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乱世扬明 > 第八十九章 刺刀

第八十九章 刺刀

目录

  解决了最重要的铁矿来源问题,夏天南和林伟业都放下了心中一块大石。有了稳定的铁矿来源,就可以尝试铸造更大的火炮,还有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刺刀!

  早在琼海式步枪正式交付护卫队时,林伟业已经想好了刺刀的制作方法,只不过当时有限的生铁资源和产能得先解决步枪的有无问题,现在生铁不再是瓶颈,步枪已经即将完成三百人的列装,加上新加入的铁匠可以缓解人手不足的局面,可以腾出手来上马刺刀项目了。林伟业准备先试制样品,成功之后再批量生产。

  刺刀并不是个简单的活计,长度不过0。5米左右,却要保证反复刺杀过程中的強度和韧性,太硬易折断,太软易变形。一把刺刀制作的难度,不会比一把好的刀剑容易,而这年头百炼钢打制的上好刀剑,不仅成本非常⾼,而且费时费力。

  林伟业要做的,就是实现快速、规模化制作刺刀,同时要控制成本。他要用的方法,就是直到现代还在使用的渗碳工艺。

  渗碳,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可以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的硬度,提⾼其耐磨程度。具体方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渗碳介质的炉具中,加热到900--950度,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的金属工件。其实这种技术到现代也还在用,就是所谓的“焖钢法”

  这样得到的金属工件,表面层具有⾼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用这样的方法制作的刺刀,外部足够刚硬,刺杀时更有优势,而內部的韧性则保证其不会断裂。

  现代的渗碳工艺已经非常成熟,用的渗碳介质也是气体和液体,如甲烷、苯等,在1631年显然是没法得到这些东西的。林伟业采用了古人的方法——外热式箱体渗碳技术。

  这名称听起来很⾼大上,其实就是把低碳钢制作的刺刀半成品放入坩埚等容器,然后盖上木炭、豆豉、土末,在容器外加热——木炭、豆豉都是渗碳用,土末是分散剂。这种渗碳技术的好处,是工件得到的渗碳非常均匀且稳定,且碳势很⾼,效率和效果都相当好。这种方法在《天工开物》中有记载,不过当时宋应星用来制作的是绣花针,林伟业用来制作的是刺刀。

  这种刺刀并不是现代刺刀薄而扁的刀刃,而是三棱形的长锥体。考虑到将来要经常与冷兵器‮队部‬搏斗,厚实的锥体显然要比刀刃更结实,这样的结构显然叫枪刺更合适,叫刺刀不过是现代人的思维习惯。

  做出样品后,夏天南试了试锋利和坚韧程度,捅穿两层拇指耝细厚度的木板轻而易举,然后再上下左右‮动搅‬,木屑纷纷掉落,刺刀却丝毫没有变形,如果是把剑,卡在木板中横向扳折,必然会折断。他再取来一块薄薄的铁板,用力揷下去,照样捅穿,刺刀未见丝毫磨损,可见将来对付敌人的盔甲也不成问题。

  他哈哈大笑“老林,你果然有办法,这下子,我们的队伍步枪加刺刀,⾁搏也不怕了。”

  林伟业也很有成就感,他取过一把步枪,枪口的卡座是早就预留好的,刺刀可以很方便的安装拆卸,把刺刀装上之后,对夏天南说:“琼海式步枪装上刺刀,将近1。9米,基本接近长矛了,将来‮入进‬白刃战,直接可以做长矛用,长矛兵可以取消了,全部都是火器化士兵,远程打击和近⾝⾁搏能力兼备!”

  夏天南看了看,发现了奇怪之处:“这刺刀怎么装在右侧,刺刀不都是在枪口下方吗?”

  林伟业解释道:“我们这是前装滑膛枪,装在右侧是为了更好的装弹,只有到了后装枪时代才会装在枪口下方。”

  他伸出左手在枪口比划了下“你看,如果装在下方,装弹的时候会不会割伤手?”

  夏天南点点头:“看来给前装枪设计刺刀的人经过了血的教训啊!虽然装在右侧别扭了点,但是实用第一嘛。”

  样品制作成功,接下来就可以量产了。现在武器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有步枪,有刺刀,还有火炮,相对于琼州府的武力水准来说,护卫队已经是武装到了牙齿,夏天南已经不満足于⻳缩于临⾼一隅之地了。

  他和林伟业二人从盐场发迹,通过林伟业开的金手指,走技术流路线,已经开始在临⾼站稳脚跟,前途一片光明,可是毕竟根基尚浅,短板很明显。之前的工人、工匠、铁矿一一被解决,现在轮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短板——粮食。

  夏天南思来想去,没想到好办法,只有把大家都叫来商量,看他们有什么好建议。

  林伟业一向对这种问题不感‮趣兴‬,他人坐在这里,脑子里却在想在合适的时候铸造更大的火炮。

  刘全脑子比较灵活,他想了想,对夏天南说:“老爷,咱们有银子,可以买粮…”

  夏天南懊恼地打断他,说道:“之前为了供给修建船厂的民夫伙食,已经让临⾼县內米价上涨,现在三百护卫队员,三百土兵,加上一千多工人、工匠,得花多少银子买粮食啊,就算米价不涨,开销也很大,粮食全靠买,绝非长久之计。我们目前只有纺织厂有收入,盐场现在不外销,兵工厂、钢铁厂、船厂都在烧钱——要不是因为打胡家庄和县城得了两笔横财,早就撑不下去了。”

  众人纷纷称是,谭山补充道:“而且本县粮食出产不多,存粮也有限,就算有银子,也买不到这么多。”

  刘全续道:“回老爷,若是本地粮食不够,可以上外地买。不过琼州府其他州县粮食产量也不⾼,对面广东米价又⾼出琼州太多,都不是买粮的好地方。小的跑了几次广州,听闻有人说起,暹逻、安南一带盛产粮食,也是一年三熟,但产量比琼州⾼多了,米价很低,广州就有人南下运粮回来发卖,所获颇多。至于银子入不敷出,也不是大问题,老爷的船厂已经建成,只要建成船只出海,不管是跑曰本还是下南洋,那就是金山银海的买卖,银子就不再是问题。”

目录
返回顶部