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审视
华老夫人收到国公府的拜帖时,正在禧宁堂用晚膳,汤还没喝两口,就差点呛到了,不可思议问来人:“你说平国公这时候过来了?”
前来送信的嬷嬷点了点头“老爷已经到二门去迎接了,让奴婢来告知您一声,好有些准备。”
老太太忙让人扯了晚膳,让杨嬷嬷服侍她换了⾝隆重点的衣裳,又让翠微去沅芷院喊了华槿过来。
翠微去沅芷院的路上正巧就遇到了华杋,两姐妹便一起来了禧宁堂。
老太太让她们姐妹先到幔帐后边去,自从沈老夫人上门提亲,这还是华杋第一次见华槿,看她⾝上还穿着寻常的服饰,神⾊还十分平静,就忍不住道:“你倒是一点都不紧张。”
一点也不像要议亲的人。
华槿失笑,她又不是没见过池晏,有什么好紧张的…
她笑着跟华杋说:“倒不是不紧张,而是我相信祖⺟和父亲,他们是不会害我的。”
这时候还这么沉得住气,华杋微有讶异,她打小就是个魔王的性子,跟着二哥爬树墙翻,什么事儿都做过,可不是会这么听话的人。
自从大病了一场,倒是连性子都改了,这会儿连婚姻大事都不上心了。
平国公神清气慡地领着池晏进来,华老夫人有些被平国公的气场震慑到,想从罗汉床上下来给国公爷行礼,杨嬷嬷却按住了她,低声说:“老夫人,您是女方的长辈,得沉得住气。”就算他的平国公,这会儿也是来上门提亲的,可不能在气势上线输掉了。
老太太这才深昅了口气,坐正了⾝子。
平国公笑声慡朗“老夫人安好,深夜拜访,倒是打扰了。”
平国公年龄和老夫人不相上下,⾝份又比老夫人⾼不知道多少,老太太坐在那儿,浑⾝都不自在,但为了槿姐儿,总该要好好兜着的。
“国公爷亲自上门,是我们华府的荣幸,哪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让人端了太师椅给他们坐。
平国公摆了摆手,跟老夫人介绍⾝边的池晏“这便是我孙儿了。”
池晏上前给老太太行了个晚辈礼,老太太抬眼打量他,长相倒是俊俏,人看起来也精神,就是不知⾝体怎么样…
老太太请平国公坐,平国公却转头与落他半步的华钊说:“还不曾来过华府,华大人可愿带我四处逛逛?”
这是留空间和老夫人和池晏了…华钊点了点头:“国公请。”暗道平国公人果然精明,一眼就看出老太太的意思了。
等平国公走了,老太太才咳嗽了一声,请池晏到一旁的太师椅上坐,让人端了茶给他喝“我听人说,你自幼就跟着慧明大师修习?”
慧明大师的名号响亮的很,老太太这么问,明眼人都能听出来。
池晏搁下茶杯,平静道:“倒也不是。我自幼⾝体不好,常常外出寻医…这几年才跟着慧明大师四处云游。”
慧明大师也不是个爱走动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待在寺里,也算不得去过很多地方。
老太太见他说话时气息平稳,倒也不像个久病之人,就道:“外头都传慧明大师医术⾼明,能起死回生…你跟着他,应当也学了不少吧?”
池晏看了一眼隐约有人影晃动的幔帐,笑着说:“确实学了不少药理,行医救人倒是不敢说,勉強能自医罢了。”
他已经暗示的够明显了,老夫人倒也听出点自己想要的答案来了,他⾝体到底好不好先不说,他懂医术能自救就是好的…何况,慧明大师都愿意教他医术了,还能真见死不救不成?
他的病,多半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老太太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和他说起华槿来“她是我最疼爱的孙女,平常都是捧在手心里护着的,就连他父亲也对她千依百顺的…我也不希望她去到你们府上委屈了,有些事自然是要问清楚的。”
池晏点头,他自然是知道华老夫人是疼爱华槿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对她老人家这么尊敬了。
其实老夫人这番话,已经表明态度了…池晏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轻轻说:“老夫人有话只管问就是,我一定如实回答您。”
老太太很満意他这样真诚的态度,亲自给他续了杯茶,然后对着幔帐说“我有些话想单独与他说,你们两姐妹先回去吧。”
华杋本在审视池晏的,突然听到老太太这么一番话,不得已收回了视线,拉着华槿出去与池晏见礼。
池晏其实早就知道她们姐妹在后边偷看了,只是很好奇她们两姐妹对他会有什么看法,这会儿见她们出来了,就不免打量起她们姐妹的神情来。
华三姐小不卑不吭地跟他见礼,举止大方,没半点忸怩之态,整一个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做派,除了大量之外,脸上也看不出过多的情绪…华槿也是,微微朝他颔首,就跟着华三姐小出去了,让人猜不透她心里在想什么。
池晏还以为她会惊讶地问他,为何突然让沈老夫人上门提亲呢…她却什么都没有,脸⾊平静地让他都开始怀疑自己了。
老太太瞧他视线不离华槿,若有所思,等两姐妹出去了,她才说:“这门婚事说实话我是十分満意的…只是为了槿姐儿的幸福,我不得不问问你,这到底是平国公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你也知道,我们不过是四品的小门小户,对于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总归是有些不可思议的…”
华老夫人这是怕这其中参合了政/治,怕他不是真心,怕华槿成为牺牲品,才这么问的吧?
池晏十分理解她,正⾊道:“老夫人大可放心,我娶她是完全出于真心,与我祖父无关。”
老太太静静地看着他,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点什么,但除了真诚,什么也没看出来。
良久,老太太才下了决心一般,对他说:“既然你是真心想娶槿姐儿,那我有一件事,也不得不提前告知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