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六百八十一章 魔术师(上)

六百八十一章 魔术师(上)

目录

  “郑相公,要三思,”周沆急切地说道。

  郑朗军事才能肯定在自己这些文臣之上,但趾最终是一个国家,甚至能动用十几万兵士入侵,与宋朝相碰,可能会是夜郎。但那是宋朝,这是两广,朝廷有军队不代表着两广有多少军队。

  再说眼下的情形,也不适应发起国与国的战争。

  “周转运,我心中有数,”郑朗拍了拍周沆的肩膀。如今两个有许多官员能拿得出手,吏政能力最好的非是曾担任御史中丞的杨察,而是程师孟,其次还不是杨察与余靖,而是田瑜,抛开学问不谈,余者,杨察、蔡、余靖、周沆、元绦、鲍轲、魏瓘都能说是好的官员,但实际与程师孟、田瑜略有那么一点差距。

  这两人是用了心的。

  将心投入治理地方,而不仅是才华。

  但周沆跟自己一路而行,无论德或者对军事,对吏治,皆开始产生升华。

  这让郑朗感到很欣喜,自己在两广时间终不会长久,有可能一年,有可能两年,顶多两年罢了。这一摊子事并没有结束,至少在这五年之内,必须良吏来完善,来稳定。

  那么两广未来的走向,也许成为花,成为锦。否则就会成为宋朝一个最大的烂尾工程。

  随着又看着情报,趾北上的兵士不多,仅是三四千人。

  他们也在观看,即便决定入侵。不敢国与国的发起战争,依然与以前那样,借着蛮部的旗号,严重侵害岭南各地区。但这次想要入侵,规模必胜于以前,故还在迟疑当中。

  郑朗随即下了一道命令,让种谔率四千兵士前来邕州坐镇。

  仅此足矣。

  邕州还有兵士。再加上土兵,趾想要大获而归,必须派两万人以上的军队。那就成了豪赌。能不能赌,趾必会产生争议,即便还是继续入侵。也要进行更仔细的准备,最少能拖上一年时间。

  自己就可以从容准备了,战可以,必须让对方跟着自己的节奏走,才能占据主动。否则,跟着对方的节奏走,自己会很被动。

  周沆还有点担心。

  郑朗说道:“周转运,勿用担扰,明面我们只有九千兵士,实际不止。张岊八千兵士就在荆湖南路,若爆发战争,最少能调六千兵士过来。土兵虽弱,可一万多土兵随狄青西上,经过诸多血战。又经过狄将军调曱教,这些土兵再也不是以前那种杂乱无章的土兵。趾兵士虽然多经厮杀,战争经验丰富,不过他们缺少军纪,武器装备更不及我军。就是用这些土兵组织的军队,也略略胜过趾的军队。克除牺牲的。与受伤的兵士,此次平安回来的土兵达到八千余人。两万多强大的兵士,还用担心?”

  最妙的是狄青西上的收获。

  接连攻破大理三个府城,未得到多少铜钱,但得到许多金银珠宝玉石象牙之类贵重的物资。经郑朗上奏后,朝廷同意将这些贵重物资便卖,用于奖励将士,抚恤烈士家属。正好许多商人涌曱入两广,迅速将这些物资吃下。让两广得到近百万缗钱。这些钱财再次化为铜钱、银子与布帛派发下去。很厚的一次赏赐与抚恤,由是将士心鼓舞,而牺牲兵士家属虽悲伤然不怨。若再发起战争,兵士会认为继续有收获,踊跃参加。

  实际不止这么多收入,有部分让将士装入包了,在所难免的。狄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郑朗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听报纸上说的宋朝军队前去大理,秋毫无犯,前世是哄人的舆论,这一世还是哄人的舆论。宋军去大理未做下多少恶劣的杀戳,已算是仁慈的战争。

  或者若不是郑朗考虑到不想大理与宋朝关系恶化,下令让狄青再放手狠一点,大肆搜掠大户豪强,收入会更多,甚至会多上三四倍。毕竟是三个府城,还有一个是大理第二大城市。

  适可而止,若为了这些钱制做得太过份的话,大理也要给百姓一个待,两国再无挽回余地。

  郑朗藐视趾,国家小,若是西夏与契丹,郑朗万万不可这么轻视。派出大批斥候,潜入趾,小的举动无法察觉,大的军队部署还是能知道一点。料敌于机先。

  命令下达了,郑朗就没有再为趾分多少心思,继续察看钦州。

  广南西路比广南东路情况要复杂,老百姓几乎九成是蛮人,地形也更复杂。

  在广南西路的规划中,水利工程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便是灵渠,不能小视古人的,灵渠选择很巧妙,象龙川与安远水、翁水与桃水、耒水与水武溪、沲水与光水,两者距离皆不是很远,可上游水源不足,就不支持一条河渠的灌溉与航行任务。

  灵渠在宋朝也维修过,因为两广不重视,投入的人力与物力不多,效果也不大。郑朗有两个打算,一个复引他处水源,扩大灵渠水量,不过似乎难以办倒,还有一个办法,延长灵渠长度,使之字渠变得扁平。那么灌溉的地区更多,陡度下降,也可以减少陡门,利于船只航行。第二个办法,就是加固灵渠堤岸,挖深挖阔,不变动它的长度,继续顺着老渠修建,如此,必须增加陡门,控制灵渠陡度,船只还是能航行,甚至扩建后船只通航的吨位随之增加,可一个个陡门等候,航行速度会变得很慢,成本也随之提高,但修建难度与成本下降。

  两个办法只能选一个,郑朗还没有考虑好,南下时,仔细看过灵渠,几乎全是土堤,这肯定不行的。

  第二个便是明朝的相思埭。在桂州的南部,一条长达三十几里路的运河。将漓江与柳江相通,利于水运,更利于数州开发,商业来往,以及水利灌溉。这条运河开通,整个广南西路北面全部盘活,若再与灵渠联系。就会与荆湖南路,甚至中原联为一体。

  第三便是陂塘,与广南东路高低分明不同。广南西路大多数大小山峰与丘陵遍布,山与山之间往往形成许从盆地与河谷,只要在两山之间筑堤。就能形成一个个陂塘,有的陂塘面积还很大,例明清时朔神陂可灌田千余顷,河池蒋村陂可灌田千顷,平乐壕陂、陇陂可灌田千余顷,宣化铜鼓陂可灌田一千六百顷,也有一些小陂仅能灌田几顷,类似大大小小的陂塘,在广南西路可以达到近千处。

  但各自形式又不同,低洼处。常年比水位线还要低,纯是倚靠堤岸防水的类似江东圩,地势稍平,可可灌的,类似太湖两浙围。地势高,多引水的又成了广南东路与福建路的正宗陂坡。

  前景很可观,但必须要细致规划,否则会很

  第四便是堰坝,堰就是能蓄水与排水的水利工程,最有名气的便是都江堰。

  坝则仅是一道堤。起拦水作用的,如后来的葛州坝,三峡大坝,一是拦水,二是发电。

  但在广南西路郑朗推出一种水中坝。

  这个坝大多数时间在水面下,用在各条河的上源河溪处,在广南西路合适,其他地区就大不合适了,例如黄河,本来水量不足,一截,那会糟糕透顶。

  在广南西路不存在这个问题,水量乃是全国最高的地区。因此出现这种水中坝。

  直接在上游各溪设水中坝截,枯水时季,水中坝出曱水面,将溪水截住,不往下游淌,就可以将这些水引向岸边进行灌溉,一旦水量增加,会自己儿蔓出曱水中坝,向下曱淌,不会发生涝灾。这同样也是明朝出现的事物,徐霞客初来广西,听到河中有滚雷声,不解,跑来观看,然后惊叹水中坝的惊奇,刻意记载于游记里。

  可钦州不同,广南西路的主体是郁水与各大支流,如漓江、左右江,这些主干与各大支流四周多是平原河谷,缺少河的地区便成了丘陵地带。不过在南方几个小州又不同。

  钦州的钦江、廉州郁林州的晏水、容州化州的龙化水、化州的吴川水,皆是独立于郁水域之外。

  这些河量季节明显,雨季时河阔大,旱季时河狭小,河皆不是很长,下游又有大大小小的冲积平原。冲积平原的肥沃无用置疑,然治理起来颇为麻烦。想要治理,会出现各种水利形式,例如圩陂、围陂,坡陂,堰坝,车田,还有海堤,几乎集中了两广所有水利形式,有的还会相互错在一起。不但如此,因为河短,没有他容纳,台风到来,山洪暴发。

  现在蛮人倚山刀耕火种,危害不大,一旦开发冲积平原,山洪暴发危害会很大的。

  并且因为山洪暴发的次数多,带走大量泥沙,也不仅是人为破坏,河与地形也决定这一结果,导致北部湾地区多砂,有一个好处,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天然浴场,但坏处更多。海船航行不易,水利施工难度增加。

  方法还是有的,让海船往深处走一走,不要沿着海岸线航行,在深处再用铁锁下大铁锚,铁锁上系浮木,浮出海面,浮木上用红漆写上醒目的大字,标准航道方向,从北部湾开凿数条安全的航线。沿途多建设一些港口,规避台风。海船便可以平安抵达这里。

  这不是问题关健,关健还是开发当地,使当地人口增加,能产生商业价值,商业繁荣了,以后着手琼州也就容易了。若不是趾这个国家恶劣,甚至北部湾地区开发成功,对占城与趾的发展都会起到帮助作用。想要开发,必须找出来解决这种复杂小地形的方法。

  于是郑朗在钦州、郁林州、廉州、高州、化州、雷州、容州南部地区速度放慢,看得很细,甚至几次深入到生蛮人居住的地区。

  郑朗的这些奇思妙想,让两广官员赞叹不止。

  象水中坝,那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自古到今,就没有人想到呢。

  象北部湾的泥砂多,那么多海船往来,为什么没有人说出它与北部湾数州的河短促,台风多,导致山洪暴发次数多有关系呢?

  但京城,一个魔术师正在变一场伟大的魔术。

  梁适!

  两广开发,让朝堂事务同样增加,诸相未怎么变动,庞籍依然如郑朗一样,权领两府。余下的是西府略有些变化,王贻永以病求致仕,以高若讷代枢密使,王尧臣、孙沔与富弼为副使,东府仍是梁适、刘沆,不提庞籍,与高若讷相比,缺少的是资历,与富弼、王尧臣相比,梁适欠缺了德与名气。与刘沆相比,欠缺的是吏治之能。唯独能相比的,只有一个人,孙沔。

  当然,若按职位排,真的将庞籍挤下去,富弼、王尧臣、孙沔与刘沆绝对排在他后面,但别忘记了,前面还有一个人,高若讷。

  以一个参知政事,倒庞籍与高若讷两位大佬,这不能用难度形容,而是用不可能三个字作结论。况且后面还有好几个人,富弼差了?王尧臣差了?孙沔虽初为西府副相,那也是在南方立下大功回来的,刘沆的政绩让朝大臣口称赞。

  就是这样的一个格局,梁适却在做着首相梦。

  但这个关健,不是高若讷,而是庞籍,谁敢低估了庞太师的心机,那是连郑朗都忌惮的人物。

  高若讷先放在一边,于是梁适苦思冥想倒庞。

  然后就想到一个关健,狄青。

  只要将狄青扶上枢密使的位子,庞籍首相就塌下去一半。

  皇上听从他的建议,诏狄青回归,梁适喜出望外。

  一场宋仁宗时最大的争议开始,一场小人的伟大魔术传奇也将拉开帷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