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热门 > 庆余年秘史 > 第88章 这北齐国內

第88章 这北齐国內

目录

  在平几前来回端上食盘与酒浆的宮女们长的非常漂亮,范闲挑着眉尾,満脸带笑望着她们在宏大的宮殿里忙来忙去的⾝姿。

  这些宮女们发现年轻英俊的范公子对自己投注了一些不一样的目光,不免会有些‮涩羞‬,淡淡胭红变得愈发红润了,时不时偷偷瞄他一眼。

  殿前名士云集,却鸦雀无声,庆国这方主宾有许多是范闲都未曾见过的各部主管和一些王公贵族,只有陈院长与宰相大人同时称病未来。对面坐着的是北齐使团与东夷城使团。

  往对面望去,只见北齐使团的长宁侯旁边有一老者,那人年约70,面容苍老,一双眸子却是清明有神,额上皱纹里似乎都夹杂着无数智慧,一⾝⽩⾊士袍如云般将他并不⾼大的⾝躯护在正中,不问而知,这位就是北齐大家庄墨韩了。谈判期间都未见此人,听说来庆国后一直住在宮中老太后处。

  而在东夷使团的首席,却坐着一位中年大汉,这大汉便是大宗师四顾剑门下,向来剑不离⾝的四顾剑首徒云之澜了。范闲倒昅一口昑气,双眼微眯。

  顿时感觉到那系剑大汉⾝上自然流露出的一股厉杀之意,就在这个时候,殿侧一方传来隐隐琴瑟之声,宮乐庄严中,有太监⾼声嘶喊:“陛下驾到。”

  整个天下最有权力的人,庆国唯一的主人,皇帝陛下携着皇后,缓缓从侧方走了过来,満脸温和笑容地站到龙椅之前。“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殿前的群臣恭敬跪下行礼,使团来宾躬⾝行礼,赐宴正式开始。

  首先是北齐使团大臣出列,例行的一番歌功颂德,宣扬了一番两国间的传统友谊,便退了回去,又是东夷城云之澜出列,面无表情地说了几句,也退了回去。

  范闲微笑与北齐使团饮着酒,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最近几天,长公主管理的那些商会开始对淡泊书局下手了,提纸价庒书价,简简单单的两手。

  就让范思辙和七叶掌柜非常郁闷,但他知道,对方真正的手段应该在后面,而他今天的应对手段,正好需要酒浆的帮助,不醉酒难,装醉酒更难,这是范闲第一次宮廷赐宴时最強烈的感觉。北齐那边也不行了,八个使臣倒了六个。

  最后连长宁侯都不再顾着自己⾝份,结果壮勇牺牲,半挂在范闲的胳膊上,这时,只听得陛下⾼声说道:“值此夏末明夜,君臣融洽,邦谊永固。范闲你向有诗名,不若作诗一首,以志其事。”

  群臣纷纷附和,知道陛下是给范家一个颜面,看来陛下灵机一动,想借今⽇廷宴之机,让诸臣知晓,这范氏子,这位八品协律郞,是个什么样的人物。陛下是要给范氏子一个出头的大好机会。

  只是小范大人此时喝得半醉,恐怕会浪费这个机会,真是可惜。范闲酒意上诵,自嘲一笑,对着龙椅方位一拜道:“陛下,下臣只会些酸腐句子,哪里敢在一代大家庄墨韩老先生面前献丑。”

  此言一出,群臣目光都望向了庄墨韩,这才明⽩陛下的意思,绝对不仅仅是给范氏子一个露脸的机会而已,而是借此机会,要向天下诸国万民证明,论武,庆国举世无双,论文,庆国也有⾜以匹敌庄墨韩的才子!范闲“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名头,在京都里早已响了数月,只是后来他坚不作诗,才渐渐淡了。诸臣听他一句话便把事情推到庄墨韩那里,还以为他与陛下早就暗中有个计划,要打击一下北齐文坛大家的气焰。这庄墨韩来国之后,出⼊宮噤,虽然是太后及诸位娘娘敬其文名,但是只怕陛下的心里会很不舒服。

  偏生庆国并无文章大家,于是乎自己这个文抄公,便被很无辜地推上了擂台。范闲知道自己没有猜错陛下的意思,因为隔着老远。

  他強悍的目力依然能够看清楚,陛下的双眼渐渐眯了起来,目光幽深里透着一丝欣赏。这欣赏,⽩然是欣赏小范大人深明朕心,同时也是警告,作首好诗出来。

  莫在庄墨韩面前丢了庆国的脸面。“不若你作一首,让庄墨韩先生品评一番,若不佳,可是要罚酒的。”皇后微笑说道。

  她也清楚自己⾝旁男人的想法,提前布了后手。事已至此,还能如何?范闲回到席间,不顾醉意已浓,又倾一杯,让微酸酒浆在口中品咂一番,眉头紧锁。众臣皆知范公子急才,所以暗中替他数着数。

  大约数到十五的时候,范闲双眼里清光微现,満脸微笑,双微启,昑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苦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昑至今,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如同范闲每次丢诗打人一般。

  此诗一出,満堂俱静。此乃曹公当年大作,范闲删了几句,抛将出来,值此殿堂之上,天下归心正好契合陛下心思,最妙的是周公吐脯一典,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也存在,而且此周公却不是抱皇帝之徒。

  而是实实在在做了皇帝,故而范闲敢于堂堂皇皇地写了出来,许久之后,宏大的宮殿之中,群臣才齐声唱彩:“好诗!”皇帝陛下面露満意之⾊。

  转首望向庄墨韩,轻声道:“不知庄先生以为此诗如何。”庄墨韩面⾊不变、他这一生不知经历过多少次这种场面。

  也不知品评过多少次诗词,之所以能得天下士民敬重,就连殿下这些庆国‮员官‬,也有不少都是读他的文章⼊仕,所依持的,就是他的德行与他的眼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自⾝宏博的学问。

  “好诗,”庄墨韩轻声说道,举筷挟了一粒花生米吃了“果然好诗,虽意有中断。

  但強在其质,诗者,意为先,质为重,范公子此诗意⾜质实,确是好诗,想不到南庆如今也能出人才了。”范闲微微一笑。

  他对这位文坛大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不喜对方的作派,浅浅一礼后便往自己的席上归去,只是脚下有些踉跄。廷上诸官还在窃窃私语小范大人先前的诗句,如果一般而言,文事到此便算罢了。

  但今天殿间的气氛似乎有些怪异,突然有一个人冷冷说道:“庄先生先前言道南庆,本就有些不妥,先生文章大家,世人皆知,在这诗词一道上,却不见得有范公子⽔平⾼,何必妄自点评。

  本朝文士众多,范公子自属者,且不说今⽇十五数內成诗,单提那首万里悲秋常作客,臣实在不知,这北齐国內,又有哪位才子可以写出?”

  这话说得非常不妥,尤其是在国之盛宴之上,显得异常无礼。庆国皇帝没有想到寻常文事竟然到了这一步,陛下的眼眉间渐渐皱了起来。

  不知道是哪位大臣如此无礼,但这人毕竟是在为本朝不平,却也无法降罪。范闲停住了回席的脚步,略带歉疚地向庄墨韩行了一礼,表示自己并无不恭之意。

  庄墨韩咳了两声,有些困难地在太后指给他的小太监搀扶下站起⾝来,平静地望着范闲:“范公子诗名早已传至大齐上京,那首万里悲秋常作客,老夫倒也时常昑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