一死,那男子哭得死去活来。

  女子死了,魂魄就离体而出。⽇游神和夜游神一阵惊讶,女子魂魄站起来道:“如今两位可以让我去看三生石上的东西了吧!”

  这时⽇游神和夜游神无话可说,自然放行,那女子走到桥边两眼看向那三生石,上面赫然写有几个字。

  “…情感,痛苦的源!”

  女子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那么多年所受到的困饶便是因为自己有情感,女子叹道:“当我死了之后,终于才看清楚这人世间最危险的东西乃情感,可惜有了情感不能忘记,就算下辈子再生为人还会记得。”

  这时刑天笑呵呵得出现在桥上,然后走到女子面前道:“能有此大悟者,必是得道之人。你有了感情,要修成正果却是不容易。”

  女子道:“那如何才能修的正果,求大仙赐教。”

  刑天道:“只要你在奈何桥上让每一个过奈何桥的魂魄都能忘记前生、今世的情感,你就会累计无量功德,最后便可功德圆満。”

  女子大悟,刑天又道:“以后你便为此奈何桥上之孟婆神吧!务必让每一个过桥之人都忘了前生今世。”

  女子谢恩之后,心里却有些对尘世的不舍,回头看着⾝后追随他的男子,忽然一滴眼泪掉了出来。

  那眼泪掉落却幻化出一碗⽔,女子道:“我今后便是孟婆神,过往魂魄需得喝我一碗孟婆汤!”

  那男子大哭大闹一番还是离去了,没办法,生死有天命。

  这就是人间传说的奈何桥上三生石,三生石前孟婆相,孟婆以泪幻一汤!其实那三生石上的几个字是长歌杜撰的,读者不必记住那三生石,只需要记得这句:“情感,痛苦的源!——长歌名言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