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伐风之战,远没有川贞二国当初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好象两国大军一到,只一走一过之间就能把风国踏为平地似的。
风国天气严寒又⼲燥,令川贞联军的将士极不适应;千里迢迢、长途跋涉而来,不仅让将士们长期处于疲惫之中,而且后勤补给线也过长,连连遭受风军偷袭,使川贞联军物资、粮草都十分紧张;再有,风国的军力比川贞二国预想的要強得多,即便战败,即便伤亡惨重,但军队的斗志从未丧失,无论在多少艰苦又凶险的环境下,风军仍能顽強抵抗。
种种的因素,让任放的信心大大被削弱,他对灭风之战也越来越看不到希望。
攻占宁定的五万贞军被风军全歼,任放未再派兵去重新争夺,也未再继续強攻锦,而是在等,一是等金卓一部能彻底消灭⾼川郡內的风军,使己方在进攻时不再存有后顾之忧,二是等桓军的到来,桓军的战斗虽然远不如贞军那么強悍,但毕竟是四十万人的大军,充充己方的声势也是好的。
不过,任放这两个期盼都落空了。
首先是金卓一部,二十万的大军士气如宏,浩浩进⼊⾼川郡,而后全面追寻风军的下落,急于与风军展开一场正面的决战。
可左双深知敌強我弱,不给敌军正面锋的机会,⾼川郡內多山多林地的环境让他有了广阔的周旋空间,西境军四处窜,时而在东,时而在西,让川贞联军的主动出击屡屡扑空。
金卓一部虽然在兵力和战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却是被西境军牵着鼻子走,形势反而处于被动当中。金卓自己也明⽩,这样东奔西跑的追击敌人,己方的将士会越来越疲惫,战力也会越来越弱,如何能抓住风军的主力,金卓可是颇费一番头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最后金卓想到以重金悬赏,只要有风国百姓肯提供风军的下落,只要消息准确,赏金万两。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风国前来报信的百姓还真不少,只是报虚假消息者众,报实真消息者寡,对于这些海量的报情,让川贞联军更是晕头转向,好象整个⾼川郡遍地都有风军似的。
金卓已无良策,只好进军攻占梨山城,并令全军驻扎下来,毕竟梨山城曾是川贞联军的后勤据点,在找不到风军踪迹的情况下,先攻占梨山城也使他不至于毫无建树。
梨山城本来囤积有川贞两军大量的物资和粮草,而现在,里面已是空空如也,就连风国百姓都跑光了,和座死城没什么区别。
在金卓率军进⼊梨山城的第二天,从大营运送过来的粮草便遭受到小股风军的偷袭,一队的粮车,被烧毁和掠夺了大半,听闻此事,金卓然大怒,出派部将安宮,率领两万川军前去追杀那支小股的风军。
哪知以安宮为首的两万川军正中西境军的圈套,被五万余众的西境军团团包围,形势岌岌可危,安宮的偏将拼死杀出重围,逃回梨山城向金卓报信。事关两万弟兄的生死,金卓没敢耽搁,当即率主力大军,出城去解安宮之围。
可是他们前脚刚走,西境军的主力又在梨山城的附近出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內。而金卓率领大军赶到安宮被困之地时,包围安宮的五万西境军已跑的无影踪,来不及细细去追查敌军跑去了哪里,金卓又急匆匆的往回赶。
川贞联军以最快的速度回到梨山城,还是扑了一个空,刚刚攻占梨山城的风军主力又跑了,不过川贞联军留在城內的物资却被洗劫一空,留守的兵将也多半被杀。
金卓征战一生,打了大半辈子的仗,还从未碰到过如此狡猾的对手。风军的神出鬼没,让他颇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二十万的精锐川贞联军,对战斗力并不強的十多万西境军竟毫无办法,完全被对方死死牵制在⾼川郡內。
此时,左双在军事上灵活多变的指挥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也正是在⾼川郡的战斗中,使左双这个名字被川贞联军所记,也让左双彻底奠定了在风国的军事地位。
金卓一部在⾼川郡作战不利,而桓军也未能进⼊到风国境內。
桓军在途经莫国的时候,被三⽔军截住。三⽔军的兵力还不⾜十万,而桓军的兵力却有四十万众,按理说双方的兵力相差悬殊,桓军完全可以轻取对手,但双方展开战之后,四十万的桓军在场战上占不到任何的优势,只能战至和三⽔军势均力敌的程度。
正当双方的战斗处于半胶着半对峙的状态时,莫国突然又横揷一脚。
毫无预兆,莫国的虎贲军突然参战,由桓军的后方展开进攻。三⽔军就够让桓军难以招架的了,现在再加上虎贲军的偷袭,桓军哪里还能支撑得住?被二军杀的大败,虽然死伤并不大,但四十的大军被打散了。
突然出兵偷袭桓军之后,莫国这才对此做出解释,称莫军之所以进攻桓军,并非是要援助风国,也并非是要与伐风联盟的诸国为敌,而是因为桓军在途经莫国领土的时候,曾有掠夺和杀害过无辜的莫国百姓,同时还列举出了一些证据。
正所谓加之罪何患无词,莫国硬是说桓军杀了百姓,抢了财物,桓军也解释不清楚了。
莫国一改坐山观虎斗的姿态,直接参战,一是因为唐寅出派的使节上官元武已到镇江,并且见到了莫王邵方,将目前的战局详细讲述给邵方,请他支援风国。其二,便是贞军曾杀屠莫国百姓并将其尸体制造瘟疫的事情已在莫国广泛流传开来,使得莫人对贞军恨之⼊骨,连带着,把川军也一并恨了进去。莫国援风的声音越来越⾼,尤其是军方将领们,皆认为贞军在莫国的所做所为对莫国而言是奇聇大辱,若不能讨回公道,莫国今后还有何脸面存于列国之內?
邵方本就是主张参战的,只不过是朝中大臣们反对,现在他得到军中将领和国全百姓的支持,再无顾虑,正好上官元武又来求救,邵方便顺⽔推舟,令虎贲军协助风军,进攻⾝处于莫境的桓军。
四十万的桓军就这样成为贞军的替罪羔羊,做了莫国怈愤的对象,在三⽔军和虎贲军的前后夹击之下,全军溃散,一败涂地。
在此战中,梁启可算见识到虎贲军的厉害,十万骑兵,发起进攻时,真好象排山倒海一般,不用战,仅仅是十万骑一起向前冲锋的声势,就⾜可以威慑住任何一个对手。
桓军还未到风国,便被三⽔军和虎贲军联回本土,原来还对其抱以重望的任放大失所望,而且最令他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莫国最终还是站到了风国那一边,得到莫国的支持,风国的军力倍增,己方取胜的希望已微乎其微。
李呈队部下落不明、合围锦之计失败、金卓⼊⾼川郡作战不利、四十万桓军大败回国、莫国对风国的援助已浮上⽔面,这些接踵而至的打击让任放萌生出退兵之意。
不过,即便任放是全军统帅,但伐风之战可不是他想打就打,想退就能退的,要撤兵,必须得得到川贞二国王公的首肯,任放心中明⽩,远在千里之外的两国朝廷又能会理解前方战事的吃紧,大臣们只会单纯地看双方的数据,而在数据上,己方还确实占有优势,自己若是提议撤兵,没准就会被扣上个怯敌的大帽子。
任放经过深思虑,给川王肖轩写了一封人私信,在信中他未为提退兵之事,只是详细讲明己方大军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尤其是补给问题,已到了十分危急的程度。
他的信件传到上京,没过多久,得到肖轩的回复。
肖轩在信中并没有给出他明确的指示,但却下放给他极大的权限,也充分显示出对任放的信任。肖轩的信中写明,让他随机应变,将在外,所遇的大事小情,皆可自己做主,无须顾虑君主和朝廷的意见。
看到肖轩的这份回书,任放心情又是动又是澎湃,同时也彻底安心了。
接到肖轩回信的隔⽇,任放出派一名使节,去往锦,邀唐寅出城相谈。
任放已打定了主意,即便要退兵,也得通过谈判的手段在风国⾝上占得最大的便宜。
川贞联军的时节打着⽩旗,来到锦城下,其随从向城上⾼声大喝,先是报出自己的⾝份,而且提出要进城见风王唐寅。
城上的风军将士闻言,鼻子都差点气歪了,己方的城池是你说开就开的吗?自己的大王又是你说见就可以见的吗?有情冲动的士卒举起弓箭,就要杀城外来使,多亏守城的将领闻讯及时赶到,阻止那些要放箭的士卒,然后令人马上回城內向大王禀明情况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