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士子风流 > 第四百八十三章:我即是圣

第四百八十三章:我即是圣

目录

  徐阶愕然了一下,一时不知徐谦到底什么意思。

  徐谦吁了口气,又问道:“请问,大禹、神农是清亦或者是浊,还是下九呢?”

  徐阶忍不住道:“这是圣贤。”

  徐谦微微一笑道:“是吗?大禹可读过孔孟之道吗?神农治的又是什么经典?”

  徐阶道:“这是先古圣贤,自然不曾读过孔孟,更别提是治经典了。”

  徐谦不由好奇的样子,眼睛直勾勾地打量着徐阶,道:“既然如此,他们为何是圣贤?大禹治水,神农尝的是百草,又何德何能堪为圣贤?他们并未读什么书,更别提是治什么经典了,这样的人能成圣贤,岂不是怪哉?”

  徐阶道:“古之圣贤悬壶济世,拯救苍生于水火,便是不治经典不去读书,亦可成圣。”

  徐谦笑了,直勾勾地看着他,道:“这便是了,这就是我给你的回答,你有你的圣,可是我有我的圣,我不想去理解的道,可是我也有自己的道,你的道在于心,而我的道却不在于心,而在于物,你是唯心,我是唯物,古代的圣贤是我的榜样,我要做的,你理解不了,那么索就不必理解,至于什么清、浊、下九,本官无所谓,也不在乎你怎么看,因为我要做的事,你们永远不会理解,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徐阶不由苦笑,这个家伙居然还真有点认真劲儿,竟是有几分孩子气。似乎也有那种坚持己见的大儒们应有的固执,可是再联想这厮平时的作为。怎么瞧都不觉得此人是个顽固的人。他只得道:“罢罢罢,此次下官前来并非是与大人讨教王学、杂学的优劣。下官来此是受人所托,请大人不吝笔墨写一封文章。”

  徐谦不由讶异地道:“文章?什么文章?”

  徐阶道:“随便什么文章,自然是刊载于明报。”

  话说到这份上,徐谦算是明白了,王学现在不得不捂盖子,让自己写文章无非是遮羞罢了,其实此事,他也理解,相对于理学。徐谦对王学还是抱有一丝好感的,毕竟明报的昌盛,其实也离不开王学的发展,天下的事浩浩,你既然阻止不了这种,随波逐一下又如何?

  江南的舆论,他多少也知道一些,如今人家求上了门,自然不能拒绝。徐谦点点头道:“这个好说,你明来,我将文章给你。”

  二人约定之后,徐谦倒也信守承诺。手书了一篇文章,虽然未提及王学,却大大肯定了王学门徒。又说天下学说顺运而生,诸君今创举。必定万世芳。

  这种口号的言辞显然是江南王学门徒最需要的,至于旧学这边。徐谦倒也不怕,这些人只求自己不编王学就已阿弥陀佛了,难道自己发表一下也不成?自己毕竟只是给人抬轿的,旧学的大敌暂时不会是自己。

  徐阶看过之后很是满意,忙道:“有大人这篇文章就足够了,大人,年关将至,天津卫那边还有许多事要处置,告辞。”

  徐谦却是拉住他,道:“天津卫制造局如何了?本官近来被翰林的琐事烦恼,因此倒是忽视了那儿,天津卫还好吧?”

  徐阶此时也不急着走了,道:“天津卫制造局那边倒是还好,近来已经开始生产了,眼下主要生产农具,附近的几个铁窑也已经开工,因而北塘那地方真正热闹起来,如今北塘一地已是聚众十七八万人,人头攒动,实在让人咋舌,现在天津卫的许多人都往那边去,据说山西、山东等地,亦有大量民涌入,连带着天津卫也是热闹了不少。”

  徐阶说到这里,对这制造局倒是显得有几分兴趣和好感,毕竟自从有了制造局,治下的民确实绝迹了,虽然那边的工坊未必肯来这里招募工匠和学徒,可是由于大量人力去了北塘,使得附近的士绅人力开始吃紧,固然士绅拥有土地,可是一旦人力资源紧俏,对于他们来说,就不再可能像从前那般,对佃户挑三拣四,也不可能让下头的佃农三餐不继,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天津卫本来是个卫城,虽然因为是漕船的中转站,可毕竟军事意义更多一些,可是现如今不同了,他预计今年的钱粮由于制造局的出现可以足足增加一倍,这就意味着,今年天津卫境内不会有任何民,粮赋亦可暴增,这是实打实的政绩,实打实的功劳。官府有了银子之后,还可以修一修学堂,再修葺一下年久失修的河堤和道路,又是大功一件。

  要知道寻常的地方官府,无论是良赋、学堂、河堤、民里的任何一件,只要能做好,都算是政绩优异了,毕竟大明朝是小政府,朝廷除了给几个官员发工资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拨款,差役都属于临时工兴致,所谓修学靠求,修河堤也是靠求,至于征税之类,更是得看人眼色。因为无论是任何政务,都和士绅们息息相关,士绅们愿意捐纳,又或者肯为你出力,倒还能有些政绩,可要是不小心士绅们看你不顺眼,那么你就惨了,县里的任何事几乎都做不了,不但如此,便是底下的差役,往往都和本地的士绅一伙,说白了,只要人家愿意,让你变成泥菩萨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就导致地方上的官员上任之后要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和本地的士绅打成一片,在乡间,士绅随便打死几个佃户,一般都不算什么大事,往往都是亦民不举官不究的方式遮掩过去,朱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绝不是玩笑。

  而现在的天津卫模式却是完全不同了,天津卫本就不是士绅遍地的地方,这里的农业并不发达,而由于制造局的出现使得官府突然发觉其实要做事未必就非得依靠士绅,想要政绩,显然也不必看人脸色,因为在这里,一个新兴的阶层正在取代以往的士绅阶级,这个阶级似乎能量更大,能给本地解决很多问题。

  徐阶还是很庆幸的,他绝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每个人都有理想,现在,似乎这个理想离自己并不遥远,虽然在这理想的背后散发着股铜臭,可是一旦各种政绩大白天下的时候,想来他这种新的模式,或许会成为天下人的焦点。

  不管怎么说,身为地方官,他并没有什么担心,和徐谦讲述了一些天津卫的变化之后,徐阶心满意足地告辞而去。

  而徐谦似乎也从中看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政绩。

  如果推广某种模式能够让官员的政绩得来轻而易举,又会有多少人抗拒呢?

  这是一个似乎很简单的问题,正如商贾们挡不住金钱惑一样,同样道理,官吏也挡不住政绩的惑。

  只是这些事,暂时多想也是无益,眼下又是一年年关将到,再过几,各衙门也都要消停下来,成功进入空转的状态,这即是所谓政府关门,若是遇有诉讼、拨款、捕盗之类的事,爱谁管谁去管去,虽说太祖皇帝这大包工头亦一副万恶资本家的面目制定了官员最严苛的休假时间,便是过年,也休息不了几天,可毕竟现在不是太祖皇帝的时候,后世的皇帝往往会体恤大臣,接近年关的时候就会放出恩旨,让官员好好休息半个月。

  虽然官吏们都放假了,不过皇家学堂却没有放假,这是徐谦的规矩,进了我的门,生是我的人,死了还是我的人,想走?这却是难了。虽然允许告假一天时间回家团聚,可是过年期间依旧练。

  所以现在徐谦的心思更多地放在皇家学堂的上头,反正翰林院都要关门了,徐谦打算大年三十的时候也去皇家学堂,和皇家校尉们一起吃顿年夜饭,这事儿也得好好琢磨琢磨。

  依旧坐在右玉堂里发愣,这时有差役道:“大人,宫里有旨意,陛下召大人入宫觐见。”

  徐谦倒是不觉得意外,快过年了嘛,皇上肯定要召唤一次,这已经成了嘉靖和徐谦之间的约定,他立即站起来道:“传旨的公公是怎么说的?”

  差役道:“公公似乎有些着急,在外头急得团团转,说是要尽快成行。”

  徐谦一下子皱眉,没道理,假若只是寻常的觐见,哪里需要这般心急火燎?莫非陛下那里又发生了什么事?

  想到这里,徐谦倒也不敢耽搁,急急忙忙地随着传旨的公公到了午门,下了轿来,面恰好几个官员出来,众人见了他,干笑着打了个招呼,却摆出了十足的敬而远之的态度,徐谦也懒得理会,对这几个官员,他有些印象,似乎是吏部还是礼部的官员,不晓得这时候他们入宫做什么。

  ……

  第三章送到,求月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