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历史 > 草莽英雄 >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目录

  意想不到的是,回家刚换了衣服,备好犒赏的银两,预备劳军时,卢镗却轻骑简从先来拜访胡宗宪了。

  “恭喜,恭喜!”做主人的门称贺。“这一仗痛快之至。”参将的品级比巡按御史大得多,但重文轻武,已成惯例;而且明朝的官员,权柄大小、地位高低,视职司而定,与品级的关系不大,作为宰相的大学士,秩不过正五品,俸不足两百石,与管钦天监的监正、掌太医院的院使相同。最明显的是巡按御史与县官都是七品官儿。然而县官谒巡按、递手版、行大礼、低声下气,奉命唯谨,就因为巡按代天巡方“如朕亲临”所以地位便不同了。

  一样的,卢镗见了胡宗宪,亦行属官之礼,如今见他门长揖,赶紧避在一旁,连称:“不敢,不敢!巡按请上坐,待卢镗堂参。”

  “不必客套了。请里面坐定了好说话。”

  纵然如此,卢镗仍旧朝上行了礼,陪坐在下首说道:“卢镗特来道谢。若非巡按的毒酒歼敌之计,弟兄们不能打得这样子顺手。”

  由他这话,胡宗宪想起了赵文华的忠告,心里在想,这卢镗算是诚朴干练的好武官,今后如果要在东南建一番事业,像这样的人不可不笼络。主意打定,不但不听赵文华的话,在卢镗面前摆架子,说大话,态度反而更谦虚了。

  “哪里,哪里!小小一计,不过是侥幸而已,不足为训;冒锋镝、血汗,战场中真刀真干个明白,才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卢将军,喏,你请看!”

  卢镗转眼看去,长案上堆了白光闪闪的银元宝。不用说这是犒赏弟兄所用,卢镗不会装假,率直说道:“巡按的美意,弟兄们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受之无愧,受之无愧。”胡宗宪说:“这是对弟兄们的一点微意,至于卢将军以下军官们的战功,我想尽快上报朝廷。请卢将军马上开个单子来,我好拜疏。”

  “是!”卢镗起身道谢“多谢巡按栽培。”

  “言重,言重,份所当为。”胡宗宪停了一下说道:“我承总督之委,陪伴钦使视察沿海军务,咫尺之地的嘉兴,竟不开身子去一趟。不知道总督对大举进剿的方略,可曾策划停当。”

  “是的。征调的狼土兵,都已到齐,大举之期,迫在眉睫。听说总督已有檄文,飞饬各路将帅整装待命,想来方略已经定了。”

  “可得而闻乎?”胡宗宪随口掉了一句文,是一种毫不经意的语气;希望卢镗会在不作戒备的心理之下,透机要。

  “这,这就无法奉告了。”

  “怎么呢?”

  “我不知道。”卢镗又加了一句:“真的不知道。”

  看样子决非隐瞒不说,胡宗宪自然失望。彼此功夫宝贵,既然无可再语,卢镗便起身告辞。胡宗宪便将犒赏的银两,他带去,决定免此一行,腾出时间复回赵文华那里,商谈行止。

  等他一到,赵文华延入书斋,面有得地问道:“汝贞,你何以谢我?”

  胡宗宪不知此语何来?不过,他很机警,毫不思索地答以:“华公厚爱,谢不胜谢,唯有矢志追随而已。”

  这是效忠的表示,赵文华颇为满意“追随不敢当!不多几时,你就是方面大员了!”他一面说,一面将一份草稿递了过来。

  胡宗宪接到手中细看,方知是奏疏的底稿,将毒酒歼敌以及卢镗的胜仗,都归功于胡宗宪的设计指挥之功。铺张扬厉的溢美之词,使得胡宗宪自己都觉得脸在发烧了。

  这时他才明白,赵文华为什么会说:“不多几时,你就是方面大员了!”照他这样子极力揶扬,方面之任,真的只是迟早间事。

  转念到此,胡宗宪内心兴奋异常,而在词间,不由得也就出感激涕零的样子。一再称谢,等赵文华将疏稿人清缮以后,方始细告卢镗来见的情形,请示此后应该采取的步骤。

  “什么步骤?”赵文华大声问说。

  这一问将胡宗宪问得发愣。不知他是真的不明白,还是不耐烦的表示。但自不能不有所解释。

  “各地狼土兵都到齐了,张总督内必定有所行动。他来了好些日子,等的就是这一天,养蓄锐,背城借一,看样子是要大大出一番风头了!我,我觉得不能坐视无所作为,应该如何配合协力,要采取步骤了。”

  “原来你说的是这方面步骤!”赵文华诡秘地笑着“你是怕将来叙功没有你的份?不会的!你不必担忧。我们等着看,看张廷彝能打怎么样的一个胜仗?打了胜仗又会有怎么样的结果?”

  这正就是胡宗宪所说的“坐视无所作为”他不知道赵文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好追问,只觉坐在那里等着看,无论如何是失策。

  他考虑了好一会,决定提出一个要求,这个要求可能会引起赵文华的误会,可是两害相权,宁愿赵文华误会,随后还可以解释。而失去了这个可以建功的机会,却是无法弥补的。

  于是他问:“华公,我是不是该到嘉兴去看看?”

  “这倒不妨,你去好了。”

  是夷然不以为意的态度,胡宗宪很高兴地答说:“我今天就走。有何动静,我随时会飞报华公。”

  “好!”赵文华点点头又说:“在嘉兴你顺便做件事,打听打听李巡抚有何劣迹?”

  “是!”胡宗宪心想“李天宠也该倒楣了。”

  到了嘉兴,直接到总督衙门去禀报。手版一递进去,张经立刻传话延见。这多少是出乎胡宗宪意外的,因为自从他跟赵文华接近以后,张经便不大爱理他,每次请求谒见,不是约期,就是让他坐半天冷板凳,像这样随到随见,在近来是绝无仅有的事。

  门官引路,曲曲折折进入一座别院,是张经新辟的议事之所,警卫重重,门森严;进院遥望,厅上衣冠甚盛。走进一看,正中炕上,张经独坐,炕几上堆了舆图册籍;两旁8张太师椅,东面李天宠为首,西面俞大猷居先,列坐文武要员,个个神情庄肃,一望而知是在商量进兵的大计。

  胡宗宪暗暗欣慰,自己没有错失了机会,不过想起这样重要的会议,自己竟未被通知,心里也觉得难过。只是这一份难过,很快就获得弥补了。

  “汝贞!”张经微微欠身,作个的表示“因为你在松江,来不及通知你,你来得正好,请坐!请坐!”

  “是!”胡宗宪从容不起地行了礼,转脸向东,又跟李天宠招呼。这时坐在李天宠以次的兵备副使王崇古,已经将座位让了出来,胡宗宪当仁不让地坐了下来,静听张经发话。

  “我已经接到报告了。汝贞,你在石湖一役中,应叙首功,我已经拜疏奏报了。”

  “是!多谢大人奖许。”

  “只是,”张经停了一下又说:“赵侍郎在这里往往节外生枝搞许多花样,真怕他会影响全局。你能不能劝劝他?”

  “是!”胡宗宪问道:“怎么劝法?”

  “劝他到西湖上先享福如何?”张经又说:“他的来意,我完全知道。只要他不掣我的肘,大事一定,包管他名利双收,载还京。”

  当着僚属,公然说这准备行贿的话,未免失态,胡宗宪只好含含糊糊地答应着。

  “闲话丢开,我们谈正事。”张经拿起一叠纸扬一扬“这些都是今天收到的谍报,倭寇海盗在石湖受创,很不服气,一两内,还预备大举进扑。这是个好机会!以目前的形势而论,我们就怕敌人不来,来了正好头痛击。我现在要逐位请教,都部署好了没有?”

  张经从俞大猷问起,每一位带兵官都切切实实地答说,部署妥善,随时可以作战。

  “很好!”张经向俞大猷说:“你担当北面。如果贼由期望这面来,你负主要责任。”

  “是!”“卢镗今天没有来,回头你快跟他取得联络,我决定将永顺的土兵划归你指挥。”

  “是!”俞大猷很响亮地应声。

  “舟师归汤参将节制。”

  “是!”汤克宽欠身答应。

  “舟师虽为辅助,可是责任甚重,一有警报,你要迅速赴援。同时封锁紧要口子,断贼归路。”张经转脸问胡宗宪:“汝贞,你以为我这个看法如何。”

  “高明之至。”

  刚说到这里,又有谍报来了。堂下传至堂上,最后送到张经手里,拆开一看,脸上立刻紧张了。

  “来了!”他只说了这两个字,随手将谍报递了给俞大猷。是倭寇与海盗倾巢来犯了!谍报中说,由石湖败退的残寇,会同来自拓林的新倭,向西直扑吴江与嘉兴之间的期望,而显然的,最后的目标是嘉兴。

  “照预定的步骤办吧!”张经说道:“几个月的经营,就在这一仗见功。我们已经谈得很多了,此刻不必再多说,和衷共济!”

  “是!”俞大猷站起身来,肃然应声,是代表所有的将领,接受总督的要求。

  “谁先谁后,我没有意见。”张经的视线,从俞大猷移到汤克宽“你们两位商量好了,赶快通知卢镗。请吧!”

  等俞、汤一告辞,张经首先传令亲军,加强戒备,接着是代巡抚准备后勤支援;代兵备副使多派乡兵巡逻;此外盘查宄,出示安民等等,一一都分派了下去。唯有胡宗宪没有什么任务。

  “大人,”胡宗宪忍不住了“倘无用得着我之处,我就告辞了!”

  “怎么没有用得着你的地方?”张经答说:“我留你做个参赞。”

  这是以亲信看待。胡宗宪颇感意外,也颇有内愧,因而恭恭敬敬地答说:“只怕无所献议。”

  “两个人在一起,我谋你断,你谋我断,比独断独行好得多。然而亦不宜人多,三个臭皮匠,何能抵一个诸葛亮。”

  张经起身说道:“汝贞,你我到花厅里去下盘围棋。”

  这便大有谢安的派头了。胡宗宪心想,真料不到,他还有这样一番矫情镇物的功夫。看起来赵文华会斗不过他。

  两人下的是对子棋,棋力是胡宗宪高些,但为了礼貌,让张经拿白子。当然,两人都有心事,落子很慢。

  一上来就为一个角打劫:“劫材”很少,煞费沉,慢中加慢。下不到三十着,有谍报来了,而且一来两个。

  “唤进来!”

  两名谍探到了脾气前,相偕行礼,第一个报:倭寇已过期望。

  “喔,”张经眼看着脾气问:“有多少人?”

  “五六千”

  胡宗宪一惊,袖子一带,将一盒黑棋拨翻在地上,哗啦啦一阵响,自己觉得很不好意思。

  “别慌!”张经微笑着说:“俞大猷会拦截!”

  “是!”第二个谍探就是俞大猷派来的,应声答说:“俞将军已经飞令永顺土兵,由柳湖拦击。特派小的来禀报,俞将军也到前线去了。”

  “如何?”张经得意地看着胡宗宪。

  这就让胡宗宪不佩服了,此时何时?还有自炫的心情!因而不答他的话,迳自问俞大猷派来的谍报。

  “汤将军在哪里,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汤将军带着水师,由正面了上去,这会儿大概到王江泾了。”

  听此一说,胡宗宪松了口气;王江泾在嘉兴北面,是个水陆两途的门户,汤克宽既已带水师沿运河北上,抢先守住这个门户,嘉兴可保无虞。

  张经跟他的想法相同,正想再一问卢镗可有消息时,只见一名卫士气急败坏地奔了进来,连礼都顾不得行,便即大声说道:“大人,有圣旨!”

  “有圣旨何用如此仓皇?”张经喝斥着“摆香案就是。”说着便高声吩咐:“取我的朝服来!”

  “大人!”那卫士嗫嚅着“圣旨来得跟平常不大一样。”

  “怎么不一样?”

  “是,是白靴校尉带来的。”

  听这一说,张经颜色大变,起身匆遽,将一盒白棋子打翻得地皆是。

  胡宗宪却是又惊又喜,又有些愧歉,不由得安慰他说:“大人请沉住气!不知是要逮捕谁?最好先私下问一问来人。”

  “对,对!”张经被提醒了“汝贞,托你去打个交道,我马上换了朝服来接旨。”

  于是,胡宗宪衔命而往,由后堂进入大厅,只见一共是5名穿白靴的,前面两名是官员,穿着大红绸丝绣杂花,前后麒麟补子的长袍,大帽鸾带,十分漂亮,一望而知是锦衣卫的人。而且来了5名之多,可见得要逮捕的绝非等闲之辈。

  这样想着,越发希望先打听出一个底细,急步踏了出来,拱手问道“请问哪位是带队的官长?”

  原来锦衣卫的官员,特准用麒麟补子,与其他武官不同,因而无法从补子上看出官阶大小,胡宗宪亦就不能不先问个清楚。

  “贵官尊姓?”两名官员中,矮小的一个踏上来问。

  “敝姓胡。浙江巡按御史。”

  “我是锦衣卫的千户,潘恩。”

  “潘千户,请坐!”胡宗宪问:“请问,传旨以外,还有什么差使?我好预备。”

  这意思是说,要逮捕谁,不妨关照,好先拿待捕的人看管起来。潘恩懂他的意思,笑笑答道:“不用费心。只等张总督来接旨就行了。”

  这就很明白了!要逮捕的正是张经。胡宗宪心想,这话不能先说给张经听,却要尽快通知赵文华。主意一定,便顾不得张经的委托,道声:“请宽坐!张总督在换朝服,马上就来接旨。”说完,掉头而去,想找个什么靠得住的人,好叫他送信到松江。

  等找来亲信随从,匆匆代了几句话,胡宗宪又回身入厅,只见香案已经齐备,张经朝服北向而跪,胡宗宪及所有在场的官员吏役,无不各就适当的位置跪下,齐听锦衣卫千户潘恩开读诏书。

  潘恩朝南站在香案后面,开拆黄封,大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军务张经,自受任以来,选请广征两广、湖广等地狼土兵听用;乃兵到不进,糜饷殖民。察其所为,无非畏贼,以致屡失戎机;东南倭患,猖獗如旧。似此大负委任,何以解朕之忧,而纾东南之祸。张经著由锦衣卫北镇抚司,亟遣缇骑,星夜拿问来京,以凭治罪。所管军务,著由工部侍郎赵文华暂行摄理;闽浙苏松等地巡抚巡按,并应各就职守,和衷共济,俾得平倭寇,克竟全功。钦此饮遵!”

  诏旨念完,随潘恩同来的校尉,已经拥到张经身边,摘下了他头上的乌纱帽,成为罪官了。

  这时除了胡宗宪以外,厅的大小官吏,无不相顾惊愕;张经更是面色如死,唯独一对眼睛发红,像饿极了的野狼,将要扑人而噬似地。

  不过,他的镇静功夫也还相当到家,想起应该“谢恩”便将仰起的身子复又俯伏,从容不起地行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起身又向潘恩致谢。

  在这三跪九叩首的过程中,他已经想通了,被捕未见得就会问罪,尤其是捷报一传,事实具在,所谓“糜饷殃民、畏贼失机”等等诬陷,不攻而自奇。既然如此,就得保持大臣的风度,固而很平静地向潘恩拱拱手说“辛苦了!‘君命召,不俟驾而行’,请问,我们什么时候走?”

  “不忙,不忙!”胡宗宪赶紧身出来“使者远来,亦须稍洗征尘,请先休息。从容商议。”

  “胡巡按,你总也听到诏旨了!”潘恩答说:“上头是立下程限的,按驿站走,迟一刻都不行——”

  “是,是,我知道。”胡宗宪抢过他的话来说:“各位先遣到齐馆休息,张总督交给我,准定明天一早,备齐车马,送大家上路。”

  潘恩沉了一会说道:“张总督可以交给你,只怕你担不起这副千斤重担!”

  这意思是倘或张经自杀或者潜逃,胡宗宪的责任不轻;那是杞忧,但话不能这么代。而胡宗宪又别有意会,连连拍答说:“都在我,都在我!请放心,我明白!”

  这时李天宠已经得到消息赶来。不过,他不来还好些,因为他的胆子小,看张经忽然获罪,知道是谁搞的把戏。自问对赵文华亦不见得尊敬,那就说不定会步张经的后尘,因而张皇失措,尽说些不得体的话,对张经不但毫无安慰的作用,反而徒人意。

  因此,张经虽明知胡宗宪与赵文华是一,却仍不能不跟他商量一切,托词正在进兵,不能没有人坐镇,将李天宠遣走以后,请胡宗宪到私室密谈。

  “汝贞,”他说“我现在都要靠你了!”

  “言重,言重!”胡宗宪答说“皇上明鉴万里,自有权衡,大人不过暂时委屈,只怕一到京就会官复原职。”

  “我倒不敢这么想。只望捷报先我到京,浮言自然可息,能放我归田,就心满意足了。”张经略停一下又说“汝贞,我家眷都在原籍,这里倒没有什么牵累。不过此去正逢炎夏,我的身体不好,只怕未沾君恩,先归黄泉。”说着,脸色便颇黯了。

  “大人请放心!”胡宗宪急忙答说“我也想到了,自有安排,包管大人一路上不会吃苦。”

  “喔,你是怎么个办法呢?”

  “我去凑这个数。”他伸一指低声说道:“一半送来人,一半让大人随身带去,上下打点,哪里还会吃苦?”

  “你说这个数是一千还是一万?”

  “当然是一万。”

  “这,”张经感激地说“这太费你的心了。”

  “患难相扶,理所当然。总之,大人请放心,等明天气程以后,我还要派人进京去照顾。松雪这方面,我也要打听一下,倘或是他跟大人过不去,我也要找机会劝劝他,勿为已甚!”

  “松雪”是赵孟覜的别号,当然是指赵文华。张经听他说得这样子恳切,感动异常,握着他的手,好半天说不出话来。“事不宜迟,我得赶紧先去安抚他们。这里请大人料理料理私事,回头我再来。”

  说完,胡宗宪告辞而去。走到厅上,只见总督衙门的属僚和幕友都在等候。胡宗宪忽然想到,赵文华未来,李天宠有事,在这里便数自己的权位最高;不但义不容辞要抚慰大家,而且也正是建立自己的地位的好机会。

  因此,他站定了脚说:“事起不测,是谁都想不到的。总督虽是被诬,不过现在是待罪之身,不便出面,公私一切,暂时都交给我了。”说到这里,他喊一声:“中军!”

  “中军在。”

  “锦衣卫卖我的面子,拿总督了给我,此刻我交给了你,须尽力保护。总督刚正不阿,或者有人怀怨在心,有不逞的企图,所以,你要格外当心。除了总督的贴身随从以外,任何人都不准接近。”胡宗宪又加重语气问道:“你懂我的意思不懂?”

  当然懂,名为保护,实是监视。中军响亮地答一声:“懂!”

  这样发号施令,将总督缺位必须安排妥当的一切措施,有条不紊地代妥当,胡宗宪还有两件大事,需要悄悄处理,一件是赵文华奉旨暂时摄理张经所掌的军务,应该尽速通知本人。不过,这件事说起来应该李天宠出面去办,自己越俎代疱,援的形迹就太明显了。

  另一件更要瞒着人做,那就是他已许了张经的,设法为他去找一笔钱。一万银子不是小数目,得要及早筹措,而且不便假手于人。

  因此,他在匆匆写下一封报告张经被逮经过,请赵文华立刻赶来嘉兴的信,由亲信随从骑快马赶递松江以后,随即派人到嘉兴最大的一家当铺“同和典”将那里的朝奉请来议事。

  这个朝奉姓江,胡宗宪与他素昧平生,甚至姓江的也还是等他来了问起才知道的。不过,江朝奉知道他是巡按御史,也知道他是徽州同乡,光凭这两点,就无事不可商量了。

  胡宗宪很客气,称江朝奉为“乡兄”他说:“有个胡元规,乡兄可知道这个人?”

  “知道,知道!怎么不知道?他是我们这一行的‘龙头’。我也听元规说过,他比大人晚两辈。”

  “对了!他是我族中侄孙。既然你知道,话就好说了。”

  “是,是!请大人吩咐。”

  “是啊!”江朝奉皱着眉说:“外面有人在传,说张总督坏事了,又说是京里派人来抓的,还有人看见过白靴校尉,就不知道消息真假。”

  “一点不假。”胡宗宪问道:“你们觉得张总督为人如何?”江朝奉想了一会答说:“人家坏事了,我们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凭心而论,张总督还不错。”

  “那好!如今要请你们帮忙了。张总督两袖清风,这一路去,哪里不要使银子。家眷在福建原籍,也还要接济。你们能不能凑笔钱出来帮帮他?”

  “是!”江朝奉问道:“大人看,帮多少?”

  “最少也得一万银子。”

  “这——”江朝奉面有难,不敢轻易承诺。

  “现在是要一万银子用,也不完全要你们承担,请你们先想法子凑出来,作为我向你们暂借。随后大家再分摊,应该找回多少,归我负责。”

  “不是这个意思。”江朝奉说“是怕一时凑不起这么多现银。”

  “这样,先凑五千两,换成金叶子。另外五千两,明天一早送来,最好也换成金叶子。”

  “是!我尽力去办,尽快来跟大人复命。”

  “承情,承情,我替张总督代为致谢。”胡宗宪已经拱手送客了,忽然灵机一动,改口说道:“还有件事想跟你谈,你可知道张总督的职司,归谁来接?”

  “倒不知道。”

  “是赵侍郎。”

  “是他?”江朝奉又接一句:“也应该是他。”

  胡宗宪知道赵文华的口碑不佳,不过话还是得说:“保障大家安居乐业,以后都要靠赵侍郎了,乡兄,我的意思是,最好先拿面子拘住他,让他不能不尽心,不忍不尽心。那就是地方之福了!”

  “是。”江朝奉心想,开口无非要钱,便率直问道:“应该如何替赵侍郎做面子,请你老主持,该用多少钱,我们大家去凑。”

  “面子也不是替赵传郎一个人做。箪食壶浆,以劳王师,也是百姓该尽的本分。现在大兵已经出发剿倭去了,得胜归来,地方上应该慰劳慰劳弟兄们。我想请你为头发起,凑个数目备份全帖,送到赵侍郎那里,请他转发。这样,不是大家面子上都好看吗?”

  话说得很冠冕堂皇,江朝奉诺诺连声,答应照办。

  赵文华是傍晚到的。胡宗宪可真是替他大大做了一回面子,关照县官,转饬乡绅地保,挨家挨户去劝,出动男丁。从东门城外里把路就开始,排队夹道相;灯笼火把,一直照到府前街的清虚观——嘉兴最大的一个道观,颇饶花木之胜;是胡宗宪指定,赵文华的行馆。

  地方文武官员,当然也在之列:为头的是李天宠,神色是恭敬中带着些惴惴之感。他已经想到了,张经如此下场,必出于赵文华的排挤,领教了他的手段,自己识趣,再也不敢得罪赵文华了。

  赵文华却不大理他,比起对待胡宗宪的亲热,令人越觉难堪,勉强跟到清虚观,看赵文华并没有留他坐一会的意思,便悄悄溜了。巡抚一走,大家跟着散去,只有胡宗宪未走。

  “汝贞!”赵文华志得意地“你看我的手段如何?”

  “不胜佩服。”胡宗宪答说“圣眷优隆,又有严阁老的倚重,我看华公真除的旨意也就快到了。”

  “不会,不会!我也不想外放,还是做京官舒服些。前几天我就有信给东楼,请他转禀严阁老,相机奏请皇上,召我还朝。”

  “还朝可也不能空手回去,办贼总得办个结果出来,但望俞大猷他们这次能好好打一仗,站稳脚步,诸事就好办了。”

  “对!我也是这么想。等我还朝的时候,希望是你接我的手。不过,由巡按一下子跳到总督,还没有这样的先例,要一步一步来!”说到这里,赵文华突然问道:“汝贞,你看李天宠如何?”

  “华公吩咐考查他的劣迹,这件事还没有来得及办。照我的看法,人倒还不错,就是贪杯不好,误了好多事。”

  “嗜酒误事就够了。等我来参掉他。”

  正谈到这里,只听擂门如鼓,递来紧急军报,是俞大猷报捷:王江泾与倭寇遭遇,展开战,三路合围,永顺、保靖土兵,更见得力,一攻其前,一蹑其后,倭寇海盗,大败而遁,斩首1900余级,汤克宽的舟师,烧毁贼船200余艘,敌无退路,溺死者不计其数。

  这是从备倭以来,从未有过的战功。赵文华与胡宗宪的感想相同,是既喜且忧,且是忧多于喜,屏退从人,闭门密议,如何处置这个捷报?

  “先瞒着!决不能让张廷彝知道。”赵文华神色懔然地说:“这下他有了翻案的凭藉,反咬一口,入骨三分,不可不防。”

  “瞒是瞒不住的。”胡宗宪亦知事态严重,不可用纸中包火的那种危险办法“华公,我看须另筹善策。”

  “你说,什么是善策?”

  “我只能谈到这里。”胡宗宪说“所报如果属实,即是军兴以来的第一功。大捷不赏不贺,平淡处之,那于士气民心的影响太大了。我已经关照本地的殷商,捐献劳军,大概明天上午就有一笔数目很可观的款子,送来给华公分赏各军。”

  “嗯,嗯!”好大喜功的赵文华,觉得胡宗宪这件事办得很可人,因而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也可以说是启发了他的茅“是啊!我现在掌理全盘军条,论功行赏,是我份内的权责。汝贞,你再说下去。”

  “张总督那方面,不但不能瞒他,而且还要安慰他,让旁人相信华公并无成见,即有浮言,很快亦会平息。否则,江浙士风,好作不起之论,如果觉得张总督受了委屈,一齐起哄,甚至凑盘推人到京里替他讼冤,那麻烦就大了!”

  “啊,啊!你提醒了我!”赵文华高兴地嚷着“吾知之矣,吾知之矣!准定照你的办法。这里归你处置,京里由我安排。”

  “是!”胡宗宪很放心了“我要办的事很多,先跟华公请假,明天中午再来禀陈一切。”

  “好,你去吧!我今天大概也是一宵不睡了。汝贞,你回去先办一件事:第一、通知驿丞,非有我这里发的‘火牌’,不准派驿差,给驿马;第二、通知水陆关卡,非经特许,晚上闭关以后,不准通关。”

  胡宗宪知道这是赵文华控制消息传递快慢的手法,虽是小事,关系极重,因而不敢怠忽。出了清虚观,亲自到驿丞那里,传达了命令。然后转到总督行馆,去看张经。

  “恭喜大人!”他笑容面地说“诸将不负所期,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

  “是啊!”张经兴奋而焦灼“我也隐约听说了,不过语焉不详,到底是怎么回事!”

  “详细情形也还不得而知。道路传,终不免言过其实,不过,是个难得的胜仗,已经确然无疑。”

  “大人,”胡宗宪放出极冷静而又极恳切的词“‘做事容易做人难’这句俗语,实在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自从赵侍郎来了以后,我更觉得这句话是透人情的甘苦之言。”

  忽然有此一段题外之话,张经虽不明所以然,却直觉地,而且有自信地认为这段话中蕴含着个人祸福所关的深意“是的!汝贞,你的看法,真是深获我心。”他灵机一动,试探着说:“我就是不会‘做人’,以致于落到这般田地,至今还不明白所以致此的缘故。汝贞,俗语道得好,‘路遥知马力,久见人心’,你的皎皎本心,灼然可见。过去的不必说了,来可追;但愿将来我还有跟你共事的机会。至于眼前,汝贞,我希望你告诉我,我‘做人’的缺失在哪里?”

  “大人持正不阿,我很佩服。不过,柔能克刚,我冒昧要规谏大人的,就在这一个柔字。”

  “柔能克刚!”张经将这句成语念了两遍,觉得胡宗宪答非所问,不免失望。

  “大人何以致此?其中的缘故,实在可以不必多问!眼前第一大事,是如何化解这场意外之祸?宗宪不才,凡可以尽力之处,决不敢退避。只是‘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这一路到京,能不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全看大人自己了!”

  这几句话说得很结实,张经不由得动容了。“不错,‘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总因为我得罪了人,才有这场祸事。”他紧接着问道:“今后自求多福,应该如何做法?汝贞,你一定有以教我!”

  胡宗宪心想,张经到底忍不住气说了实话。他原是知道自己遭祸的原因的。只要他识得赵文华的利害,便有法子,让他照自己的话做了。

  于是他想了想,先提一问:“我想请问大人,到京以后,如何自辩?”

  “我,”张经很谨慎地答道:“有什么,说什么。”

  “那么大人估量,皇上是不是会听大人的自辩呢?”

  “这我可不敢说。不过,皇上即使不相信我的话,总也要问一问人,总也要查一查事实。”

  “大人持此想法,危乎殆哉了!”胡宗宪的神态很率直。唯其率直,反显得忠实“皇上在西苑修道,已经十几年不见大臣,有所垂询,‘夜半宫门出片纸’,简略非凡,只有两个人看得懂,这两个人之中,与大人祸福有关的,又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如果不肯帮大人的忙,皇上问别人亦无用,更不用谈什么‘查一查事实’。”“喔,”张经很注意地问:“我倒先要请教,是只有哪两个人看得懂皇上的手谕?”

  “这两个人之中,先说与大人无关的那一个,是华亭相国夫人。”

  华亭是松江的别称;“华亭相国”指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徐阶;在“阁老”中,徐阶原来位列第三,能够进位到仅次于严嵩,即为夫人之力。

  胡宗宪是听赵文华酒后闲谈,提到过徐夫人的才智。据说有一次皇帝梦见“罏蠼”二字,不知作何解释?便写下这两个字,嘱咐太监去问礼部尚书徐阶。

  这两个字,所有的字书中都不载,不但不明它的意义,连读音都不知道。于是徐阶召集大小京官,以及京中有名的文士,遍查比较冷气的书籍,希望找到这两个字的出典。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身为大臣,连这样一件小事,都不能使皇帝满意,禄位只怕难保。因此,徐阶的神色不怡,徐夫人问明缘故,想了想说道:“我记得《道藏》的‘法海玄珠’有这么两个字,是鬼来求食之意。”

  徐阶急急去检《道藏》,果然有此二字。于是五更入朝,带着“法海玄珠”去复命。皇帝恍然大悟,梦见“罏蠼”二字,原来是饿鬼来吃食,因而传旨:京内京外,广设水陆道场,瑜伽焰口,为饿鬼施食。在皇帝想:倘或不能解得这个疑团,饿鬼无所得食,投胎人世,会把铁桶江山搅得一团糟。照此看来,徐阶之功不可没,因而将他由礼部尚书升任为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成为宰相,位在李本之次。

  又不久,皇帝派太监一张手谕给徐阶,上面只有6个字:“卿齿与德,何如?”齿是年齿,德是德行。但怎么叫做“卿齿与德,何如?”是问徐阶,德行能与年俱深吗?这似乎不成话说,而玩味语气倒像是诘责徐阶,年齿徒长,德行不修。因而大为焦忧,不知如何奏复。

  到得归寝,徐阶仍在念念有词,翻来覆去所念的,只是这6个字。徐夫人忍不住开口了“德,或者是指另一个人。”她说:“是指欧尚书。”

  “欧尚书”就是接徐阶而为礼部尚书的欧德。这一解对了!徐阶第二天便手写“条对”自己的年纪多大,欧德的年纪多大。皇帝一看“条封”知道徐阶可以大用了——手谕的简略,并非皇帝躲懒,而是有深意的:第一,皇帝潜居西苑修道,连阁臣都难得见一面;军国大事的裁决,全用手谕,如果写得明明白白,传递之间,不免机密,所关不细。用这样类似隐语的写法,旁人茫然不辨,便可收到保密的效果。

  第二,是测验大臣能不能了解自己的意思?如果看法想法大致相同,则文字虽不可解,意思可以猜测得到。徐阶经此两番测验,皇帝十分满意,将他晋衔“柱国”在阁臣的班序中,驾李本而上之,成为次辅。

  “华亭相国虽为次辅,不过大人的这一案,皇上不会问他,所以我说,徐夫人与大人无关。有关系的只有一个人:严公子!”

  “严公子”当然是指严世蕃。严嵩做宰相少不得这个儿子,就因为皇帝的手谕,有似哑谜,而唯有严世蕃能够彻底了解;也唯有严世蕃执笔的奏对,能够合皇帝的意旨;换句话说,也就是唯有严世蕃能够操纵皇帝的爱憎喜怒。

  这样,张经祸福的关键何大,就可想而知了。胡宗宪为他指出,不管他的辩解如何合理、如何有力,而皇帝在作处置之前,一定会先询问严嵩,严嵩又必先问他儿子,严世蕃的一句话,便可以决定张经的命运。

  “恕我直言,”胡宗宪说道:“大人的被祸,必是无意中得罪了严阁老父子的缘故。如今只有徐图化解,倘或上疏讼冤,辩解愈有力,便愈显得严阁老父子诬陷好人,亦愈中他们父子之忌,必置大人于死地而后快!大人自顾如何?”

  这一番话说得张经骨悚然,自顾决非严氏父子之敌,便只有委屈求生。然而委屈之意,又如何表达呢?这当然亦非问计于胡宗宪不可。

  “汝贞!事到如今,我只有靠你了!”他死心塌地说道:

  “你怎么说,我怎么做。”

  “这也是我义不容辞的事。”胡宗宪很谨慎地说:“我如今不敢说,一定可以为大人免祸,没有十分把握而说话,就是不诚恳,会耽误大事。我如今只劝大人,不要急,不要忙,从容沉默,自己把大事看作小事,勿涉张皇,则水到渠成,小事便可无事。”

  “是!”张经深深点头“‘自己把大事看作小事’这句话说得很中肯。我准定照你的话,也不必怨天、也不必尤人,只当年灾月晦就是。”

  “正是这话!”胡宗宪大为欣慰“大人的风度越好,我们替大人化解打点,越容易着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