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称卢瑟福为原子核之父?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据α粒子的散实验结果,于1911年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并据此提出了类似太系结构的原子模型,原子央中是带有正电荷的原子核,所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就像行星绕着太一样围着原子核旋转。这一理论模型极大地改变了科学界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后来深⼊探讨原子结构奠定了基础。1919年,卢瑟福通过放元素钋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获得了氧的同位素,第一次实现了元素的人工转变。1920年,他预言了中子的存在,认为原子核內部存在某些不带电的粒子,这些粒子很容易打⼊原子核內,和原子核结合或者完成蜕变,这种粒子就是中子。人们用中子作"炮弹"轰击原子核,引发原子核的链式反应,并释放出大巨的原子能。现代原子研究从此进⼊了一个全新时代,而卢瑟福也理所当然地被人们称为"原子核之⽗"了。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