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似顾盼神飞
这让秀松愁苦难言:对于剑士来说,有什么伤能比手臂上的伤更严重?作为一位颇有声望的“青头巾”秀松已将佛家剑法“明王五势”修到登峰造极,凭借杀生石所铸的妖刀,斩杀了无数凶悍的妖魔。
但自从肩膀受伤后,秀松每一次挥出刀,都会感到一阵钻心的刺痛,就像有一利刺钉在肩骨之间,令他有苦说不出。
“我年轻时中过江户捕快的分铜锁,也尝过甲贺忍者的手里剑,我以为我的筋骨够硬了,现下才领教到西洋铁炮的威力…天下竟有如此狠辣的暗器!”
肩上中弹那⽇的⻩昏,秀松寻到了熊本城外的一间无名小院,那里留守着一位专治平民的医僧。
秀松和那位医僧是多年的旧相识,曾经一起游方半年之久。都怪战争惹的祸,庭院中的木板上躺満了断手断脚的伤者,哼哼唧唧地对着夜空哀鸣,附近村庄信佛的老人过来照料他们,再加上来寻亲的家属,来避难的乡民,来要饭的混混,这间小院变得像集市一样热闹。
坐镇这座小院的医僧出⾝于德岛藩药王寺,自幼跟从寺里的老僧修行医方明,比及医术小成后,常常打着“药师菩萨灭除病苦”的旗号下山义诊。
当地乡野民风彪悍,频有斗殴事件发生,仇家一旦起冲突,便会抄起农具⼲架,动辄打到⽪开⾁绽,头破⾎流,官府屡噤不止。
他医者仁心,为穷困的伤患看诊施药,不收取钱财,只求一顿斋饭。三十年的经验积攒下来,治疗外伤的本领磨炼到了极致。
在烛光明亮的诊室中,医僧为秀松禅师取出弹片,包好伤口,苦瓜似的长脸一沉,冷冰冰地警告道:“如果你还想使剑的话,至少一个月內,不要动用你的胳臂了。
我是为你的后半辈子考虑…不过,你不一定会听吧?”秀松像孩童般哈哈大笑:“当然。”医僧叹了口气。战中需要医治的平民太多。
他已有一天夜一没合眼了,瞳孔中⾎丝密布,两只墨黑的眼袋耷拉下来,下巴上爬満了凌的胡渣,而秀松虽然受了伤,却比他精神多了。
就算肩部传来阵阵剧痛,也始终挂着一副淡淡的微笑,由于上半⾝没披⾐服,背上壮硕的肌⾁明晰可见…光看两人的外表,竟分不出谁更需要就医一点。
“大师,您要的清⽔,我放这边了。”一名个头不⾼,⽪肤黝黑的光头少年走⼊室內,双臂怀抱着一只大硕的木桶“哐当”一声,将它放在医僧的座椅边上。
医僧道了声谢,俯⾝舀了一瓢⽔,浇到巾条上擦洗双手。秀松暗中吃了一惊。这桶⽔的分量可不轻,估算一下这只木桶的直径,⾜够把少年丢进去泡澡了。
但少年却面不改⾊,从邻村的⽔井过来,稳稳抱了一路,显然已经习惯了这个重量。秀松笑着夸奖道:“小和尚,好力气啊。”
少年朝他腼腆一笑,低头行礼,快步走出了房门,等少年走得远了,秀松敲敲桌板,对医僧说:“你几时收了这么个好徒弟?”
“他不是我徒弟。”医僧沉沉地望着秀松,将嗓音庒低,讲起了少年的⾝世:少年名叫善太郞,是萨摩藩一家农户的孩子,今年刚満十四岁,大家都爱叫他“阿善”前些天,他和⽗亲把萝卜运送到熊本城贩卖。
恰好遇上了攻城的萨摩军,他的⽗亲来不及躲蔵,死在了双方火的
林弹雨之中,在那之后,无家可归的善太郞就来这里帮忙打杂了。医僧给他剃了个光头,假扮成和尚的样子,避免被军队掳走充当兵员。
秀松问:“那孩子认不认识熊本城周遭的路?”医僧说:“他以前经常挑菜到熊本卖,自然悉这里的山路…你想⼲嘛?”秀松咧嘴大笑:“我正好缺个向导。”
天亮后,阿善跟着秀松离了小院,然而,在之后的⽇子里,阿善不光为秀松引路,还受了沙弥戒,成了一名佛门弟子,尽管秀松已逾知天命的年纪,但这还是他平生第一次收徒。
头佩青巾的佛僧以斩鬼为生计,但哪有地方会三天两头闹鬼,因此“青头巾”多是居无定所的行脚僧,在云游生涯中斩妖除魔。秀松在⽇本各地漂泊了数十年,从未动过收徒的念头。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突发奇想,收下第一个弟子,是担忧肩伤恶化,是害怕绝学失传,还是…预感到自己时⽇无多呢?
“我们该动⾝了,那些尸体蔵得太草率,追兵恐怕快来了。”秀松催促道,他扶着山岩站起来,还未站直,就腿脚一软,倒在了泥地上。“师⽗!”
“我没事。”秀松感到小腿传来一股钻心的疼痛,不噤龇牙咧嘴,他在心中责备自己的马虎:“秀松啊秀松,你歇得太久,都歇到脑子发昏了,难道忘记自己为何走不动路了吗?”
他看向自己的左小腿,那里着一
洁净的⽩布条,已被鲜⾎浸得半边漆黑,在布条之下,是一道穿贯小腿肚子的刺伤。
这是他最新的一处伤,也是最深的一处。师徒二人先前探听到消息,官军的大炮将会从熊本城北方的山间道路运来。今天天未亮时,他们就隐匿在路边守候。
但直到正午,都没有运送大炮的车辆出现,只有一支官军小队路过此处。秀松先下手为強,子套杀生石,从嘲的枯枝败叶中飞⾝而出。
秀松牢记之前中弹的教训,刀刃如电光闪现,每一次斩击都穿透了敌人的要害,完全不给他们掏出铁炮的机会。转瞬之间,五个兵士都被击倒在地上,如风靡倒的草芥。
当他和阿善打算撤离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为首的队长模样的兵士挣扎着爬了起来,子套际的佩刀,摇摇晃晃地朝着二人冲来,尽管他步伐有点发软,拔刀的势姿却迅疾无比,与“神道无念流”的立居合相近,竟也是个道场出⾝的练家子。
为了保护爱徒,秀松把阿善遮掩到⾝后,一脚踢碎了那兵士的下巴,彻底断了他的气,但也被刺中了小腿,一时间⾎流如注。“我听说官军从各地征召善于使剑的察警,看来不是谣言,今天就撞上一个。”秀松在心中苦叹。
但要不是护徒心切,外加⾝体太过劳累,他断无可能被这种级别的偷袭得逞。阿善将那些兵士的尸首蔵到路边的树林里,为秀松禅师包好伤口,搀扶他走出三四里路,爬上一座草木丛生的矮丘,把他安置在一块巨岩旁边,才暂且停下来歇脚。
“那家伙明明被我割开了喉咙,却没有即刻丧命,总不是因为我的刀刃太钝吧?”秀松挲摩着手中的一只御守。
这是阿善从官军小队长⾝上搜来的,现已碎裂成了两半,但上面仍留有些微祝福的气息。细观残余的痕迹,施术者无疑是一位法力⾼強的师,正是这个御守,为兵士抵挡了一次致命的斩击。碎裂的两半御守拼合起来,便是一个金⾊丝线勾勒的八咫乌徽记。
三⾜神鸟骄矜地张开羽翼,似在顾盼神飞,那是“御伽众”的标识。秀松深深地叹了口气,他最坏的预感成真了:在官军的背后,真有神道教的协助。“御伽众”原本指的是某些不依靠神社的民间师,以驱魔做法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