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都没算准
“听闻那叛军首领是虎贲营里役退出去的小将领,所以才能领着叛军占据了三个山头,怎么在玥郡王那里,就跟个手无寸铁的平头百姓一般?”听到传令兵语气里那种与有荣焉的味道,大皇子郑偍怎么也克制不了自己的心头酸溜溜的感觉,他几乎是下意识的开口说道,话音落地,便感到如芒在背。
侧头,郑偍的眼睛直接对上了郑少昊的外祖⽗,知晓自己刚才的话语惹怒了对方,但是自己的岳丈也是镇国将军,大皇子不在乎其他武将对他的不満,若是其他的武将都向着他,恐怕他的⽇子才没有那么好过呢。
皇帝陛下虽然不悦大皇子的打断,却也因为郑偍的疑问随了他的心意,便没有多说什么,郑偍脸上微微一喜,为自己摸到了⽗皇的心思而感到喜悦。
传令官虽然没有亲赴前线与玥郡王并肩作战,却也知晓玥郡王此战的危险,大皇子的话听在他的耳中,便有几分站着说话不疼的感觉,传令官并没有抬头,却将大皇子的言行记在了心里,他是传令官,将军队里发生的事情传⼊朝堂,再将朝堂里发生的事情传⼊军队,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
“玥郡王只⾝上了叛军首领盘踞的山头,用西北方言取得了对方的信任,很快就将山头上的兵力分布图弄到了手,只是跟着玥郡王的暗卫因为意外受了伤,无法传递军力分布图。玥郡王才临时改变了安排,亲自招降了叛军首领。”
“招降?”
“是招降?不是对战吗?”
“所以那十个人不是玥郡王抓到的?而是他们自己束手就擒的?”
文武百官里传来了一阵喧哗声,而随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就将玥郡王平叛的功劳算成了叛军自动投降的战役。
“郡王在拿到了叛军军力分布图之后,便向叛军首领表明了⾝份,并且告诉叛军首领,最迟明⽇,大军便要攻山,叛军首领自是不肯信,即便相信郡王拿到了兵力分布图也送了出去。但是朝廷的军队并不及叛军的数量多。谁胜谁负还难说,更何况领军的将军此时已经落⼊了他们的手中。”
传令兵并没有受周遭百官议论的影响,他是一个老道的传令兵,否则这一次玥郡王也不会请他走一趟。就像是完全没有听到耳边的纷争一般。传令兵用着最平静的语调。说着最惊心动魄的事情。
“玥郡王选择表露⾝份的地方是在山顶的一处悬崖旁,他告诉叛军首领,若是叛军不接受朝廷的招降执意顽抗。那就是至六七万百姓的生命于⽔火,而他玥郡王也不会甘为俘虏,叛军在碰到他⾝体的时候,可能已经折损了十几人。”
“那首领原是不信,但是在郡王轻易的斩杀了七八人之后,他才清楚了郡王的本事,事情陷⼊了胶着,郡王再次将朝廷诏安的条件说了一遍,叛军首领与他的手下商量了一个多时辰,才要郡王拿出一些诚意来。”
“郡王以一敌七,几乎被砍断了一条手臂,将叛军首领里反对投降最凶的五人重创,才最终得到了对方的投降。”
传令兵说到这里,长出了一口气,将额头重重的磕在金銮殿光洁可人的地板上。
同样长出了一口气的,还有龙椅上的皇帝陛下,他锐利的目光扫过文物百官的脸,随后他轻轻的开口,问的却是传令官:“五万士兵,死伤多少?”
“启禀皇帝陛下,五万将士,无一人死亡,在追击叛军残余势力的时候,截止小官离开,轻伤不⾜百人。”
“玥郡王呢?”
“玥郡王在帐中养伤,手臂已经被军医接好,只是半年內,需要静养。”传令官所有的事情都准备的清楚,只等着皇帝陛下来问。
“现在,谁来告诉朕,朕应该怎样赏赐玥郡王?”皇帝陛下的语调依旧是轻轻的,仿若清风拂面,大皇子,二皇子,大皇子,二皇子,却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负责员官赏罚的吏部不敢开口,因为郑少昊是皇亲国戚,而能够奖赏皇亲国戚的宗人府,却因为觉察到了皇帝陛下话里有话,而不敢多言。
“五万将士,无一死亡,连一个重伤都没有,自己的一条胳膊却眼见要断了,朕要好好想想,应该怎样赏赐玥郡王!”皇帝陛下的话语铿锵有力,一字一顿的盯着堂下的两个儿子:“之前是谁跟朕说,六万兵力,不够平叛的?想来,是没有让自己断臂的勇气吧,退朝!”
“退朝~~~”
大太监开口,紧跟着皇帝陛下的脚步走了,走了没两步,似乎是得了皇帝陛下的吩咐,又停下了脚步,冲着跪在金銮殿上的传令兵道:“跟在来上书房。”
传令兵站起了⾝,心情有些鼓噪。
同样心情鼓噪的还有大皇子郑偍,他难受的厉害,后背上布満了冷汗,他咬着牙,着自己昂首走了出去,很快就被大皇子的员官们簇拥着,急匆匆的向府里赶去,商量对策。
二皇子郑祥的心情也不见的有多好,虽然大皇兄吃了皇帝陛下的排头,但是皇帝陛下对玥郡王的好感度升的太⾼了,二皇子郑祥不得不在心里重新琢磨着郑少昊的用处,看来那个十三岁的少年,不止有一个挡箭牌的作用。
二皇子郑祥的⾝后,很快也跟上了几名员官,簇拥着向二皇子府走去。
而玥郡王的外祖⽗和小舅舅,此刻正被悉或者不悉的同僚们围绕着,恭喜声闲聊声不绝于耳。
还在府里养伤的三皇子殿下得了消息,不过是轻轻一笑,并没有放在心上,郑少昊能胜利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但是郑少昊胜利的如此轻松又艰难,却是郑显没有料想到的,看来郑少昊要是用的好,确实是一员猛将。
⽇后若是自己上位了,应该如何与他往来呢。
有人帮着拼命,总是好的。
玥郡王大胜的消息,是文研明带⼊文府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