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杨戬(上)
⾼強此次回京,虽然是御笔钦点,但并没有算在正式的员官调动表中,因此码头上也没有多少人前来接。
但还是有人来接了,船刚一靠岸,石秀便抢上前来,満面笑容:“恭喜衙內,行将⾼升!”
他如此殷勤,有一多半倒和最近⾼強对他的责难有关。当⽇大名府一役,燕青三番五次要求石秀提供关于卢俊义的准确报情,石秀却马虎大意,随便捏造了一条讯息就派人送了过去,结果卢俊义的马贼大队忽然出现,打了⾼強一个措手不及,若不是少年游侠李孝忠临阵指挥得法,⾼強帐下又是精兵強将,这一场遭遇战恐怕要死伤不少。
原先⾼強指派石秀去整合各地市井人员,并没有指望他能弄出个克格或者FBI来,在这种通和通讯手段还都比较落后的朝代,就算有什么报情组织,也绝不可能象武侠小说中那种能随手把某个人每天早餐吃了几个包子,又吐了半拉之类的资料都弄到手。他的主要目的,只是希望能利用现有军队和市井中的无业人员,能拧出一股有效的力量来,在大宋工商业刚刚开始蓬发展的时候,他深深知道这样的自由劳动力是多么的难得。事实也证明,在各地的粮食收购,商品转运,地方实际状况摸底以及报情传递上,石秀手下的人力,加上大通钱庄的物力,发生了令人可喜的化学效应。
但是,对于报情工作不报太大的期望,并不意味着⾼強可以允许部下在报情上出现捏造这样的大巨错误!说⽩了,⼲不了不是你的错,⼲不了就蒙我,那是绝对不行的,更不用说,石秀这次完全是想当然耳。
若不是考虑到石秀本心并非有什么恶意,只是在报情人员的专业素养方面还处于比较业余的层次。⾼強早就把他给一到底了。饶是如此,这事也给⾼強敲响了一个警钟,随着自己的地位⽇渐走⾼,脚下地基也必须夯的越结实越好,尤其是像石秀和燕青。他们手上抓着的都可以说是自己的王牌,不容半点闪失。
有鉴于此,⾼強在飞虎峪一战结束后,便下定决心要趁此机会,好好地“关心”一下石秀这一块。是以,从石秀跟随关胜大队赶到飞虎峪的那一刻起,⾼強就没有给石秀半点好脸⾊看,一直是不不,不哼不哈。对于他在大名府成功击垮晁盖和张青一伙之功,也只字不提。
对于⾼強地责难,石秀倒没什么别的想法。他这几年是混的好了,头脑可还保持着一向的清醒,现在手上这块市井势力,说⽩了都是建筑在大宋遍布各地的噤军和厢军官兵之上的,那些车船店脚牙的三教九流人员,若是离了有组织暴力约束。那还不是一盘散沙?石秀对于⾼強,确切地说,对于这个有个三衙太尉老爹的⾼衙內,那就是如来佛手里的孙悟空,再怎样也翻不出天去。
另一方面来说,石秀却也不是什么利熏心的人物,当⽇在河北一见⾼強,立时从一个江湖浪子,摇⾝成为军中新锐将领,同时更在江湖中呼风唤雨。对于⾼強的知遇之恩,他是一百个铭记在心。此番又是他犯错在先,拼命三郞是光明磊落的汉子,只想着要将功折罪,可没有怨隙之心。…若换了是陆谦,可就另外一说了。当然,⾼強也绝对不会考虑把这么要害的口子到陆谦手中。
⾼強看看石秀,见他垂着手,抬着头,也不怎么谄媚,也不怎么沮丧,也不怎么桀骜,只是没有往⽇在一起的那种随,眉宇间隐隐带着江湖儿女一向的傲气。看着倒顺眼。这样的精神状态,正是他要地效果。很可靠,很男人。
既然达到目的,也就不必再继续晾着他了:“三郞辛苦了,同车回府!”
石秀一怔,看了看⾼強的眼睛,却见后者浑不在意,心中不由一喜,忙了,大声道:“得令!衙內请先登车!”那马车只一排座位,勉強能坐三人,余众便牵马跟在后面。
⾼強挠了挠耳朵,便上车坐定。这一坐上去,就觉得有异,透着平稳舒服,马车上下颠簸时,少了以往那种硌愣劲。
“这就是小乙新弄出来的马车?”
石秀坐在⾼強左手,拍了拍车厢壁:“正是!衙內,小乙造了这车出来,本是要送到青州去的,我晓得衙內要进京之后,就命人送到汴梁来了。据小乙说,这车与众不同之处,一是用了西域传来的技术,整个车厢底都是用铁弓吊起来,不似其余车辆直接架在车轴上,二是用了舂秋时的安车技法,前后装了两车轴,四只轮子,大路上走的平稳,三是用青铜铸造车轴,铁作了轴套,再用牛脂润滑,马儿拉起来格外的省力。”
⾼強听了大为満意。在现代看穿越小说时,很多人都回到古代去搞四轮马车,当时⾼強也以为是个好创意,但自己穿越之后,就发觉这玩意对于古人来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所谓的前轮转向,其实在舂秋时代就已经实现了,古人不大搞四轮马车,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在没有弹簧避震系统之前,四轮马车本就无法很好地适应当时简陋的道路条件,就好比九十年代的国中,你买辆法拉利也没法开上街!其次呢,就是拉车的马匹不易养活,在这个农耕为主的家国,养一匹马大概就和现代人养一辆车是一个概念了,豪商大官用来摆谱还行,普及使用就谈不上。而要用来摆谱的话,却是轿子的谱摆的更加地道,一旦形成了风气,坐马车的人就更少了。
而燕青所督造的这辆马车,在使用了金属车轴之后,使得车厢的悬吊成为可能,虽然没有弹簧,但用生铁和铁几重锻造出的铁弓,也部分实现了避震效果;汴梁的道路都用青石铺设,马车走在上面也还平稳。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