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温体仁的困局
秀才回来的当晚,杨波在海景房与他秉烛夜谈…
秀才带回来的消息让杨波大为头疼,因为现在他一心想巴结抱耝腿的温体仁⽇子正不好过,而之前他以为温体仁把持朝政,一言而决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温体仁正在和周延儒斗得你死我活,而温体仁此刻的名声之臭,简直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杨波突然觉得,自己的一厢情愿简直就是个笑话。
“大人,几⽇前刑科给事中⻩绍杰上疏曰,自温体仁⼊阁以来,天灾**⽇⽇不断,温体仁乃大不祥之人,求罢之。陛下虽未轻信,但京师街头巷尾,处处传唱,民谣曰:崇祯皇帝遭瘟(温)了…!”
杨波哼了一声,泼脏⽔,扣帽子也算不得什么新鲜事,平⽇他自诩为重视宣传工作,善于发动群众斗争第一人,现在看到温体仁的遭遇他才知道,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古人也不是傻子!
多年办公室勾心斗角的经验让他觉得这件事的背景并不简单,遂问道:“既然是那给事中上疏,为何早在京师百姓之中就已传遍了?”
秀才公却不答,又说道:“远不止如此,京师更有许多民谣如:內阁翻成馆,乌归王巴篾片,总是遭瘟(温),以名氏籍贯为影,直指温体仁及其羽,內容污浊不堪(温体仁是浙江乌程今湖州籍),听说温体仁虽表面泰然自若,但回府后唉声叹气,应对无方…”
杨波背着手,无意识的转着圈子,他那少得可伶的历史知识告诉他,温体仁虽然荣幸的⼊了明史奷臣传,可死后追赠为太傅,谥号文忠,安宗帝朱由崧即位南京后,先削其谥号,后又恢复,史记书载与现实很矛盾…
不管怎么说,温体仁⾜⾜⼲了八年才下台,能够在生多疑,为人凉薄,换人如换⾐的崇祯內阁中⼲八年,还有谁有这个本事?照理说他应该是崇祯帝相当宠幸的大臣了,为什么秀才公嘴里说出来的却大不同?仿佛温体仁现在的地位岌岌可危一般?
“温体仁当上首辅了没有?”杨波问了一句。
“正与周延儒斗得你死我活呢。”秀才叹了口气,他这次去京师没有什么收获,唯一的收获就是听了无数的小道消息回来。
“原来如此”
杨波恍然大悟,政治斗争里面用各种手段来抹黑对手,这没什么出奇的,但是奇怪的是,周延儒又是个什么人物?居然能够纵京师百姓?用舆论战打得温体仁抬不起头来?
“秀才,给我说说周延儒这个人”杨波终于确定,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斗争。
“我能在这当朝的首辅之争中谋得什么好处?”安东卫石臼所一个小小的副千户非常狂妄的想…
秀才点了点头,他知道杨波肯定会问起周延儒的事情,一早就做好了功课,当下喝了口茶说道:“周延儒,崇祯二年十二月特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次年(崇祯三年)九月拜为首辅,四年二月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六月,温体仁亦⼊阁。周温二人原本联手斗倒了钱谦益,当朝首辅只有一个,温体仁野心,自是不肯居于人后,是以…”
“温体仁用什么借口攻讦周延儒?”杨波最关心这个
“温体仁上疏曰周延儒主试受贿、培植羽、通同作弊、卖官鬻爵,最关键的是--山东巡抚孙元化”秀才很简洁的说道
杨波点头,登州糜烂,温体仁有孙元化这把刀子不用才叫傻子。
“秀才,你觉得温体仁能不能斗倒周延儒?”杨波觉得头有些大,有种想参与又不知道从何着手的感觉。
秀才摇头摇:“那周延儒简在帝心,又岂是易于之辈?其人羽遍及天下,门生故吏众多,温体仁为人奷妄,对周延儒表面奉承,暗地眼热首辅之位,蚍蜉撼树,可笑可笑!却不知道大人为何看好他?我看此人…”
“哦?”
杨波大感惊奇,虽然周延儒在京师大散谣言,但这种把戏对于朝堂之争能起什么用,对打倒温体仁有什么用?秀才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更看好周延儒,这里面有文章!
“大人,此事说来话就长了…”秀才从包裹里翻出了几叠写的密密⿇⿇的纸张出来。
“⽟兰,拿点宵夜过来!”杨波很是感趣兴,这应该算是他第一次实真的参与到历史进程中去吧?
秀才口才很好,加上用心收集各路消息,倒也说的是头头是道,听得杨波不住的点头
历史,终于在他面前拨开了神秘的面纱,不是史书的记载,而是听一个较为中立的参与者讲述…
说道当今的朝争,有一个政是绕不过去的,可以说,明末的各种历史走向,与这个东林有莫大的关系。
⼊主出奴,爱憎由心,雌⻩信口,东林骂人那是相当的厉害,不但从道德,**,精神上做文章,甚至连姓氏,籍贯都免不了遭殃,但无论这些人手段如何下作,也免不了昨⽇⻩花的命运。
崇祯五年的东林,就像一坨大粪,虽然恶臭无比,但是却滋养了无数的花花草草,在这坨大粪中,有一支花儿长得分外的妖动人,这就是复社。
与东林醉心与朝政不同,复社专注与科考,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以文会友,兼议朝政。
以文会友是前提,兼议朝政是目的…
兼议朝政是历朝历代每一个士子的终极梦想!
是以,复社凭借这个口号,不断地发展壮大,很快就由江南扩及江北,进而发展到河北等处,故有江南应社、江北应社、河北应社等名目,崇祯初年,还在京北成立了燕台社,应社也由江南一个小小的文社变成了一个巨无霸。
崇祯二年,在吴江召开了复社的成立大会—伊山大会,此次大会在应社的基础上,将松江几社,苏州羽朋社、匡社,浙西闻社、庄社,浙东超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昆云簪社,武林读书社,山左大社,中州端社,莱邑社,⻩州质社等合并成为复社,以应社成员为骨⼲。
由此,复社一跃成为当朝最大的在野,取代了声名藉狼的东林,但它和东林的质是一样的,结不是目的,是手段,目的是要参政,要参政就要通过科举进⼊仕途
复社被人称之为:“羽半天下”其社员遍及各省,仅有姓名可考的就有三千零二十五人,记录上的人不过是复社的骨⼲成员而已,时有复社人自诩曰:“从来社集未有若是之众,社艺亦未有如是之盛者,嗣后名魁鼎甲多出其中”
复社有自己的章程和⼊社誓词,在组织架构上,每一个县都有负责人,会员实名制,各分社文集都汇编成一本叫做《国编》的书,每一个社友的名字都列⼊其中。
天下读书人,复社三有其二,甚至更多…
“我草”
听到这里,杨波吓了一跳,谁说古人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复社活脫脫就是个后世政的雏形好不好?有组织,有章,有目标,还有---主席和副主席。
“周延儒老大人籍贯宜兴,那是复社的势力范围,崇祯四年,复社人吴伟业⾼中一甲榜眼,陈于泰会试⾼中状元…”秀才又缓缓说了一句
听到这里,杨波开始明⽩了,这就是复社所谓科举参政,这就是复社最重要的手段了。
“呵呵”
杨波挥了挥手:“我猜,那年应该是周延儒周大人主持会试吧?”
秀才点点头,満脸的仰慕。
“难道温体仁就没有动作?”杨波问道
“温体仁怎会放弃这种机会?会试之后上疏曰,吴伟业携参加会考,品德不修,那周延儒姻亲陈于泰诗词文章平淡无奇,状元名不符实,但此事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杨波再次冷哼了一声,崇祯生多疑,虽然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但心里有疙瘩肯定是免不了的,这倒是个好消息。
那个吴伟业在历史上倒是个大大有名气的,其别号梅村先生,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顺治十年,奉召⼊秘书院侍讲,寻升国子监祭酒,文人之无聇,倡优亦难望其背,某伶于科⽩时,大声对梅村曰:‘姓朱的有甚亏负于你?’梅村为之面⾚。
当然,史书上是这样记录的,什么:“…有司再三敦,吴伟业控辞再四,二亲流涕相求,不得已乃应诏⼊都”巴拉巴拉,活脫脫又是一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人表率…
当然,这一切与杨波无关,这个吴伟业还能脸红一下继续当官,也算是难得可贵了。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复社,这个庞然大物终于在他面前露出了真容,连当朝首辅周延儒都要受到它的布摆,那么其他员官呢?显然,崇祯帝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周延儒在努力编织复社这张天罗地网的时候,温体仁则站在朝堂的最⾼处孤独地战斗着。
杨波想到这里,心中不寒而栗…
“复社以何人为首?”杨波定了定神,问道
“崇祯初年,文社四起,其中执牛耳者,张溥也”秀才头摇晃脑的回答
网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机手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