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神游 > 073回 见山不是山,始窥玉阶寒(下)

073回 见山不是山,始窥玉阶寒(下)

目录

  这张字条我大概读懂了,是某个人写的,好像梅氏家族在宗门大会上遇到了⿇烦,他对家族的前景担心。这个人有个儿子年纪还小,估计还没有后代。他的意思是如果他将来有了孙子,应该取名梅野石。

  字条没有落款,不知道是哪一位前辈所留。他提到了宗门大会,最近一次的宗门大会在五十九年前,看来这至少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原来这个梅野石在当时只是一个名子,真正的那个人还本没出生,连他的老子年纪都还小。我有点疑惑了,写字条的这个人后来有没有孙子?如果有的话,究竟叫不叫梅野石?所有的象牙板中惟独这一块象牙板中的“梅”字没有涂上朱砂,难道梅氏家族当代已无后人?否则这里怎么会没有人?

  看见这张字条我又想起了我的名子“石野”我曾经问过我⽗⺟我为什么要叫石野?⽗⺟告诉我这个名子不是他们起的,按照当地的风俗,小孩出生后一般会找村中年纪最大的长者给起个名子,求福添寿的意思,也就是讨个吉利。我的名子是金爷爷起的。

  桌子上除了这些象牙板之外只有一个像烛台一样的东西,这烛台‮端顶‬没有蜡烛,也没有揷蜡烛的长针,只有一个半球形的浅槽,上面放着个非石非⽟的小圆球。这个圆球有⿇核大小,我拿在手里看了看,没看出来这是什么东西。这圆球放在烛台上,难道是传说中的夜明珠吗?它怎么不发光?不对,夜明珠应该夜里才发光,等天黑了再看看吧。

  屋里没有其它的发现,我走出屋外来到屋后。屋后是一片小树林,林中树木的排列似乎很有规律,是一种我不认识的阵势。在树林的中间还有一道泉眼,泉眼附近汇聚成一个小小的⽔潭。⽔潭清澈见底,泉眼将将流満一潭泉⽔,并不外溢。我站在潭边向四周看,发现一棵树的枝叶之间露出几个红点。仔细观瞧,突然恍然大悟…我知道咻咻给我的朱果从哪里来的了。

  这一小片树林中种的都是同一种树,居然都是朱果树!我数了一下,不多不少正好六十棵。朱果树六十年一结果,每次最多只结十二枚,每月成一枚。朱果成后挂枝一年,如果无人采摘将落地化为尘土。这些都是紫英姐曾经告诉我的。

  看来这梅氏家族建造菁芜洞天,真有夺天地造化之功!这六十棵朱果树,有一棵已经挂果成,有几棵正生长着青⻩不等的未成果实,还有两棵开着纯⽩中带着金红丝线纹路的十二瓣花朵,有几棵含苞未放。看来是每一年都有一棵朱果树结果,每个月这里都有一枚朱果成

  那棵挂红果的树上,有五枚朱果已经红透,算算⽇子,咻咻最后一次给我朱果正好是五个月前。看见朱果我想到了三件事:首先是咻咻经常来这里,朱果是从这里叼回去的,我一直以为它采朱果的地方很远,没想到就在龙首塔下。其次是梅氏家族如今恐怕已无人在此,否则也不会放着这么珍贵的朱果无人看管,让咻咻都给叼走了。

  还有,那就是上次风君子跟踪咻咻,回到教室之后的样子很狼狈,鞋和角上都有河泥,甚至头发上还粘着⽔草叶子。我当时在心中暗笑他被咻咻耍了。现在回想起来,风君子一定是跟到了河边。看来他当时是找对地方了,但那时句⽔河的⽔没有退下去,他手中也没有青冥镜,所以没有找到这菁芜洞天。想到这里我又有一个疑惑,如果我没有青冥镜,或者我有青冥镜但没有修为法力,我也不可能发现这里,也不可能进来。那咻咻是怎么进来的?难道天生瑞兽确实与人不同?

  菁芜洞天在龙首塔下的山中,不算小,也不算大,我基本上已经把所有的地方都看完了。从朱果林中走回到那片空地的‮央中‬,这里还有一件我唯一没有研究的东西,那是一个整块青石雕成是石台。这石台四周有十二面,雕刻着十二生肖的图腾和我看不懂的铭文,石台下稍宽上稍窄有一米多方圆,齐的⾼度。‮端顶‬是平的,上面有一个浅浅的圆形痕迹,这痕迹比台面稍稍凹下去一块。

  看见这个圆形凹痕我笑了,我知道我手中的青冥镜是从哪来的了!我是在状元桥的桥下池泥中拣到的青冥镜,也是在那里第一次碰到的咻咻。咻咻既然能把这里的朱果偷出去,一样能把这石台上的青冥镜叼到状元桥下。青冥镜本来是放在这个石台凹槽当中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让咻咻给叼走了,而我碰巧在状元桥下拣到了它。

  我把青冥镜镜面朝下放⼊到石槽中,大小形状吻合的一丝不差。我放好青冥镜刚一松手,整个菁芜洞天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只见四周与天空刹那间云开雾散,我站在句⽔河边的旷野之中!远处仍然是河滩与原野,似乎这菁芜洞天与周边的一切并无阻隔。这是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我站在龙首山山腹內,这座山消失了!或者说变得透明看不见了!异相不止于此,只见青冥镜的背面发出一道圆形的七彩光柱直天空,这光柱向上发散越来越耝,到‮端顶‬正好是龙首塔的塔基大小。

  抬头一看,龙首塔悬空而立。青冥镜所在的这座石台远远的正对着龙首塔的塔基下方,看上去就像是这道光柱从空中托住了龙首塔!(徐公子注:写到这里多说两句。塔也译作浮屠,是佛教建筑,传⼊中土又多有变化。塔最早是⾼僧埋骨之处,最多见的是舍利塔,后来又有蔵经塔。我要说的是,中原境內凡是⾼大的多层古塔,塔基下必有地宮。地宮中的物品大多属于瑰宝。也许就在你们家乡的某个地方,有一座不起眼的古塔,可能仅仅是个最低级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塔基下的地宮中,非常有可能就埋蔵着国宝级的文物。我在看见不少关于考古和盗墓的小说,却没有人提到这一点。)

  我现在等于站在句⽔河畔的一片⾼地上,这片⾼地一面生长的是斑竹林,另一面是稀疏的朱果林,当中有个石台,石台四周有四间竹林精舍。眼光穿过朱果林,可以看得很远,甚至能够看到我们学校南门外的状元桥。远处的公路上不时有行人和车辆经过,然而奇怪的是,似乎没人发现龙首塔下的山突然没了,一七彩道光柱托着一座塔悬在空中。

  看着看着我突然明⽩了,这正是菁芜洞天的奇异之处。在洞天之內,看不见这座山,有了青冥镜放⼊石台,里面的人可以看见外面的一切。但外面看不见里面,从外面看龙首塔,山还是山。

  这真是个好地方!是修行人的洞天福地,比状元桥的那个桥洞要強多了。我最近一直在犯愁,想找一个修行的地方,状元桥的桥洞虽然适合打坐,但却没有办法练习御器。那个地方青冥镜本飞舞不开,光芒闪也容易被人发现。我并没有打算把这个菁芜洞天据为己有,但看情形现在这里已经是无主之地,就算我暂时向梅氏家族借用一下。大不了等正主出现了,我再还给人家就是了。我守他们梅家的规矩,不再怈露给别人知道,应该可以了吧?

  看象牙板上的名册,这里的最后一位主人应该是梅野石,不知道世间有没有这位梅野石。既然我也有个名子叫梅野石,那就暂用其地吧。此时我已有了决定,将这菁芜洞天作为我今后的修行试炼之地。

  此时天⾊已经渐渐暗了下来,抬头可见龙首塔悬于漫天星斗之间。反正下午课已经没上了,晚自习也就不去了吧。我还没忘了我是来⼲什么的,我是来找咻咻的,咻咻很可能在这个地方出没,我就等它一晚上。看见天黑,我想到了屋子里的那个烛台。烛台上的石珠亮了没有?我去看看。

  石珠仍静静的待在烛台之上,没有任何变化。我看着这枚珠子,心里总感觉奇怪。这里既然是梅氏家族世代的洞天福地,里面的东西肯定都不普通。这石珠莫非是修行人的法器?

  我以御器之法感应石珠,果然能与我的⾝心相合一体,还真是一件法器!我以神识催动石珠,石珠中突然四散发出柔和的⽩⾊光芒。这光芒并不耀眼,却照亮了整个竹屋。世间修行人的法器真是千奇万妙,这一件真是夜明珠。也不知道炼制的那位前辈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这东西拿回去,可比台灯好用多了,只可惜不是修行人用不了。

  我的眼睛不怕黑暗,用不着,当下收了法术。闲来无事,在地上拿起一个蒲团,出门走到最左边的那间竹舍中。将蒲团放在竹塌上,盘腿坐下。既然有此洞天,我就暂且在此打坐修行。

  我本来只是想小坐片刻,让自己的心神‮定安‬下来,同时也等一等咻咻看它会不会出现。但我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现在‮坐静‬的这个地方。此地叫菁芜洞天,是芜城梅氏历代宗主修行之所,据说也是芜城九百里山川地脉汇聚的“风⽔眼”我当时不知道,在此修行可能祸福难料。

  从好处上讲,此处天地灵气之盛,实在是我平生未遇。从坏处上来讲,此处洞天对于人的定境和心要求非常⾼。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一个‮望渴‬发财的究光蛋突然发现一座金山,可能会手舞⾜蹈如痴如狂,但是一个已经富有四海的人,可能只会轻轻一笑。

  我定坐于此修炼还转心法,只觉得元气不已,元神也特别清明。这里需要回头再介绍一下关于还转的心法:还转的心法有两套,一套是在⽇常一言一行中,讲究行走坐卧境界不失,另一套在打坐行功时…

  元神元气相抱为灵丹。灵丹走到什么位置,没有意念引导,而是“我”就在这个位置。这门功夫中最困难的地方叫“上天梯”讲究的是灵丹自脊柱节节而上,升到颅內泥丸宮中,让纯净的神识回到它的发源之地。这是后天反先天的过程,也是修炼丹道的人追求“长生”最重要的步骤。

  “上天梯”完成之后,就算进⼊到还转的境界。但是丹道不能一步登天,‮坐静‬行功需要“还转”多次,因此丹书上多用“金丹九转”来形容。简而言之,这门功夫最重要的火候是两个字…退神。然而此时我却觉得识神虽退而不安,元神虽现而不静,心中自有无边喜乐,暖意融融不可自抑,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几乎就要从全⾝流溢出来。

  虽然很舒服,但我知道这不是什么好现象,定坐中七情之一过于強烈都不是好兆头。此时灵丹运转清盈畅快了许多,一点也没有“上天梯”的深沉厚重,看似修为精进了不少,却潜伏着躁动之意。我突生警觉,调摄心神进⼊了一种更深的定境中,将这种喜乐畅忘去。

  忘记了此时元气充沛,也不管此时元神轻盈,只是老老实实反复洗练,九上天梯。此时我已经忘了我究竟要达到什么境界为止,然后突然的,梯子没了!

  什么叫梯子没了?就是天梯也不升,灵丹也不转,我出了还转的境界。这一切都在刹那间发生的,在此之前我毫无预感,在此之后豁然开朗。自古丹书难懂,你要我写成现代文字我也写不出来。我觉得这种体会还是佛经上讲的明⽩,佛家用了一个词,分别是“善护念”与“到地步”善护念可以用来形容还转,到地步可以用来形容金汤。当然佛法与丹道本不同,我只是用这两个词用来形容境界的变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