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小姨多鹤 > 第十章 (1)

第十章 (1)

目录

  第十章(1)

  傍晚五点的路上自行车发山洪一样轰隆隆向前滚动。铁道西边,炼钢厂的工人和轧钢厂的工人会,又和钢板厂的工人汇聚起来,从晒软的柏油上轧过,路面立刻低下去。铁道两边的芦苇沟干旱,纽扣大小的旱蟹晕晕乎乎爬上马路,似乎开始一场大迁移,被齐头并进的自行车轮碾得“噼噼啪啪”爆开。不一会儿,车漫过去,路面安静了,旱蟹们像是烧在陶器上的画:蟹壳上十分细致的裂纹、一对对未及出击的钳子、两只原本就望着苍天的眼睛。多鹤从刚刚形成的螃蟹化石上走过。家属区近了,大路分裂成纵横小路。楼房的红砖不再红了,白漆阳台也不再白。上百幢的楼房新时新得一模一样,旧却旧得千般百种。各家都在阳台上搭出阳台的阳台——接出一大截木板,上面放着一盆盆葱蒜,或者花木,或者鸽子笼、兔子窝,或者朽烂的家具。有的人家的孩子们捡废纸,阳台的阳台就堆了一捆捆废纸,盖着褴褛的化肥袋。有的人家攒酒瓶,那里也是好仓库。多鹤是用阳台的阳台搭了个棚,储存一排玻璃瓶,里面是腌渍菜肴。老远一看,张家的阳台整洁得刺眼。

  多鹤背着一个帆布工具包,里面装着十来个未刻的钢字。因为是计件拿工钱,她星期六就带十多个字回家刻。她把纫机机头收进去,夹上一个台虎钳就能工作了。走了二十分钟,肩膀有些疼,她刚换一个肩,一辆自行车夹在另外几辆车里过去。

  张俭正听几个工友谈着什么,骑上了坡。

  多鹤想,她在斜坡上走,他们骑上来的时候她是显著的目标。他会看不见她?他是不想看见她。当着他的工友他不愿意看见她。工友们讲着车间里的笑话或是非。她就成了个隐形的人。

  多鹤进了家,慢慢掉沾银色钢尘的旧布鞋。她解第二只鞋地纽襻时,手指发抖,动作不准确,一直解不开。这只手握刻字的小钢锉握残废了似的,每天晚上回到家要休息一会儿才能恢复正常的伸缩功能。

  她下又大又宽的工作服,里面的短袖衫被汗透又焐干,一股令她恶心的气味。她进了厕所。下衣服,用接在水管上的胶皮管冲澡。她不舍得用刻字车间发地一周两张的澡票,为了大孩二孩可以每周洗一次正式的热水澡。洗了澡。进了大屋,见小环和张俭在阳台上说着什么。两人趴在阳台栏杆上,脸冲外,背朝屋内,小环边说边笑,张俭听听也跟着笑。多鹤的耳朵稍不用力。他们的话就成了一团嗡嗡响的声音雾,怎么也别想钻进去,穿透它。他们的亲密也是她无法钻入、参与的。他们这时地快乐不也让她酸楚?这种亲密得来的快乐永远也不会有她的份6他们说着笑着,不时朝对面楼上一个人叫道:“来呀,上俺家坐坐来…”

  对于许多人来说。世上是没有多鹤这个人的。多鹤必须隐没,才能存在。

  她把工具包里的钢字倾倒出来,擦得过分光净、看上去被擦薄了地水泥地面承受那长方形的钢块,噔噔噔地响。听听也生疼。

  阳台上两个人没有听见,肩并肩还在跟对面楼上的人耍嘴玩,说着笑着。

  多鹤统统听不懂。那笑声也难懂了,嘎嘎咕咕,从天到地都是话语和嗓音的稠云雾。她想,她在这些人中间活了这么多年,怎么头一次发现他们吵得她活不了?!他们花多少时间在吵闹上?他们不吵闹或许地板可以干净些,家具可以整齐些。衣服可以平展些。若少花些时间在吵闹上,他们也不必“凑合吃”“凑合穿”“凑合活着”了。

  她拉出纫机。在这个家里,每件东西都紧凑地镶嵌在彼此地空隙里,因此搬动它们的动作必须精确。一不精确就会天崩地裂,兵败如山倒。纫机的轮子扭了一下,出了那看不见的秩序轨道。就撞在摆鞋的长条木板上。木板垮塌,一头碰了一下帐杆。帐子瘫软下来,披散了多鹤一头一身。多鹤在白色帐纱里披荆斩棘,终于出了头,穿木拖板的脚把放鞋子的木板蹬下来,连同脚上的木拖板一块蹬出去。

  他俩跑来了。他们对她地表现也一点不懂。在一个窝里活这么多年,不愿懂就可以一点也不懂。张俭和多鹤的亲密是不见天的,是几年不发生一次的,而他和小环的亲密天天发生,发生在一楼人面前,几十幢楼的人面前。

  多鹤大声说了句话。两人穿越一大片“不懂”终于懂了:她的意思是张俭见她背很重的东西而装看不见她。

  张俭说了句什么。小环怕她不懂,未等他话落音就替他翻译。他地意思是工友们在讲奖金不公平,要找领导,他不能在那个关口跳下车。再说他并不知道她地包很沉。

  多鹤又大声说了句话。这回张俭愣住了,小环对她说:“你再说一遍!”

  她跟小环公然口角过多次,闷声赌气过无数次,从未见小环这副模样:眯细眼睛,一个肩膀斜出去。下牙咬到上牙外面。

  张俭在小环后面了。小环用手推推他,脸朝着多鹤对张俭说:“她说中国人都是撒谎!”

  多鹤大声说太对了,并且她听得懂,用不着小环翻译。她用这个词骂过大孩、二孩,尽管是玩笑里骂的。

  “谁说中国人都是撒谎?!”张俭追问。

  多鹤那个村地人说的,说为他们种地的中国长工。她母亲也这样说过福旦。

  “那你母亲是混蛋。”张俭说。

  多鹤看着他的脸。他眼睛还是半闭半睁,与世无争,见怪不怪,话还是从喉咙底部出来,而不是从嘴上出来。她吃力地想看懂他刚刚说的那句话。

  “不懂?”小环肩又斜了一些。快斜到多鹤下巴上了,“他的意思就是说:你母亲说中国人撒谎,你母亲是混蛋!”她那微肿的眼皮、俏红的脸颊、深深的酒窝、闪亮地金牙都一块儿帮她忙。翻译了张俭的话。

  多鹤摇晃一下。从她滴水的头发和被冷水冲凉的身体内,她感觉到心里的野火轰然而起。

  她大喊了一句话。

  小环揪住她洗得香的头发。没有抓牢实,又去抓她的衬衣。衬衣穿旧了,剪了领子,改成了圆领汗衫,也难抓。多鹤反手却抓住了小环的头发。小环烫过地头发很好抓,一抓就顺藤摸瓜地把她的头控制了。小环横着脑袋被多鹤拖着走。张俭上来,手一夹。臂弯从后面卡在多鹤脖子上。多鹤手软了。松开小环。

  多鹤口像个鼓风机。她大声说了一句又一句。没有关系,他们不懂她也得说。她对于他们就是一个子,两个**,现在孩子们大了,子和**都没用了,来吧,把它们扔掉,从四楼扔下去!

  她哇啦哇啦的日本话使她对面两个人渐渐老实了。这种楼房是墙这边放响。墙那边都听得见。她的日本话可比响响很多。他俩害怕了?多鹤不怕。她身都是黑色的火苗。从土匪们骑马向她们飞奔过来,土匪的体臭和马的体臭热烘烘地扑近,她其实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是代村地女儿,就不应该这样给人当子和**用。她朝阳台扑过去。两只手在她身后拽住了她。

  她哇哇哇地说着。邻居家阳台的钢门“咣啷”一下声响。她冷静了。她身后这两个人,他们拉扯日子。拉扯孩子,拉扯着她。她已经被他们拉扯进去了。小环的“凑合”多可怕,稀里糊涂凑合起一大家子,没有面粉用麸子凑合。没有红烧用红烧茄子凑合,没有洗头粉用火碱凑合。她一个日本人,不知道怎么也就跟着凑合下来,凑合着凑合着,有时她突然一阵吃惊:她也能在无可奈何里得到一点足,偷到一点乐趣。

  这个傍晚之后,多鹤在过道放了条草席,铺上棉絮。她虽然在凑合。但也得表示她不愿和这一男一女中的任何一个人睡在一个屋里。

  夏天过去,几场雨一下,山坡上的松树林落了许多松果。秋凉了。

  “该落下病了,”小环对多鹤说,“搬进来吧。”

  她淡淡地一张脸,该怎样还怎样。

  “要不你睡大屋,跟俩儿子睡,我出来打地铺?”张俭说。他那笑让人看看就累死了。眉毛顶起一大摞皱纹。两个嘴角一边堆出两条刀刻般的褶子。

  多鹤咬咬嘴。心是软了软,但她想再等等。等他拉着小环来,正经八百地跟她讲和。

  “让你倔!你跟洋灰地倔死你去!”小环说。把她自己上的棉褥子下来,拿到过道里。小环和人打架吵架惯了,记仇是记不过来的。她对刚吵过打过地人往往最亲最甜,“也这么驴?冻死你!”她给多鹤铺好地铺,手这里拍拍、那里拍拍。

  多鹤不吭气,也不动,等她走了,两腿一曲,跪在地上。把刚铺平整的褥子一五一十地卷好,又抱回小环上。她可不要稀里糊涂的和解。

  “瞧她,不是母驴是啥?”小环跟张俭咬耳朵。

  多鹤知道他们咬耳朵说的是什么。

  冬天来了,多鹤自己搬进了小屋,把被子放在大孩二孩中间。两个进入变声期的男孩瓮声瓮气地说:“小姨来了,爸该走了,要不哪儿睡得下?”

  跟孩子们睡一个屋,她马上就习惯了,常常一个腋窝夹一个男孩的脸,讲他们之间才能懂的话。这种语言他们上了小学就很少讲了,是他们的语,但两句一讲,他们马上又记起来。他们可以讲很多话,中文、文加婴孩、孩地语言,现在他们俩的词汇量大了,就把成人的词也加进来。这是极其秘密的语言,把这家里的其他成年人都排斥在外。他们用这种话讲天讲地,大孩讲他的篮球中锋梦,二孩讲他的黑子,有时两人也讲到外面世界有了一种叫红卫兵的人,把市委省委都翻了个底朝天,把省长市长都绑到大街上。

  三人睡一张大,多鹤睡在最外面,大个子地大孩睡中间,二孩地位置靠窗,窗外是黑子的窝。有时多鹤在孩子们睡之后还能听到隔壁地谈话声。小环的烟油嗓音咯咯笑,张俭偶尔也说个把话。你们笑去吧,说去吧,她多鹤不再酸楚了。

  偶尔两次,她醒来,发现大孩钻进了她的被窝,睡在她怀里。她把他连推带抱搁回去。大孩的身体很好看,肌已经起来了,多鹤不能想象这么大个男孩是从自己身体里出来的。

  不久学校停课了。大孩二孩这天上午回到家,说要出去“串联”“串”什么?就是“革命大串联”啊,这都不懂?听着不像啥好事,不准去。妈真落后!哦,才知道啊?落后好几十年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