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双雄对决
看到两国之间的架势,朱厚照知道他们之间的这场战争已经不可能避免了,既然如此,自己也不能甘于人后了。
在皇宮之中,朱厚照同时接见了来自两个家国的使臣,不过和以前的一样,两个使臣都还是失望而归。
朱厚照已经打算参战了,但是在最后的关头却放弃了去和奥斯曼帝国结盟的机会,如果按照以前的情况来看,两国结盟无疑是最好的。
但是等到萨非王朝灭亡之后可以肯定两国之间也要立马入进相互戒备的状态了,甚至有可能在战争的末期两国也打起来。既然如此,那⼲脆就不结盟的了,免得到时候传出去影响也不好。
看看前一天两国还共同协力打败了萨非王朝了,结果一天之后两国就自己打起来了,果然两个家国都不是什么东西。
这样的话朱厚照可不希望变成后世人评论这段战争的惯用语言。
而且不和奥斯曼结盟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痹伊斯迈尔,现在奥斯曼帝国以及萨非王朝都已经入进了战备状态,面对奥斯曼帝国的咄咄逼人,伊斯迈尔已经把帝国绝大多数的兵力都集中在了西面。这个时候如果突然传出来大明和奥斯曼帝国结盟了,那么得到消息的伊斯迈尔肯定会立马把菗调大军回防大明的。
现在朱厚照还是和以前一样直接拒绝了两国的结盟请求,那自然就可以给两国留下一个和以前一样的印象了。无疑这会让两国之间都认为大明还是无意这个时候发动一场战争。
虽然估计赛利姆要失望了,但是伊斯迈尔肯定要⾼兴异常了,伊斯迈尔⾼兴了,那到时候朱厚照就有可乘之机了。
在两国使臣离开京城之后,后面还有数道朱厚照的密旨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势送到了哈萨克的李端澄手中。
既然朱厚照要趁奥斯曼和萨非王朝交战正酣的时候突然加入来夺取自己的利益了,那自然要提前做好秘密的准备了,而且这个人直接行动的人最好还是李端澄。
李端澄现在就在哈萨克。那里地处中亚,是现在大明前往萨非王朝最便捷的一个地方,两个地方中间相隔的是乌兹别克汗国,但是现在的乌兹别克汗国就和大明自己的地方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把大明其他地方的军队调入中亚无疑可能被伊斯迈尔给发现了,所以为了保密让李端澄为将,用哈萨克的明军是最好不过了。
他们在平时并不需要做太多的准备,只要朱厚照的命令一到,大军就立马可以出动了。
而且除了那里的明军之外,昔班尼也不能把他给忘了,攻打哈萨克不能忘了昔班尼。同样的攻打萨非王朝也不能忘了昔班尼了。
乌兹别克汗国和萨非王朝相连,两国之间的关系自然不用多说了,如果不是这一世朱厚照改变了历史的话,现在的昔班尼就已经死在了伊斯迈尔的手中了。
而在呼罗珊的巴布尔也是一个不得不参与的人,此时的巴布尔正处于孤立无援的局面,他致力于恢复自己祖先帖木儿帝国的国土,这样无形之中就直接把现在中亚的所有家国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虽然在朱厚照的支持之下巴布尔在呼罗珊成立了一个隶属于大明的帖木儿都护府,不过没有大明直接的参与,这些年来在伊斯迈尔的打击之下巴布尔过的并不好。当初的呼罗珊现在已经有一半不再自己手中了。
正德六年六月,赛利姆亲率一万骑兵突然萨非王朝,由于事发突然,伊斯迈尔布置在前线的大军根本就来不及反应便直接被击溃。
得知前线战败。伊斯迈尔大惊失⾊,亲自带着骑兵前往前线指挥,但是出战获胜的赛利姆并没有轻兵冒进,反而主动停止进攻。等到后面陆陆续续的大军到齐了之后在伊斯迈尔毕竟之路上对萨非王朝的大军进行了一次伏击。
可以说双方此战一开始就几乎是历史上双方此战的翻版,由于伊斯迈尔太过于年轻但是成功的又太过于迅速,导致伊斯迈尔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自大的情况。
虽然他早就知道双方必有一战。也早就开始做了准备,但是所有的准备工作却一直做得比较耝糙,很多细节问题根本就没有关注,这也是他被赛利姆突袭成功的根本原因。
当然不可否认双方实力的差距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常年指挥交战的赛利姆无疑对于兵器上有着和伊斯迈尔截然不同的看法。
伊斯迈尔崇尚冷兵器,所以现在的萨非王朝大军全都用的是弓箭以及刀枪,反观奥斯曼帝国的大军,虽然热兵器并没有像大明那样多,也没有完全的热兵器队部,但是火枪以及火炮却已经开始在奥斯曼帝国的大军之中开始普遍利用了起来。
和自己西面来自欧洲的大军交战过的赛利姆无疑更加明白热兵器的重要性。
前去支援但是却被伏击的伊斯迈尔不得不仓促的带着大军撤退,而这个时候感觉自己已经胜利在握的赛利姆也放下了心来开始带着大军仅仅在后面追着伊斯迈尔的步伐。
正德六年的七月中旬,伊斯迈尔带着八万多大军退往大不里士,而赛利姆也带着大军仅仅的跟随到了这里。
一连串的失败让伊斯迈尔几乎威严扫地,他迫切的需要一场胜仗来挽回自己的威望以及目前的困境,如果在败下去的话自己可能就要亡国了。
大不里士是此时萨非王朝的都城,如果这里都被攻陷的话,那么伊斯迈尔就真的要面临国破家亡的局面了。
为了阻止奥斯曼大军进攻的路线,以及尽量减少他们可以在沿途获得的补给,从边境一路撤退的途中,伊斯迈尔都不停的对沿途实行烧焚的政策,显然他是要把这一场战争变成一次焦土战了。
伊斯迈尔的焦土政策目前来看还是很成功的,此时的奥斯曼帝国还没有到达鼎盛时期,国力还是微微有点不足,而且因为赛利姆争夺王位之时的多次內斗,也导致了奥斯曼帝国实力一定程度上受损。
可以说现在的赛利姆为了巩固自己苏丹之位发动的战争是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之下发动的,他从一开始就把相当一部分的补给确定在了从萨非王朝內部占领区域补给。
伊斯迈尔的焦土政策几乎让赛利姆的大军在沿途得不到一颗的粮食,赛利姆有十五万的大军需要养活,没有粮食,不用伊斯迈尔反攻,大军自己就有可能溃败。
大不里士之战对于双方都至关重要,它是关着伊斯迈尔的生死,而赛利姆也在指望着攻下这里之后可以从这座富饶的城內获得一定的补给,同时攻下了这里他也可以放慢大军速度慢慢从国內调集粮食了。
伊斯迈尔先是拒城而守,然而这招以前很管用的方法,现在当赛利姆有了数目众多的火炮之后就没有那么大的威力了。
在攻城的时候,赛利姆把所有的火炮全都集中起来,找到一个城墙的薄弱地点之后就照着那里进行猛攻,无数的炮弹几乎同时落在一个地方,整个大不里士城都几乎开始摇晃了起来,第一天,大不里士城墙便出现了缺口,无疑这是赛利姆集中轰炸的方法产生了效果了。
第二天,赛利姆故技重施,大不里士城的城墙出现了轰塌的情况,虽然还有半块城池在,但是看到这个情况,伊斯迈尔的心都凉了,照这样下去城池是肯定守不住了。
与其等到被对方攻入城內造成士气全无,还不如主动出战呢,于是在第三天的时候伊斯迈尔便将大军调到城外摆出了进攻的架势。
伊斯迈尔的举动无疑正种赛利姆的下怀,如果攻城的话赛利姆还害怕巷战的时候伊斯迈尔再次把城池给焚毁了呢。在外面就全安的多了。
赛利姆玩了个小伎俩,他仗着自己数量更多的军队,在和伊斯迈尔对峙的时候,偷偷对城池发动了进攻,从昨天轰塌的地方,奥斯曼大军第一次进攻便攻入了城內。
伊斯迈尔留下的少量军队根本就没有怎么抵抗就被杀屠殆尽了,至此决战还没有开始,大不里士城就已经落在了赛利姆的手中。
赛利姆大喜,城內无数的粮食一次性的解决了他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补足了粮食之后,他便可以从容不迫的去解决伊斯迈尔了。
双方在城西相互对峙,在得知大不里士城陷落的第一时间,伊斯迈尔便下令发动了进攻,这一战至关重要,伊斯迈尔前所未有的重视,双方在城西厮杀了整整一天都没有分出胜负,在伊斯迈尔几乎杀自的进攻方式之下,赛利姆的奥斯曼大军不得不暂避锋芒。
然而,就在伊斯迈尔似乎看到了一丝胜利希望的时候,突然一个大巨的噩耗传来,大明竟然趁着两国交战的时候突然带着大军从乌兹别克直接进攻了波斯⾼地。
伊斯迈尔为了应付和赛利姆的战争已经把国內大部分的大军都布置在了西侧,在东面几乎没有多少的守军,大明既然已经出兵,那么波斯⾼地的情况肯定就不容乐观了。
PS:ps:今天又去医院了,动了个激光小手术,疼死了,晚上才有时间更新,抱歉了…哎,没有存稿就是苦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