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热门 > 王老五的单身生活 > 第51章 不能战死沙场

第51章 不能战死沙场

目录

  也该安禄山活命,张守珪对他的狡辩很感‮趣兴‬,于是问他:“贼人有何能耐,胆敢出此狂言。”安禄山跪着爬前几步说:“犯奴知晓多种番语,塞外地势记于,⾝上有用不完的蛮力,数人难以近⾝,若大夫预灭奚、契丹,犯奴必效死力!”

  安禄山的一番说辞,打动了这个守边大帅,因为他的心思很明确,就是想立功,立功后好到朝中当宰相,他见安禄山⾝形壮武,死到临头还谈吐不凡。

  而且声音洪亮,毫无惧⾊,便决定留下他,并让安禄山当了一名捉“生将”也就是现在说的侦察兵小头目,相当于侦察排长或是连长之类的下级军官,安禄山又招募了几个常出⼊边关做买卖的好友,都是少数民族中的者,史思明就是其中一个。”

  “安禄山初⼊仕途,可谓舂风得意,也很卖命,带领着手下众人,他本人骁勇过人,又谙山川地势,所以每次出击侦察,与敌人相遇,都能以少胜多,还擒获不少契丹人,因军功卓着,被提升为偏将。其后更是“所向披靡”

  他这个人又很会吹牛拍马,深受张守珪喜,被这个边关大帅收为养子,并以军功卓着为借口,加升安禄山为员外左骑卫将军,充任衙前讨击使。”“开元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36年,安禄山已经升任为平卢将军。

  有一次,安禄山带领麾下将士,奉命讨伐契丹,这次他的运气没那么好,中了契丹大军的埋伏,大败而逃,据说几乎全军覆灭,张守珪为此大怒,不得不奏请朝廷将安禄山斩首,可是。

  这一次又让他逃过一劫,为什么呢?这里边涉及了当时朝廷中的权利争斗。”“朝中有个能人,是个宰相,叫张九龄,这个人不仅文才冠绝朝野,他还有一种朝野尽晓的本事。

  就是能鉴识人才,这种本事达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他可以站在一个人面前,观察这个人的眼⾊,就能知道其人品⾼下。张守珪的奏折首先到了张九龄手里,他平时对安禄山有所耳闻。

  尽管没见过,但他断定这个安禄山不是个好东西,所以在张守珪的奏折上这样的批示:立斩禄山,就地正法!”“张九龄可不是一个喜好杀戮的宰相,反而他很爱惜将领,有将军战败。

  他往往会在李隆基面前帮着说好话,救下过不少将军的命,可他这次为什么会如此坚决要杀安禄山呢?难道他与安禄山有深仇大恨不成?其实,张九龄这个时候还没见过安禄山本人呢,怎么会有深仇大恨呢。

  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李唐江山考虑,因为张九龄听说,安禄山在军士面前说过他降生之夜的事情,说他在降生时,有红光満罩他出生的帐篷,经久不散,还有各种野兽维护在帐篷外守护,对天嘶鸣。

  为此,张九龄判断出安禄山野心不小,留下必将是李唐王朝的祸患,是天下百姓的灾星。”***

  王老五听得是越来越有兴致,萧伯年也越讲越有精神,二人品茶谈历史,似乎与煮酒论英雄相似,也别有一种滋味。萧伯年边品茶边讲,思路清晰:“这个奏折最终是要呈到李隆基面前的,按当时法令,五品以上朝廷命官犯法。

  尤其是涉及死刑的,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要得到皇帝的朱批才行,安禄山当时已经是三品武将,要杀他,自然要由皇帝亲自批准。当李隆基看到张九龄呈上来要杀按禄山的奏折时。

  他本来只要朱笔一挥,安禄山的人头就得落地,以后也许没了那么多⿇烦,当然,没有安禄山,也说不定出来个鸟禄山⻳禄山的造反。

  李隆基为什么犹豫?杀或不杀,就在他一念之间,这一念之间,可是大有来头。李隆基最近很不愉快,为什么不愉快呢?主要是张九龄这个人。

  他对张九龄很有意见,‮导领‬对下级有意见,这个下级就要倒霉了,张九龄做了宰相后,总拦着李隆基想做的事情,比如想扩建宮殿、想多找几个美女玩玩之类的,张九龄偏偏在事情快有眉目时候就跳出来反对。

  王老弟,你想啊…一个九五之尊的天下霸主,想做什么都被人说道,能⾼兴吗?更何况张九龄反对的都是涉及自己最喜玩乐的事情,这让李隆基心里很不慡,不慡到什么程度呢?不慡到李隆基都害怕见张九龄这个人了,觉得张九龄不及李林甫会来事,张九龄什么都管着自己,而李林甫却什么都顺着自己的意思办。

  所以李隆基要给张九龄点颜⾊看看,凡是张九龄奏上来的奏章,他都要找⽑病,可又找不出什么⽑病来,这次算是逮住机会了,想用安禄山这件事情杀杀张九龄的锐气,偏偏不准奏,看你张九龄怎么着!

  所以李隆基没批准张九龄的奏折,而是在上面批注道:禄山乃有功边关命将,宜押送来京大理寺处理!”“于是,本来一个祸患将被处死,却因为皇帝和宰相不和,而幸免于杀⾝,算是又一次大难不死。

  在安禄山被押解到京城后,有一天,李隆基带着张九龄和李林甫到大理寺巡查,这是例行公事,大理寺每过一段时间,只要有要定罪的犯官,都会集中到皇帝案前,所以李隆基早早就看过大理寺报上来的死囚名单,这个名单一共有五十六人,涉及的,都是犯官,所以得他批准才行,李隆基判了四十八人有罪,都不是死罪,几乎清一⾊的充军发配到蛮荒之地,如现在的海南和广东广西一代。

  另八人批示要重审,还特别点了安禄山的名字,要他到大理寺大堂来回话,不一会,安禄山蓬头垢面,手脚被铁镣拷住,在狱官押送下来到大堂。

  他跪在堂前⾼声给李隆基叩头说:“罪将禄山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叩完头,喊完万岁,安禄山竟然昂起头,眼睛‮勾直‬勾的盯着李隆基看。

  狱官呵斥他,要他低头,可安禄山却大声说:“禄山乃塞外胡儿,如今得睹天颜,死而无憾也!””“这李隆基从安禄山进门开始,眼睛就没离开过他的⾝体,见安禄山⾝材魁梧,体魄剽悍。

  尽管⾐衫不整,可人却有一股威武气势,李隆基是个喜相貌威武男人的皇帝,自然也喜安禄山这个胡人剽悍的模样,便开口问道:“安禄山,你兵败契丹,按律当斩,你还有何话可说?”

  安禄山是个机灵鬼,他听出李隆基有意让他辩解,可他耍了点心眼,偏偏不辩解,而是大声说道:“禄山该死,死不⾜惜!可惜的是从此不能再为圣上效命,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汉,不能战死沙场,而被处死,实为平生憾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