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武侠 > 明珠劫 > 第 三 章

第 三 章

目录

  王泽果然在第二天,保举荆州刺史石崇为趾宣慰史,对于这个保荐,倒是没有任何人反对。

  因为趾地当南海之滨,远隔千里,虽然地多产珠,且因接壤海域,得与海外之夷商时相通往,颇多珍奇罕见之物。

  但是,地多瘴厉之气,居民又蛮悍不化,这次遣使人贡,连使臣也被暗杀了,趾王很发火,很可能有不臣之心。

  所以晋武帝才要派员前往宣抚,一则好言相劝,一则也是要借机加以镇庒。

  这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虽然也可能是一趟美差,混得好,就能发一笔横财回来。

  但朝中的一批将领们,‮趣兴‬都不⾼,他们太平⽇子过久了,实在没‮趣兴‬长途跋涉去受活罪,更何况这还是相冒险的事。

  前途吉凶未卜,安危堪虞,而迢迢千里,远⼊蛮疆,又不能以大军为壮,此行实在是险恶万分。

  王消自从上次回来,心里一直不痛快。

  虽然石崇叫司马子明在赴长安时,把他最欣赏的那批江南女乐也带来送给他了,但他心中却一直不肯放过石崇。

  他是个器量很窄的人,认为在石崇那儿被人灌醉一次,引为此生之大辱,誓必报复,只是他这个人的城府极深,喜憎不形之于⾊,石崇送给他的东西,他照收不误,却不打算就因此替石崇说好话。

  王浑保举石崇出使趾,先倒是使他吃了一惊。

  这实在是太突然了,石崇跟王浑应该已成死了,何以会把这个没人肯去的苦差事挑了石崇呢?

  在他的想法中,以为王浑对石崇也不愉快了,因而才有此举。

  不过石崇是他深深厌恶的人,能够给石崇吃点苦头总是好事,所以极力地赞同,甚至于还一改初衷地说了石崇不少好话。

  说他治军严谨、纪律分明、体恤下属、部卒用命,他的所部训练精良,而他的义子司马子明⾜智善谋、骁勇善战,远使趾,必可胜任无疑、镇服边夷、宣扬上国大威。

  这一份工作的确不轻松,责任重大而任务艰巨,而石崇在以前不是很特出的一名将才,耝勇无谋,贪鄙好杀,这是晋武帝对石崇的印象,所以对王泽的保举多少还存着有一点儿考虑。

  皇帝可不能像别人,为了一己之私而决定一件大事。

  趾虽然是个小国,但事关华夏天威,就不能出之儿戏,石崇能否胜任,他必须慎重考虑。

  所以一听王俏的褒词,倒是颇感意外,笑了一笑道:“丞相是很少说人家好话的,居然对石崇如此推许,倒是不容易。”

  王供有点脸红,前两天他返朝密奏时,还说了石崇不少坏话,像骄横自大、轻杀部属、穷极奢华等等。

  对于这些罪名,晋武帝倒是可以容忍,他要的部臣只要忠心与安份就好。

  王供烧了一顿火,没什么反应,就很知趣地不再说了。

  今天,他忽而又改变了态度,究竟有点难以自圆其说,好在他应变的机智很拿手,立刻道:“老臣心在君国,因事而及人,內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出使趾,石崇减其选也I”

  晋武帝一笑道:“丞相,石崇究竟有多少本事,孤跟你一样的清楚,他真的适合这份差使吗?”

  “这…他适合,因为他有个好副手,是他的义子,叫做司马子明,这少年人却是十分了得!”

  “啊!这个年轻人能引得丞相的夸奖,必有过人之处,他究竟有什么好法?你倒是说说看!”

  王消不甘心又替司马子明说好话,但皇帝问下来他又不能不回答,只有~指王浑道:

  “大将军已经把那年轻人也认了义子,圣上问大将军便知端详。”

  王浑哈哈大笑道:’‘好教圣上得知,丞相大人在任何地方不饮酒,但是那小伙子却能叫丞相喝得大醉,只此一端更知那小伙子的本事了。”

  王他没想到王浑会把自己这件丑事给抖了出来。

  晋武帝却十分地感‮趣兴‬,忙道:“啊!真的吗?丞相酒不沾,在宮廷中赐宴都不能勉強他,居然能有人把他灌醉了,决说,他是用什么方法?”

  于是王浑把经过说了。

  晋武帝大笑道;‘好,好手段,这小子有两下子。”

  王他忙道:“老臣只是不忍心见到那些女子因而被杀,并没有受他们的威胁。’”

  晋武帝笑道;‘“没什么,便是孤家处在那种情形下,也只有喝了。丞相为孤的辅佐,治理国事,牧育万民,是该有此仁心,方能以仁术而治天下。”

  王浑没想到皇上居然也会说这种活,不免有失望之⾊。

  晋武帝笑道:“不过大将军在一旁不动声⾊,也是英雄本⾊,大将军当‮家国‬之重寄,执戈以卫社稷,对每~个来犯的敌人,都将施以痛击。那可心软不得。

  所以丞相之不忍,大将军之镇定,恰如你们的本份,孤家有你们这一文一武,还怕不能永保江山万年吗?”

  他的确是个懂得笼络人心的统治者。

  目前,这两个人正代表了朝中的两大势力,他不能表示偏袒任何一方面,否则就会引起纠纷。

  因此他的话使两个人都心花怒放,也使得两个人都感万分地跪下,连声呼着:’‘陛下圣明I”

  晋武帝笑了笑、道:“不过那小伙子的确还真不错,我们姓司马的一家子,好像都不平凡。”

  王浑诌媚地道:“那当然,司马子明虽非圣上一族,但是同属一姓,几百年前,多少也有点渊源,所以他才会较常人突出。”

  晋武帝一笑道:“你们王氏这一族也很了不起,本朝得力尤多,这片江山,等于是靠你们打下来的。”

  皇帝的笑有点狡黠,吓得两个人都不敢开口了。

  因为王家的势力实在太大了,重要的军镇,几乎全是王姓一族占住了。

  只不过他们并不‮谐和‬,自己人也在倾轧互斗而已。

  尤其是王恺,他的私心很大,这些年利用职权,把自己的‮弟子‬
‮人私‬;纷纷安揷在重要的职位上去。

  现在听皇帝说话的口气,似乎已经颇有猜忌。

  这使王恺警惕着,自己必须要收敛一点。

  王浑趁机忙说道:“陛下,微臣蒙圣恩浩,结为烟妞,微臣只有肝脑徐地以报。”

  晋武帝把话点到后,也不再刺他们了,笑笑道:“丞相跟大将军的忠心,抓是信得过的。”

  石崇既然有这么一个精明的副手,他的任务想必是没问题了,孤这就下令发旨,叫他准备动⾝吧疗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人是王浑保举的,一切的繁文细节也都由王浑包办了,甚至于荆州的治理权,也都派了王浑的小儿子去接了。

  出使趾,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除了朝廷中的诏文外,还有不少的礼物,那都是中原的丝缎、罗帛、金⽟等器饰,刚好司马子明在,一并给他带到荆州了。

  上谕要石崇不必进京,即刻就率同了荆州的原班人马启程,等完成宣抚使命后,再行进京论功行赏。

  石崇在早几天就得到了消息,心中十分着急,他也不想跑这一趟的。

  所以一见到司马子明,抓住他就往后堂跑。

  没等坐定,石崇就问道:“于明,这是怎么回事?把我弄到那个地方充军去了,是不是长安方面出了什么漏子?”

  司马子明笑道:“股有啊!事情很顺利,王大将军听了我的献议,在皇帝那儿露了两手,已经很受重视,现在他的地位已与王恺分庭抗礼了。”

  “那怎么把咱家弄去充军了?”

  “大人,趾之行是孩儿主动争取,才由大将军保举的。’”

  “什么,是你争取的?”

  “是呀!’”

  “你疯了,叫我到这个绝地去?”

  “孩儿有几点理由,第一、是趾的那批东西,虽是价值连城,却都是贡单上列为被劫的黑货了,大人握在手中,却不能拿出来,必须去跑一趟。”

  “那就行了吗?”

  “一定行,孩儿到了那边,自然可以安排。”

  “好,那第二呢?”

  “第二、趾多宝,到了那边可以搜罗一批,大人回到长安后,将成为天下第一首富了!”

  石崇道:“这没什么,我的金⾕园中收蔵之丰,已经是长安之冠了,哪一家也比不上咱家的。”

  司马子明笑笑道:“正是这个问题,大人的财富虽丰,但官位不够⾼,极易招忌,借此机会,可以使大人⾼升几级。”

  因为出使番邦,必须是一品大员或是一方总镇,大人目前还够不上,立下这一功后,大将军才可以设词保举,使大人手给兵符,雄镇一方。”

  “那不是有个名义就行了的,必须要有兵。”

  “有的,我们目前就有着几千人了。”

  “那怎么够,至少要有几万雄兵才行。”’“大人放心,我们回京时就有那么多了。”

  “从那儿来?谁肯把兵分给我们了?”

  司马子明神秘的笑道:“到了趾之后,我们制造一点事端,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扩充实力了。”

  “那也得有人,兵权握在别人手中,分出来给我们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以请旨增援,而后权宜在当地召募。”

  “你开玩笑了,在趾,上哪儿招募汉军去?”

  “大人怎么忘了,孩儿这些年来。训练了一批‮人私‬的兵勇,为数也不少,这时正好化暗为明,然后再请大将军支援一部份,再想法子在边关吃过一部分来。”

  石崇摇‮头摇‬,道:“这是不可能的,边关守将,都是王恺的‮人私‬
‮弟子‬,他怎么肯拨给我们呢?”

  “情况紧急时,不怕他不肯,大人是天朝使节,也是御派的钦差大臣,有符节可以调动边帅的,若是他们不守节制,大人有权先斩后奏。”

  “你疯了,那不是跟王老儿摆明了作对吗?”

  “大人放心好了,孩儿跟大将军商量好了,他会给予一切支持的。”

  “他支持有个庇用,王老儿不肯答应的。”

  “但是皇帝支待就有用了,王浑回去烧了一把火,皇帝对王恺扶植‮人私‬,扩张势力之举颇不为然,只要我们有正当理由,削弱王浩的实力,皇帝是绝对支持的。”

  石崇不噤心动道:“你有把握吗?

  司马子明一笑道:“有,孩儿所训练的数百名‮人私‬武力,这次以大人的侍卫随行,他们是最靠得住的实力。”

  到时候不动声⾊,把对方诓过来,往上一围,哪怕对方有千军万马,也难以逃脫我的手掌心。”

  石崇叹了口气:“一切都由你吧!反正旨意已下,不去也不行了。子明,我有了你,也不知是福气还是祸事,我这几年来。一切的成就固是靠你,但是将来我的老命,也可能玩掉在你手里。”

  “大人怎么这样说呢?孩儿全心全力都是为大人在打算,大人把我从危难中救出来,恩同再造…”

  “那不算恩,我把你从盗窟中救出,只是顺⽔人情,因为我本就是去剿匪的,你是匪窟中的俘虏,我救你出来是应该的。”

  ‘可是大人又将我收在膝下,教养成人。”

  石崇大笑道:“你那时予然一人,家人都死于贼手,无依无靠,我无法送你回去,只好让你留下了,而且这也是缘份,我一见你就十分喜…”

  “大人对孩儿的恩比天⾼,孩儿自该竭诚而报的。”

  石崇轻叹一声:“于明!反正我也没有孩子,你就等于我亲生的儿子一样,一旦我死了,这一切全是你的。”

  “大人正当盛年,还早得很呢2”

  “不管来早与来迟,我今天的话永远有效,等一下我就命人写谢表,同时把我的意思写过去,奏请圣上赐准,立据为凭。”

  司马子明道:“大人别这么做,孩儿为您效力,可不是贪图什么。”

  “这我知道,但我也得表示我的心意,我要把金⾕园留给你。”

  “大人现在还只是壮年,很可能会再有子闹的。”

  石崇大笑道:“你若是以为老夫不会生儿子,那就错了,我不是不会生儿子,而是不要生儿子。”

  “啊!这是为什么?”

  石崇有些伤感地道:“我之所以有今⽇,全是仗着你的义⺟,也就是我的结发元配子。”

  “可是义⺟早就去世了。”

  石崇黠然的点点头道:“是的!她是死于难产,从她死后,我就守着心丧,直到今天也没有解除。”

  “田!大人原来还蔵着这份心事。”

  “我整天醇酒美人,见时是守心丧的样子,但我确实是守着的,我虚悬正室之位,一直都空着,就是为了纪念作义⺟,我的姬妾,只要知道有了⾝孕,不管我喜不喜,都立刻把她们送出去。”

  “这又是为什么?”

  “不为什么!只为了我答应她的一句话,我在你义⺟临终前立过誓,为她守节三十年,三十年之內不续弦。”

  “为什么要立这个誓呢?”

  “为了那个孩子,你义⺟死时,那个孩子还好好的,她怕我娶了个后⺟进门,孩子会吃苦,所以我为使她安心,立下了三十年不娶的重誓了。”

  “那孩子呢?”

  “死了,他⺟亲死后半年,就梁天花死掉了,我想这可能是我命中该当无子…”

  司马子明道:“大人,既然那孩子已经死了,义⺟的顾虑也不存在了,您可以另外再娶了呀!”

  “不!不行!我说过三十年之內不另娶,就必须做到,我不能失信于泉下。”

  “大人,三十年之限也快満了吧?”

  石崇算了一下,才道:“是的,我在二十四岁时丧,今年已经五十岁了,再过四年就満了。”

  “那时候大人再娶,也还来得及!”

  “于明,老实说吧!你别看我姬妾成群,但我择偶的条件却是很挑剔,你义⺟是个有名的大美人,我也发过警,一定要再娶个差不多的。”

  “这个好办,孩儿就开始为您物⾊。”

  “没有用的,我要求的不仅是外貌,还要能使我一见就能倾心的,这件事你帮不上忙,要等我自己来挑。”

  “是!孩儿希望大人能早⽇觅得如花美眷。”

  “唉!难了!难了!”

  “大人您别消极才是。”

  “年华不再,老夫毕竟是老人,纵然再遇上一个中意的人,她不见得也会中意老夫的!”

  “这个大人放心,以大人的地位,何患一女子不得。”

  “子明,你说这句话就不够聪明了,我若是想置一个姬妾,用什么方法弄来都行,但我要娶一个子,那就不能有半点強迫,一定要她心甘情愿,对我也有感情,这样才能共偕⽩头。”

  司马子明只有皱皱眉头。

  他知道这是个难题,的确不是自己的能力能解决得了。

  要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子死心塌地去爱他,那是木可能的事,他只有不管了。

  出使的队伍终于道通成行了。

  那是很浩的行列,石崇把他所部镇守荆州的一千名精兵都带着了,而且替他们的戎装全部制新的,甲胄刀剑,擦得雪亮。

  所以,这是一支耀眼的队伍。

  石崇是掏出私囊,贴包在为晋家天子装面子,他把一千名精兵都装扮得威武而且神气。

  钱花得使他心痛,但是司马于明却告诉他,这笔钱不会冤枉花费的,这是一本万利的投资,绝对可以收回来的,而且是十倍百倍地收回。

  石崇对司马子明的话是深信不疑的。

  这小伙子替他所策划的事从没有失算过,何况这些钱也是司马子明替他弄回来的。

  在荆州任上,他着实地捞了一笔,却没有揣回去充实洛金⾕园的窑蔵,全部移作整饬军容了。

  他征购了精选的战马,招聘匠人精铸了兵器,征用女工赶制军⾐,砺磨佩剑,擦亮盔甲而组成了这一支劲旅,浩浩地出发了。

  还没有到达趾,石崇已经感受到这笔钱花费得不算冤枉了,而且已经在开始收回本钱了。

  他的职衔是趾宣慰使,主要的任务也是‮慰抚‬趾,但是他却是钦命所派,代表天子的特使,使得沿途所经之处,那些驻地的将领们刮目相看。

  因为司马于明更替他在王浑那儿打通了关节,在晋武帝面前密奏,请到了一份密旨,旨意是要石崇假南行宣抚之便,考察一下沿路兵镇州县的军务与吏治。

  在一般的习惯上,这也是钦使附带的任务,在完成使命回京述职时,皇帝也会问一下边远地区的民情防务。

  在那种天⾼皇帝远的地方,朝廷平时无暇常派大员来考察过问,一切都由他们自己作主。

  唯有在派遣钦使途经时,才顺便看一下,回朝之后,钦差大臣的禀奏就十分重要,往往可以决定他们的前程福祸,生死安危。

  所以每当使臣过境,他们都很紧张,恭恭敬敬地接待,诚煌诚恐,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疏慢。

  不过,这些多半是对地方官的影响较大,驻守的将领,仅只是礼貌地敷衍一下,无须大过巴结。

  因为这些将领都是有強硬后台靠山的,他们的靠山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居⾼位、掌大权的重臣。

  他们也都是靠山的亲信心腹,一手提拔起来的。

  权臣们利用他们隆重声势而巩固地位,因为这些将领们镇守边境,都领有一支重兵,那就是实力。

  当然这些实力是分散的,东一小块,西一小块,不会集中在一起,否则皇帝就会感到不安了。

  司马氏是取魏而代的,魏公曹时,以周室的王叔周公自居,大权在提,却还拥着一个无实权的傀儡天子。

  他的军机都掌握在自己的三个儿子以及亲信部属的手里,自己则稳居帝都,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个策略是绝对成功的,那时群雄纷起,划地称雄,却都只能占领一个地区而已,还有很多势力不及的地方,仍是臣属于汉家天子的,魏公捧出了汉室天子,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他们。

  所以,曹氏一直是势力最強的,终于慢慢地灭西蜀刘汉、东吴孙氏,结束三国鼎立一统天下。

  曹的儿子曹丕继位,觉得強敌俱除,用不到那个傀儡皇帝了。

  虽然皇帝已经威胁不了他,也左右不了他。

  但名义却仍是天下至尊,四夷来朝,⾼踞龙座受礼的不是他,毕竟有点不过痛,所以废汉帝而自立。

  司马氏一直是曹魏的部属大将,曹丕要做皇帝势必不能再亲自领军了。

  他的两个兄弟,曹彰有勇无谋,死于战争,曹植又太聪明了,一直为他所忌,被他排挤掉了。

  渐渐的,大权落于司马氏,司马氏乃代魏而立,改元为晋而有天下。

  皇帝就是用军事的力量发动政变而掌权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然不会再让军权集中于一人之手。

  但是又必须要维持一个相当数字的军队才⾜以巩固国防,抵挡外侮。

  同时,还有一些地方未平定,有赖军力去维系的。

  晋武帝只能把军权集中在几个人的⾝上,再让他们互相争权负气不和,以免他们合作而生叛。

  司马子明看准了这一点,因为这一带是属于王恺的势力,他说可以替王浑设法争一部做过来。

  王浑当然十分尽心,有所请求,无不照办。

  晋武帝也有他的打算的,他知道王恺这个人不会有太大的野心,可是这个人太护短、太自私、气量也太小,所以才在拼命地排挤别人,扩张实力。

  王恺本人倒不难控制,怕的是他一旦⾝死,他的军权落⼊家族中一个有野心的人手中,就⿇烦了。

  必须要在灾变末生之前,削弱一点他的势力。

  因此准了王浑的奏,给了那样一份密旨,下令石崇对南方的边成军镇,考察军务编练情形,如有不法事情准许便宜行事。

  皇帝这“便宜行事”这四个字下得很⾼明,那就是说,有问题的人,石崇可以有权处置,但是必须自己去做,皇帝可以支持认可,却不会派兵镇庒。

  司马子明自然明⽩皇帝的意思,他也不期望皇帝会作太多的支持,原就打算完全靠自己的。

  自己手上一千名‮弟子‬兵,那是可靠的实力,却不算雄厚,因为这些兵镇守将差不多全有三五千人马,至少也在一千多。

  只不过司马子明有两点可凭恃。

  一点是⾝怀廷旨,另一点就是他的兵能打仗,尤其是那一百名卫士,个个⾝怀绝技,当初跟着他四处发财的,这是一批死士,也是一批⾼手,⾜堪为用了。

  州县对钦差大臣不敢怠慢,但那些将领们却未必卖账,有的还客套地拜会了一下,有的借口军务繁忙,本就不照面。

  他们不来,司马子明却能找了去。

  司马子明是副使的⾝份,有权“便宜行事”的,因此他带着所部,长驱直⼊对方的驻地去。

  人不算多,但服装鲜明,就见得军容壮盛了。

  而边境守年在长时间的戍守中,军纪较驰,相形之下,本就不能比了。

  司马子明出示了钦旨,那些将领们才慌了手脚,他们的靠山硬,可以不在乎石崇,却不能够蔑视皇帝的尊严,态度由踞傲变为客气了。

  司马子明更懂得先声夺人,首先把自己带来的这一些军队,作了布阵的练以及战技的表演。

  骑兵演骑;飞骑腾跃横沟,马上发矢,靶则中的,鸟则坠翼,箭无虚发。

  步卒演戈矛之技,掷矛取五十丈外奔牛,徒手举百钧重担,一索飞悬,攀登绝壁,他那百名卫士没有一个是庸手,已经把参观者看呆了。

  再看看那千人的兵阵演,更是目瞪口呆,大气都不敢出了。

  司马子明立威之后,才开始考察军务,各方面都要问,问得很详细,士卒有多少?平时作何训练?军备补给如何?生活情形如何?

  他一点都不放松,那些将领们汗如雨下。

  边关上的逃兵最多,很少有⾜额的,有的竟连一半都不到,空额的粮他自然都⼊了将帅们的私囊。

  没有训练,军心散漫,只有在城楼或营门口站岗的几个人还像个样子。

  至于士兵的素质,就更差了,几乎有一半的人都不懂得箭,不会布阵,听不懂军队号令。

  这当然使得那位主将很不好意思,⼲笑道:“方今天下太平,就不太用兵,他们的战技自然也荒疏了,不但本镇是如此,其他边镇也差不多!”

  司马子明是副使,但是他不但怀有密旨,也有大将军王浑的令箭,那就是王浑的全权代表了。

  而王大将军治理兵部,管着‮国全‬的军政,这就管得着了。

  司马子明自然知道差不多情形都是如此的,他们一路行来,也看过几处了,但以此地最糟,更有甚者。

  这儿,是司马子明选定开刀的对象。护送贡使的张将军,就是这位总兵的部下。

  因此,他不动声⾊地道:“总兵大人,你守的是边防,若是一旦有警,你的兵如何去作战呢?”

  “这个…作镇是守在第二线,而且本镇责在守城,有三五百精壮⾜够了!”

  “总兵大人,第二线不仅是守城而已,还有负责支援前线的任务,第一线吃紧,朝廷援军本及开至,就要您这儿发兵去增援。那时又怎么办呢?”

  “这当然是把那几百名精兵‮出派‬去了!”

  “守城的任务呢?如果第一线挡不住,岂不是连第二线也形成空设了。”

  “副使有所不知,我们这边的外夷都很安份,不敢进犯的,即使有变,第一线守军也⾜可镇庒,不可能会打到第二线来。

  假如真有副使所担心的情况发生,也没多大关系,第一线退下的军卒⾜可担任守城之责的。”

  “他们若是全军覆没了呢?”

  “城中尚有‮兵民‬可用,他们平时居家耕田,有事即可披甲作战。他们都是年轻力壮的丁勇。”

  “末将每年在晨闲之际,都加以训练,副使可以在明天看看他们,绝不比正规的军旅差。”

  “这个我相信,他们是不需粮响的,一定差不了!”

  总兵有点讪然:“副使明鉴,这也是轻减朝廷支出的一个好法子,即可以有人耕作以事生产,也能学习战技以保国疆,一举两得。”

  “可是朝廷没有省下多少粮饷,总兵大人的麾下有三千五百名食俸的员额,下官大概地估计了一下,发现实际员额,尚不⾜两千人!”

  总兵道:“这是因为边地⽔土不服,染病死亡的、逃亡的,每月都有损减,因此少了一点。”

  司马子明道:“可是总兵大人并未申报朝廷,几年以来,一直是维持着三千五百个名额。”

  “这个副使大人要体谅一点,绝塞苦僻,兵士们在这儿都很不情愿,为了安慰他们,也为了减少逃亡,只好额外奖赏他们一点。”

  而这笔账却不能申报朝廷的,主将只好变通一下,将缺额的粮响来津贴他们,在每处军营都是如此”

  “这个我知道,我一路上已经看过几处了。’”

  “副使知道最好,这件事虽未公开,却是经过丞相大人默许的,副使可以在回朝时私下询问丞相去。”

  司马子明微笑道:“王丞相默许,圣上却没有答应,总兵大人,你这官位是大晋天子所授,不是丞相私下委派的,而下官此来也是受圣上之旨,不是丞相的委派。”

  总兵已经听得口气不对,他抬出了王恺的名字已经准备摊开来明谈了,司马子明的话,自然吓不到他。

  他-板脸道:“本镇早已向丞相处备过案,副使有不明⽩的地方,尽管去向丞相大人谈去,本镇不奉陪了,来人!收军回署!”

  他们是在校场上谈论的,总兵一气退,他的亲兵们呼拥而上,司马子明却仍只是微微一笑,他手下的侍卫们立刻有十几人跳上了点阅台。

  总兵大叫道:“司马子明,你想怎么样?”

  司马子明连话都做得谈,只挥挥手。

  那些侍卫们一拥而上,拨出佩剑就砍!

  那些亲兵们没想到对方居然会真的动手的,措手不及,已经被砍倒了几个。

  剩下的几个纵然想抵抗突围,却也抵不过这些武功精深的武士剑客,不过几个回合,都被砍倒了。

  总兵大人见他们真的动手杀人,已知不妙,朝下大叫道:“他们要造反了!杀!杀!格杀无赦!”

  司马子明带来的人才不过五六百,还有一半留在行馆保护石崇,但是这五六百人久经战阵,且早已得到了司马子明的指示,行动快速,立即分成了几个小队,分别制住了各路的偏将副帅。

  司马子明拔剑将总兵一挥两段,割下了首级,⾼举在手中,朝着台下大声道:“你们听着,李总兵贪赃枉法,虚报空额,侵呑你们的粮他,朝廷接获密报,特遣本使前来惩诫,现在李总兵已经服诛。

  你们不要妄动,快放下兵器,回营听候命令,百夫长以上的将员,集合帅署大堂,听候指令!”

  总兵已经被杀,他手下的部属们就不敢再动了,何况也看过司马子明那些人的⾝手,拼命也是送死,于是很快就停止了动。

  司马子明把大军押回了营,自己带着那些军官们回到帅署,首先取出皇帝的密旨以及兵部的令符,证实了自己的⾝份。

  然后把此地的一切都倭过于已死的李总兵⾝上,劝令大家安心,继续回去各完所职,整饬军务。

  总兵吃空额,那些军官们也都有份的,只是大小之别而且,知道了司马子明的使命,他们都捏了一把汗。

  等到司马子明出脫了他们的罪过,每个人才放下了心,死心塌地的听候司马子明的‮布摆‬了。

  司马子明接着把副将提升暂代总兵,并说立即以火急羽递申报兵部,由大将军王浑指令真除实缺!”

  这等于是王将军一手提拔了,那位副将不是笨人,立即向王浑表示效忠,于是司马子明为王浑拉来了第一股力量,而且硬是从王恺手中挖出来的。

  石崇等在行馆中,知道司马子明会将有所行动,却不知他是这样⼲法的。

  所以听完了司马子明的报告,吓得脸⾊都变了,道:“子明,你做得太鲁莽了,这不能那样子蛮⼲的。”

  “怎么不能?我们奉有密旨,准予便宜行事的。”

  “那也很有个分寸,你不能杀人的,尤其是杀死边关的总兵,他的职位并不比我低多少。”

  “但大人此刻已是钦使,比他⾼多了。”

  “可是也没权利杀他呀?”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就是便宜行事的主旨,我必须要采紧急措施,总兵不杀,他的部属不会屈服,很可能会兵成变。”

  “现在怎么办呢?”

  “孩儿自有妙计。”

  “王老儿不肯甘休的。”

  “他也只有咬牙认了,这里的不法情事太多,他是知情的,吵起来,他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边帅吃空额,朝廷何尝不知道,他们的确是太苦了,只有睁只眼、闭只眼,因为没人愿意来。”

  “朝廷虽然知道,却并不赞同,我们加以整顿一下,朝廷一定是支持的,何况还有王浑在为我们撑。”

  “可是王老儿怨死我们了,他会报复的。”

  “我判断他不会的,而且会派人向我们讲和,因为他已经尝到厉害,他怕我们把他的本都挖掉。”

  事情果如司马子明所料,朝廷接到了司马子明呈回去的奏报与资料,居然下旨嘉奖了一番。

  这当然是王浑的活动,他对这年轻人的魄力及果敢,也是衷心地佩服,所以大力地支持他。

  圣旨来到,石崇放了心,他什么都没有做,但一切奖励都是他的,因为他是正使,所有的事情都是以他的名义而为的。

  石崇也想到假如失败了,杀头抄家也是他来承担的。

  但他仍然十分感司马子明,而且更为椅重他了,因为石崇明⽩,没有了司马子明,自己早就垮台了,更别说是往上窜。

  “把一切都托付给那小子吧!”

  石崇把自己的未来作了一次赌搏,事实证明了这一注押得很准。

  首先是处理那个总兵的家产上,石崇又添了一宗财富,田地不动产人官,金银珍珠则人了石崇私囊,因那是不计数的。

  石崇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这一注,把他贴在军队装备上的钱已加倍地弄回来了。

  石崇总算也明⽩了一件事情,别人跟他一样会捞钱、会发财,可能比他还要⾼明。

  再看到后来,石崇则是真正地吃惊了,因为司马子明又取出了一张单子,递给他道:

  “这是在按没的家产中发现的一批珍品,孩儿已列成清单,要私下进给皇帝的,大人请过目一下。”

  石崇接过扫了一眼,却见密密⿇⿇地开列了一大堆,他不耐全读,只捡前面重要的看了一下。

  一看,石崇不由惊叫道:“有这么多的好东西…八尺⾼的七彩珊瑚、⽔晶⽟壁、僻⽔珠、六十斤重的⾚金神像…”

  司马子明道:“是的,这只是一半而已,另外尚有一半,孩儿准备送给王浑大将军,故而没有开在清单上。”

  “这些东西都有帐单吗?”

  “没有,这只是他‮人私‬的窖蔵,孩儿花了极大的精神才找到的。”

  石泉摄慌地道:“既是没有列单,⼲吗要去送给皇帝呢?咱们自己留下了不好吗?”

  司马子明笑道:“那当然可以,就算是有清单,孩儿也有办法把它变造过的,但是这批东西,大人还是把它送给皇上的好。”

  “为什么?”

  “因为有些东西,是上次贡单上的失物,东西已经送到大人的家里去了,却一直不能取出来公开示人,经过这一次,大人的那些东西就可以亮相了。”

  “这倒也是,只是那些珍品也一样的名贵吗?”

  司马子明笑了一笑,道:“差不多,有些自然是比大人所有的差一点,有些还可能要好一点。”

  “那咱们把好的换下来。”

  “大人!这家伙只是一名总兵而已,已经有那么多的珍蔵了,大人⾝为国使,此去还怕没有好东西吗?”

  这批东西最好不要动它,而且孩儿还把大人携来的珍品,也加进了清单中,一并进献给皇帝。”

  “这又是⼲吗呢?不留下也罢,⼲吗还要加上去呢?”

  司马子明道:“方今长安市上各家竞夸豪富,但皇帝却是最寒酸的一个,一些好东西,都被功臣国戚昧下了,皇帝连一眼都没瞧过,他心中对此不无温然之感。”

  “这倒是,有几次他参加臣属的私宴,看到一些豪华的‮布摆‬器皿之后,曾经开玩笑说:

  “朕虽拥有四海,抚及天下,但恐怕长安市上举出千名富翁来,朕还排不上名呢!从前人说华富奢丽,每有两名俗语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现在下一句该改为人间丞相家才对。”

  司马子明一笑道:“这位万岁倒很风趣,只是那相爷听了恐怕心中不落实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