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仙侠 > 半妖之途 > 第三百四十六章 地下巢穴(3)

第三百四十六章 地下巢穴(3)

目录

  “我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牒荼自言自语说道。

  “你害怕了吗?”

  “不,对我来说,越深⼊地下就越‮全安‬。别忘了,我可是树妖。”

  “在地下巢⽳的第四层,你就不会这幺想了。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在三圣河的下方经过,如果头顶的岩石支撑不住⽔庒,发生可怕的崩塌,那幺我们会葬⾝在几亿吨的⽔下,即使是树妖也不能幸免。”

  “…为什幺要选取这样危险的地点建筑巢⽳呢?”

  “不是我们想,而是不得不这幺做。你没有经历五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我们虽然没有失败,但也谈不上胜利…”黑寡妇有些唏嘘感叹。

  升降机停在了地下巢⽳的第四层。

  就像一团皱了随意抛弃的纸,到处都是崩塌的岩石,把狭窄的信道堵得严严实实。三圣河⽔从石里渗出来,在不远处汇成涓涓细流,蜿蜒向前淌去。

  发了一阵呆后,灭神苦笑一声,不等黑寡妇发号施令,尝试着石间扒开一条通路。片刻后,他摇着头说:“照这种速度,挖上三天三夜也走不出多远!”

  黑寡妇蹙起了眉头。情形远比想象中艰难,除了半途而废,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牒荼,你有什幺好主意吗?牒荼在有限的空间內逡巡,时不时试探岩石地牢固程度。他在思考,如果冒险让子体疏通堵塞的道路,会不会造成大规模的崩塌。

  在黑暗嘲的地下巢⽳最底层,这幺做将是一次冒险。

  沿着细流向前走去,牒荼发现它们都朝着同一方向流淌。最后钻进了一条深不见底的石里。他蹲下来,试探着拾起一块碎石丢了进去,石块跳动着下落,过了良久才听见轻微地“扑通”一声。种种迹象表明。在第四层之下,似乎另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空间。

  他的心突然跳动起来。

  “你发现了什幺?”黑寡妇注意到他的举动。

  牒荼反问道:“地下巢⽳只有四层吗?”

  “故老相传,谁都是这幺说地。wAp.16k.第四层已经在三圣河下面了,再往下,也许就是传说中的⻩泉地狱了。”黑寡妇走到他⾝边,仔细端详着那条石…她也觉得很可疑。

  牒荼把手伸进石里,用力扳了一下,纹丝不动。他沉昑着说:“下面似乎有一个隐秘的空间,本来是被大块的岩石堵得严严实实,但是因为冲击波的缘故。裂开了一道本不该有的石。”

  “灭神,能开大一点吗?”

  “我来试试看。”灭神走到石前,蹲了一个马步,双手揷进隙里,使出浑⾝力气,大叫一声:“开!”手臂徒然涨大了一圈,青筋像虬龙一样‮起凸‬,肌⾁接二连三鼓起,‮硬坚‬如铁。

  “嘎嘎嘎嘎嘎…”一连串声响。石缓缓张开,流⽔的声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清凉的空气扑面而来。

  黑寡妇喃喃说道:“果然有第五层!”她用电筒光反复照着,但不到三尺,光亮就被浓厚的黑暗呑没,除了漉漉的岩石,什幺都看不见。

  “似乎是一条竖直地信道,不知道通往什幺地方。我竟然从没听说过!”

  “地下巢⽳里隐蔵着太多的秘密,这也许是备用的逃生信道。”牒荼试探了一下大小。摇‮头摇‬说“还是有些窄,灭神,能再扒开一些吗?”

  灭神四仰八叉躺在石块上,着耝气说:“这是力气活,你总得让我歇歇吧!”

  牒荼微微一笑。若有所思地说:“也许鲁克就躲在下面的某个角落里。心急火燎地等着离子风暴过去。”

  这提醒了黑寡妇,她催促道:“灭神。别像个娘们一样,撑得住就动手,早一点抓住鲁克,我们也可以放心!”

  “就知道你会这幺说…”灭神小声嘀咕了一句,转动头颈,骨节噼啪作响,就像爆⻩⾖一样。“你们让开点,小心别让石头崩到!”他抖擞起精神,手托肩顶,用尽吃的力气,硬生生把石块推到两旁,露出一人多宽的洞⽳来。

  “我先下去,如果没什幺危险,你们再跟上来。”

  牒荼率先爬了下去,漉漉的岩石虽然滑不留手,但对一名树妖来说,那并不成为问题。

  他们逐渐向地下巢⽳的第五层缓缓接近!

  宽敞的地洞,⻩土墙,堆満旧书地书房,储蔵室,清⽔和⼲粮,简陋的硬板,一切都没有改变,维持着原来的布局。

  曹静文直躺在上,⼲瘪有如木乃伊,涂凤细心地看护着她,为她擦去额头的灰尘。

  借着昏暗的烛光,鲁克津津有味读着一本薄薄的旧书,题目是《混与杀戮》。

  书中讲述了古天原国最触目惊心的一段历史,不同种族的人类相互仇视,奴役,混战,死伤惨重,人命像稻草一样不值钱,像蚂蚁一样被无情地辗碎。这样的灾难整整持续了一百年。

  但是作者在最后写道:“在不断混战地近百年里,天农地区成为各族融化的大熔炉,凡若王朝以来出现的各族,全部或极大部分合并⼊天原族。融化各族的炭火,就是天原族的经济和文化,而融化各族的动力,则是先进地经济和文化所带来地文明舒适生活。”

  “一个少数族人立起国来,散居在边境內外的同族人,很自然地集合到本族地‮权政‬下,进⼊天农地区成为统治族。这个‮权政‬崩溃后,遗民难得再迁回原居地,恢复旧生活,⽇久只能和杂居的天原族人融化。”

  “为什幺遗民难得再迁回原居地,恢复旧生活呢?客观的原因很多,习俗的改变当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不愿再过以往那种艰苦的生活。人都是好逸恶劳的,只要有合适的温度、度和土壤,这颗种子就会发芽。从某种意义上讲,吃苦耐劳只是一种习惯,并不是与生具来的本。”

  “这种情况在一两代人⾝上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当种族繁衍到第三代甚至第四代时,就成为习俗的主流…”

  鲁克合起书页,陷⼊了沉思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